随着俄乌冲突持续,以及美欧制裁措施的反噬效应显现,欧洲正在为对美亦步亦趋付出沉重代价。欧洲经济要想“突出重围”,取决于欧洲能否真正加强战略自主。欧洲当前需要着眼长远利益“向东看”,进一步加强与巩固同中国的经贸联系。
近期,天然气、原油价格飙升导致欧洲多国居民电费、取暖费、交通费上涨,粮食和部分日用品也在涨价,欧洲为此频频施策。3月23日,欧盟委员会决定临时允许农户使用休耕地扩大耕种面积,欧盟农户将能在400万公顷的休耕地上种植粮食或牧草,以应对俄乌冲突对欧洲粮食安全的威胁。3月25日,欧盟和美国公布能源合作计划,双方将扩大美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努力帮助欧盟市场今年额外获得至少150亿立方米液化天然气,确保欧盟的能源安全。
有分析指出,欧方行动意在展现应对风险对抗通胀的决心,但由于俄乌冲突走势未明、美国天然气供应能力有限等因素影响,有关举措短期内效果有限。对欧洲而言更大的威胁在于,跟随美国升级制裁势必严重冲击芯片行业、汽车制造业等产业链的稳定,进而影响到欧洲工业生产,破坏国际商业活动并削弱信心,对欧洲经济活动和通胀产生实质性影响。
相关影响已经出现。3月23日,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英国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2%,再创近30年来最高纪录。3月25日,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德国3月商业景气指数环比骤降,经季节调整后从上月98.5点降至90.8点。其中,构成商业景气指数的制造业、服务业、贸易和建筑业4项指标当月均环比暴跌。伊弗经济研究所所长克莱门斯·菲斯特用“德国经济的情绪‘崩溃’”来形容有关状况。3月24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6%下调至2.6%,其中预计西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
美国能协助欧洲破解经济困局吗?恐怕指望不上。这些年来,美国背弃盟友的例子并不罕见,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优先”的政策让美欧关系持续紧张,个中情形至今历历在目。俄乌冲突发生以来,欧洲被美国顶在最前面,为冲突付出真金白银的沉重代价。不仅如此,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对欧洲的冲击也即将显露。3月21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甚至放言必要时将采取一次性加息25个以上基点的措施,以降低通胀水平。不知这话听在欧洲盟友耳朵里作何感想?
如果从欧洲利益出发,从坚持欧洲战略自主的角度审视,欧洲理当着眼自身持久安全和经济持续复苏,采取务实态度与俄方沟通。不过,在美国以北约等机制为抓手深度介入欧洲政治经济安全事务的情况下,有关举措难度不小。因此,当前欧洲最务实的选择,是从战略的高度牢牢把握中欧经贸关系大方向和主基调,加强中欧经贸合作。
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欧双边贸易近年来持续提升。2021年,中欧之间贸易额突破了8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中国保持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同时,双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航空航天、生物、光电、电子、材料等领域的贸易增速超过了30%。此外,中欧双向投资规模累计超过了2700亿美元,在金融、疫苗研发、新能源、电动汽车、物流等领域投资合作非常活跃。今年前两个月,中欧贸易同比增长14.8%,达到1371.6亿美元,比同期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多5.7亿美元,欧洲成为前两个月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反映出中欧贸易较强的韧性和活力。
对欧洲而言,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不是挑战,更不是一些人鼓噪的“威胁”。中欧双方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发展潜力大。在目前局势下,双方在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把中欧经贸合作的“蛋糕”做大做好,不仅有利于中欧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也十分重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连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