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关注了证监会日前召开的2021年系统年中监管工作会议的消息。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高质量”作为贯穿“十四五”时期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主线。会议明确了“五个必须”“五大重点”,为下一阶段做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勾划了重点、提供了遵循。牢牢抓住“高质量”这个关键,紧紧围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风险防范化解功能、提升对外开放水平等重要工作,今后一个时期资本市场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望。
《上海证券报》指出, 此次会议提出开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要坚持“五个必须”: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统筹好总量、结构和效益的关系;必须坚持把严监管、防风险、促稳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必须着力构建归位尽责、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必须充分体现借鉴国际最佳实践和立足国情市情相统一。
《证券时报》文章指出,改革促进发展,改革激发活力,中国资本市场正是在不断改革中稳步前行,发展壮大。可以预期,随着各项改革制度的落地,体制机制的逐步完善,资本市场将更好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过程中贡献更多的力量。
1414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总体盈利增逾六成。截至8月23日,A股共有1447家上市公司披露今年半年报,在剔除银行和非银金融两个行业后,1414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63万亿元,同比增长33%,累计实现总体盈利4448.4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70家公司收入增速和盈利增速均实现翻倍。(中国证券报)
金融防风险重点圈定,监管效能需提升。中国银保监会党委日前召开的党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专家认为,应对不良集中反弹、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等仍是防风险重点。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还需厘清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各方责任,提升监管效能。(中国证券报)
离岸A股期货再落一子,股指期货开放稳步推进。证监会日前对香港推出A股指数期货的计划表示支持。业内人士表示,香港计划推出A股指数期货,可增强A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下一步,应通过深化跨境监管协作,维护两地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同时,应积极稳妥推动内地股指期货产品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在岸与离岸股指期货市场协同发展。(中国证券报)
多地预留专项债年底发行,跨周期调节有先手棋。多地近期披露将预留部分专项债额度至12月发行,并于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专家表示,预留额度可能是为了结转资金用于明年一季度使用,以应对宏观经济面临的潜在风险挑战。在今年经济增长呈现“前高后低”的背景下,预留额度更符合跨周期政策设计和调节需要,确保明年上半年基建投资保持一定力度。(中国证券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加速期。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确定的全年71项重点工作推进有序、有力,其中37项基本完成。今年以来已形成20项新的制度创新成果,65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海证券报)
保险业高管密集变阵。今年以来,多家保险公司双双更换董事长、总经理,既有临到退休时的新老交替,亦有股权更迭后的连带调整,还有业绩败北后的一拍两散。保险业高管密集变阵,其实是监管部门不断创新公司治理监管方式和手段,提升公司治理的能力和水平的成效体现。即通过“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引导保险公司完善用人标准、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上海证券报)
交易型资金短期流出,不改外资长期流入趋势。上周A股市场震荡下跌,食品饮料与医药等板块大幅下跌。对此,机构分析认为,医药与食品饮料板块的最新业绩相对逊色,是其近期表现不佳的主要原因。同时,对北向资金近期出现的波动,机构认为,流出以交易型资金为主,而非配置型资金,且外资流入是长期趋势,该趋势不会因为短期的波动而改变。(上海证券报)
促进共同富裕,财政应如何“给力”?近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召开,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问题,再次引发社会各界对推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广泛讨论。会议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证券时报)
以法律筑起个人信息安全之盾。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11月1日起施行。这是继《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之后又一部重要互联网法律,是互联网成为基础设施的当下一部与亿万民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律。(证券时报)
受大户拖累,多家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骤增。从已披露的银行半年报数据来看,受个别大户新增不良等影响,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不良呈现全线上升态势。展望下半年,多位上市银行高管在半年报业绩交流会上表示,将继续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总额及占比,注重对结构优化的调整,把好客户、项目准入关,并加大存量贷款风险排查、存量不良处置力度。(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