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敏
本报讯 8月11日,A股市场成交额突破1.2万亿元,连续第1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两市红多绿少,赚钱效应较强,碳中和背景下钢铁有色等顺周期品种和新能源板块行情火热,尤其是储能和氢能源,成为市场最大热点。分析人士指出,当下的结构性机会还是倾向于新能源和军工成长方向,特别是氢能源板块潜力品种,可以重点把握。同时,对于已经跌出机会的低位低估值价值品种,包括各机构抱团的赛道龙头也可均衡配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央行披露,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最近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3.1一路降到2.8,非常明显是对经济下行和货币宽松的预期。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对资本市场逐步友好。”
7月贷款增加1.08万亿 任泽平:货币会逐步友好资本市场
8月11日下午,央行网站披露了2021年7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905亿元。
8月9日,央行发布2021年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此,东吴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进行了解读,认为货币政策稳字当头,稳经济与防风险并重,跨周期调节,坚决不搞“大水漫灌”,货币宽松窗口逐渐打开。其次,从通胀来看,CPI同比回落,PPI高位震荡,大宗商品通胀高点已现。经济周期从滞涨后期转向衰退初期,货币政策宽松窗口将逐步打开。从货币政策可能采取的宽松方式看,量优于价,结构性宽松领先于全面宽松。
任泽平认为,“货币政策宽松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未来的货币政策会对资本市场逐步友好。中国的互联网平台经济,这几年为我们的新零售、消费、提升我们购物物流的效率还是做了贡献的,底层逻辑还是有道理的。它的问题是应该鼓励它向上去创新,去搞云计算、无人驾驶、人工智能,而不是向下去抢小商小贩的饭碗。要让它规范发展。”
顺周期新能源出新贵 机构抱团各赛道龙头
8月11日,两市整体呈现出窄幅震荡的走势,大小指数继续小幅分化,其中沪指震荡整理,创业板指小幅收跌。盘面上,房地产大涨领衔,采掘、钢铁、有色金属以及电气设备涨幅居前。碳中和背景下的顺周期品种和新能源板块,尤其是储能和氢能源,成为11日市场最大热点,有望成为成长方向的新贵。整体来看,两市红多绿少,赚钱效应较强,成交额突破1.2万亿元,是连续第16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
投顾机构源达认为,当下不缺结构性机会,主要倾向于新能源和军工成长方向。特别是氢能源板块潜力品种,可以重点把握。另外,受益于军工行业景气度回升的上游资源行业也可以重点配置。同时,对于已经跌出机会的低位低估值价值品种,包括各机构抱团的各赛道龙头也可均衡配置。
此外,越声理财的首席分析师陈增学向《投资快报》记者表示,建议继续积极关注科技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在新能源(储能、氢能源、光伏概念、风电等)、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新能源车)、半导体、国防军工和通讯等板块中把握轮动的机会。
布局低位蓝筹 业绩好的或加速上涨
和信投顾在昨日盘后总结表示,资源板块的崛起有些意外,尤其是以煤炭和钢铁为领涨的核心,不过从技术上也能看得出来,主升浪趋势下回调之后的反弹,到目前为止资源这块已经明显被分为两大阵营了,钴,有色金属,稀土跟随锂电池一起涨,而煤炭、石油、钢铁则走的相对独立,跟期货市场有一定的联动性,所以操作上做好分类,同时也要知道,无论两大阵营以哪种方式上涨,背后都是业绩推动的,在当下业绩持续公布的背景下,很多好标的可能会有一波新的加速。
和信认为,行情没有问题,但震荡向上的主题未变,成长和蓝筹也没有问题,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风格没有切换,但由于位置上高低差距较大,所以资金肯定会来回切换,但这种切换尚没有形成趋势,所以当资金疯狂进攻成长的时候,反而是布局低位蓝筹的机会,反之也成立,把握好这种节奏,当下持续盈利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