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专访耐克森大中华区总裁及CEO于东

“我们看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专访耐克森大中华区总裁及CEO于东

“20年来,中国稳定的发展环境为耐克森拓展全球业务提供了保障。耐克森全面参与中国对外开放浪潮,是积极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近日,耐克森大中华区总裁及CEO于东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耐克森是全球电缆系统、服务设计和制造的领导者,总部位于法国,成立至今已逾百年历史。

上世纪80年代,耐克森进入中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同年,耐克森大中华区总部在上海成立。

“中国入市20年,我们看到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提升中国市场的吸引力,这为我们在华外资企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于东说。

上世纪80年代就进入中国

耐克森是上世纪80年代较早进入中国的外企之一。当时,党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坚冰,打开了吸引外资的局面,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和重要“窗口”,随后大连、天津、烟台、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对外开放。

于东表示,首先,我们看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和巨大并富有吸引力的市场;二来,改革开放释放积极信号,投资环境和市场运行环境持续向好,这对于全球企业来说是取得突破性增长的千载良机。“改革开放40多年来,耐克森植根长三角这一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很高兴见证、参与改革开放。我们与客户共同成长,为几乎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电力价值链以及应用,如中国交通、航空航天、造船、汽车、港口机械、自动化、电力设施、工业、通讯系统、民用楼宇等做出贡献”。

事实上,电线电缆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配套行业之一,是各产业的基础,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建筑、民用、通信、船舶、军工、航空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它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被喻为国民经济的“血管”与“神经”,是未来电气化、信息化社会中必要的基础产品。

于东表示,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多个工业与民生命脉领域寻求快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性能产品与技术的支持。于是,包括耐克森在内的不少发达国家的电缆制造商纷纷选择这一时间入局,在中国建立合资、独资企业。随着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中国入世,中国稳定的发展环境为耐克森拓展全球业务提供了保障。耐克森也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力度并深化本地经营。

为低碳和互联互通电力价值链做贡献

中国加入WTO后,全面履行加入承诺,大幅开放市场,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在对外开放中充分展现“大国担当”。

“对于耐克森而言,我们将这片热土视作分享发展机遇的重要窗口,秉持“植根中国,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我们的服务和解决方案贯穿发电、输电、用电,不断为构建更安全、可持续、可再生、低碳和互联互通电力价值链做出贡献。”于东说。

目前,耐克森的电缆遍布高铁、地铁、轻轨、磁浮等,服务于中国大陆超过100条地铁线路;为上海磁悬浮高速列车项目提供了约1000公里的定子线圈电缆;为机器人提供高端柔性电缆,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4.0发展。2021年,耐克森在天津针对海上风电行业启用了新的线束线缆工厂,将助力提高中国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产量,推动中国清洁能源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按照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测算,中国电气化水平应分别达到37%、70%。其中,2060年工业部门电气化水平应达到69%,建筑部门达到80%,交通运输部门达到53%。

“在全球范围,基于清洁能源需求的长期增长趋势,耐克森将电网和海上风电这两大细分市场作为重点关注的领域。以‘电气化+数字化’双轮驱动战略,耐克森致力于203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未来,耐克森中国的工厂也将提升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不仅可以实现预测性维护,也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此外,我们关注到工信部印发‘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等布局。这对于耐克森通信基础设施和数据网络系统业务是不可错过的机遇。”于东说。

记者:李曦子

编辑:程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73 字。

转载请注明: “我们看重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专访耐克森大中华区总裁及CEO于东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