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如何助力“双循环”,听听他们怎么说?

【环球网 记者 谭雅文】“2019年,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781.85亿笔,同比增长37.14%;移动支付业务1014.31亿笔,同比增长67.57%。”12月5日,在2020第五届新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副局长尹优平指出,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愈发突显,我国电子支付使用普及率持续提升。

据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第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242.44 亿笔,同比增长12.56%;移动支付业务344.95亿笔,同比增长26.48%。移动支付业务量保持增长态势。

普惠金融助力“双循环”互动发展,成效之一就是数字普惠金融取得较快发展。除此之外,尹优平还指出,农村地区金融需求得到有效满足,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持续提升,边远地区金融服务可得性不断改善。

截至2019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6.61%,助农取款服务点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9.21%。农村地区累计开立个人银行结算账户45.18亿户,同比增长4.96%。农村地区银行卡发卡量35.43亿张,同比增长10.44%。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信贷投放力度,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尹优平提到,截至2019年末,全国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1.59万亿元,同比增长23.1%。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04万户,同比增长26.4%。2019年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6.7%,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0.69个百分点。

在2020第五届新金融论坛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要支持“双循环”,应进一步通过保证消费升级来实现,扩大产业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等方面的产业投资以扩大内需,促进国内大循环。

其中,绿色金融是各方关注的焦点。今年10月底,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和激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气候友好型的绿色金融产品。日前,《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经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我们在‘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这是第一次提出来。”曾刚认为,推动绿色转型,给绿色金融提供了一些新的机会。

此外,在谈到金融控股公司管理时,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提出,面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急剧上升等挑战,金融控股公司应主动应对,积极加强ESG风险管理,督促客户企业建立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公司治理,金融控股公司应把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可持续发展方向上,大力支持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低碳、绿色、循环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阐释国内大循环,北京市政府特聘岗位专家、北京市海淀区特聘区长助理靳晖举出了海淀区“两区”建设的例子。海淀区将着手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和数字经济三个特点,来更好地支持国内大循环。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242 字。

转载请注明: 金融如何助力“双循环”,听听他们怎么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