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春寒 播种未来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 《中国证券报》26日刊发文章《熬过春寒 播种未来》。文章称,4月25日A股大幅调整,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创2020年7月以来新低。综合机构观点来看,短期而言,国内疫情散发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放大了投资者关于经济增长前景、稳增长政策空间、地缘局势影响的“预期差”,风险偏好大幅降低,市场信心严重不足。但中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资本市场发展“稳、进”的逻辑并未改变。在A股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水平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当前市场不应过于悲观,中长线资金更宜熬春寒、谋未来。
(小标题)“预期转弱”施压市场
国内疫情散发、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是今年以来影响经济、资本市场的主要因素。如果说年初的市场波动受外围因素冲击更大的话,那么最近的市场调整则更多源于投资者对国内疫情的担忧。投资者预期在经济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等交错碰撞中出现修正,加剧了市场波动。
从基本面看,国内疫情散发增加了投资者对今年经济预期目标能否实现的担忧,出现了“经济底”从一季度推迟到二季度的“预期差”。上周,在国家统计局等多个各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提到,一些突发因素超出预期,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明显增多。数据显示,一季度经济增速回升,但3月的外贸、消费等数据明显走弱。中银国际研报指出,经济回升势头还不稳固,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有二次探底的风险。这既来自因疫情而生的新一轮供给冲击,也来自于未能有效缓解的需求收缩和预期转弱的压力。
从政策面看,美联储加息的外溢影响超出了投资者预期,放大了投资者对中美政策周期背离的“预期差”。近期,美债收益率走高,10年期美债收益率逼近3%,中美利差收窄甚至倒挂,人民币汇率面临阶段性走低压力,股市、债市也出现了资金外流现象。机构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空间,4月降准幅度低于预期,市场期待的降息也需等待更合适的时间窗口。
从外围不确定性因素来看,俄乌冲突的直接、间接影响陆续发酵,逆全球化担忧升温,再加上国外主要经济体加快推进复工,放大了投资者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预期差”。
机构人士认为,国内疫情仍是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短期市场信心严重不足。4月25日,上证指数跌破3000点,收报2928.51点。
(小标题)积极因素逐步显现
“在此区域,对市场不应过于悲观。”接受采访的大多数机构人士认为,目前市场情绪已回落至2018年以来低点附近,主要指数的动态市盈率已跌至2010年以来低位水平,当前指数中长期配置性价值已经显现。
稳增长政策发力的预期再度升温。面对国内疫情防控带来的保障物流畅通、稳定供应链等难题,多部门联手出台多项措施。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王一鸣强调,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政策举措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为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基础。中国政府网25日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从提振需求端发力,保市场主体,稳住消费基本盘。
(图片说明)4月22日,在一汽集团红旗繁荣工厂,工人在进行生产作业。新华社发
稳市场的政策合力正在增强。“促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政策信号很强烈。”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指出,从3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金融委的研究部署,到金融监管部门的落实,再到4月22日证监会等部门再落实、再推动,护航资本市场“稳”的政策力度不断升级。其中,投资者关注的一大重点是推动长线资金积极入市。证监会释放了鼓励、支持机构投资者用好用足权益投资额度,进一步扩大权益投资比例的信号。
对于中美利差带来的资本流出压力,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近日表示,3月下旬,债券和股票项下外资净流出较中旬环比下降39%和44%,流出规模下降,4月以来进一步缓和且部分交易日恢复流入。
在不少基金、券商看来,中长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华夏基金认为,在情绪化主导的市场波动中,指数难免出现超调。从估值水平来看,当前中证全指市盈率为15.3倍,处于历史相对较低区间,甚至已低于2016年初市场低点估值(市盈率17倍),距2018年末13倍左右估值相差不多。当前时点,投资者不宜过度悲观。
(小标题)短期波动不改长期投资价值
“跨境证券投资短期波动不代表外资流动的总体格局,更不能代表外资的长期投资意愿。”王春英强调,随着市场对短期因素的消化,境外机构对中国证券投资将会回归稳态,长期价值投资仍然是主要的考虑因素。
中长期来看,人民币资产投资的性价比较高,优质公司仍是非常稀缺的资产,有利于境外投资者分散风险。而且,当前外资在中国股市、债市中的占比为3%至5%,进一步增配的潜力较大。“一季度美债收益率快速上行对权益资产构成压力,当前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显著回落。外部环境变化只是阶段性扰动,对公司的合理定价影响不大。随着外部环境回归常态,股票定价终将回归合理水平。”景顺长城基金经理刘彦春认为。
机构认为,尽管短期面临多重挑战,但支持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逻辑没有变。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更大力度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经济底有望在二季度筑实,A股盈利底也大概率在二季度出现。星石投资认为,目前市场情绪处于悲观状态,对利空信息尤为敏感,但需看到政策呵护的强烈信号。
从投资者担忧的俄乌冲突加剧逆全球化风险来看,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没有改变,且一直在稳妥推进中。在债券市场方面,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近期外汇管理局将会同相关部门,统一外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则,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进一步提升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对外开放程度。在跨境监管合作方面,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透露,中美审计监管合作谈判进展顺利,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达成合作协议。
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来看,吸引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建设正加速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将助力构建长期资金与资本市场良性互动的市场格局。证监会表示,将抓紧出台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的相关制度规则。目前,公募基金规模已超过25万亿元,服务5.4亿个人投资者。此外,证监会加快完善有利于长期机构投资者参与资本市场的制度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保、养老金、信托、保险和理财机构将更多资金配置于权益类资产。
“我自己没那么悲观。”睿郡资产首席研究官董承非25日称,市场估值已在合理偏低水平,股价会在业绩底之前企稳。“现在市场处于‘春寒’,但春天是播种的季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