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分别报道了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召开会议,联合约谈了铁矿石、钢材、铜、铝等行业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重点企业的消息。会议指出,对违法行为“零容忍”,将持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排查异常交易和恶意炒作,坚决依法严厉查处达成实施垄断协议、散播虚假信息、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等违法行为。
《中国证券报》刊文称,业内人士认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政策组合拳正在形成,且保障供给与遏制过度投机炒作的两大重点得到明确,不应低估管理部门保供稳价的决心和能力。
《上海证券报》刊文称,这是继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抑制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问题进行专项部署之后,有关部门落实国常会精神而采取的又一重要行动。会议不仅表明监管层加强市场调控的决心,也向市场传递了诸多重要信号。
《证券时报》刊文称,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预计,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全球流动性宽松以及市场预期升高等因素叠加影响,五一节后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大幅上涨。后期受预期下降和国家监管加大的影响,钢材价格有望调整后逐步趋稳。
开启询价,首批公募REITs产品闪亮登场。5月24日起,备受投资者关注的首批公募REITs产品正式启动询价。本次公募REITs产品采取网下询价的方式确定基金份额认购价格,类似首次公开募股(IPO),普通投资者能够以较低门槛购入优质基础设施资产。(中国证券报)
450份上半年业绩预告亮相,企业现金流面临多重考验。Wind数据显示,截至5月24日晚,A股共有450家上市公司披露半年度业绩预告,其中255家预喜,预喜比例达56.67%。不少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上市公司走出疫情影响,业绩出现较大幅度的攀升。这在广告传媒类、房地产开发及商业服务类、汽车制造类上市公司中表现尤其突出。从上市公司近期公告看,很多公司由于实施了2020年度分红预案、员工持股计划、回购计划、股权激励计划等,对企业现金流形成较大冲击和考验。(中国证券报)
纸浆价格持续上涨,造纸行业头部集中加速。近日,纸浆价格持续上涨。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浆价、纸价出现倒挂,多家纸厂不堪重负,被迫减产、停产。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原料价格上行,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促使行业头部化集中;而依靠购买现货原材料进行生产的小厂,将因资金和规模的限制,面临被淘汰风险。(中国证券报)
虚拟货币市场再现大幅波动,挖矿者的“锄头”还能挥多久。上周末,币圈迎来监管升级。受此影响,5月24日,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再度演绎跳水行情。H股市场中,区块链概念股跌势扩大,其中,火币科技跌超20%,欧科云链跌近13%,雄岸科技跌超8%。市场剧烈波动之下,挖矿从业者也纷纷转至观望。(上海证券报)
核心资产重构进行时,公私募激辩后市主角。进入二季度,市场在震荡修复中前行。虽然大盘指数的上涨并不明显,但以医药、白酒为代表的板块整体涨幅可观,已经接近春节前的高点,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轮反弹行情中,领涨个股已经改头换面。在盈利预期的主导下,资金更热衷于追捧新面孔。而新旧核心资产的切换,在助推反弹行情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分歧。(上海证券报)
逾60家公司拟“A拆A”,母公司盈利能力或是成败关键。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已有近80家A股公司披露了分拆意向或预案,其中63家拟“A拆A”,32家明确拟分拆至创业板,15家拟分拆至科创板。从目前分拆上市进展来看,有些公司虽然起步更晚,却已然走在了前列,甚至已经挂牌上市;有的公司起了个大早,却还没有结“果”。此外,还有多家公司已经终止分拆上市事项。虽然原因各有异同,但母公司盈利能力成为关键因素,东方日升等公司终止分拆上市皆受挫于盈利能力。(上海证券报)
持十几股也要穿透?拟IPO企业股东穿透核查加码。2021年初,证监会一则关于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的文件,将股权穿透核查进一步升级,使得不少企业在IPO进程中被迫搁浅,投行的工作量也因此加大。有多位创投机构人士表示,严查拟上市企业股权结构进一步影响到创投机构的募资和投资。业内人士呼吁,对穿透层次较多、涉及背后基金出资金额较少的,按常理判断不构成利益输送和腐败行为的企业,应给予相应的豁免政策或较为宽松的审核政策。(证券时报)
科创板最大破发股诞生,Pre-IPO稳赚逻辑荡然无存。作为科创板首批上市公司之一,且一度入选过科创50指数成份股的天宜上佳,上市之后交出的答卷,可用“惨淡”来形容。5月24日,天宜上佳报收11.28元/股,较其上市后最高股价64.57元/股,已然跌去了82.5%,较IPO招股价已经下跌45%,成为科创板破发幅度最大者。(证券时报)
首批恒生科技ETF今日上市,公募看好香港科技股行情。备受市场关注的首批跟踪恒生科技指数的ETF打起闪电战。据悉,在上周这类基金陆续成立之后,近期发布了上市交易公告,恒生科技ETF最快5月25日上市。对于香港科技股,不少基金经理也看好这一领域,认为随着中概股回归和新经济产业巨头在港股的上市,公募、险资、年金等长线资金持续南下流入增配港股,这类新经济科技公司正在成为中国经济重要支柱,也将成为港股长期投资的重要主题。(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