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10月外贸数据:欧洲“去工业化”或对我国出口形成制约

当前,海外加息拖累外需增长、国内疫情散发影响内需修复,多重因素影响下,10月份我国进出口增速放缓。

 

据海关统计,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3.55万亿元,同比增长6.9%,较9月份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7%,较9月份下降3.7个百分点;进口增长6.8%,较9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

 

以美元计,10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5115.9亿美元,下降0.4%。其中,出口2983.7亿美元,下降0.3%;进口2132.2亿美元,下降0.7%。进出口双双落入负增长区间。

 

海外加息、国内疫情,10月出口增速放缓

 

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7%,较9月份下降3.7个百分点。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常冉认为,供需的双重压力是造成本月出口增速大幅下行的关键因素。

 

从国内供给来看,10月上旬国内疫情反扑形势严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运输,港口效率降低。

 

从海外需求来看,二季度开始,海外各经济体相继开启加息,当前已有超60个经济体加入加息行列,货币政策的收紧在较大程度上抑制了海外需求的增长。考虑到长鞭效应影响,始于二季度的“全球加息潮”将对三四季度的出口造成更加剧烈的波动。

 

当前,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东盟、欧盟、美国,韩国位列第四。从对各贸易伙伴的出口情况来看,对欧盟、美国、韩国的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对东盟出口增速继续加快。

 

具体来看,前10个月,我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22.7%,较前9个月增长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对欧盟出口增速为15.9%,较前9个月下降2.3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增速为8.4%,较前9个月下降1.7个百分点;对韩国出口增速也较前9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

 

欧洲“去工业化”或对我国出口形成制约

 

对欧盟出口显著下滑,或与当前欧洲的“去工业化”有关。常冉分析,欧洲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度较高,而俄乌冲突导致欧盟遭遇能源断供的反制裁,加之7月以来的极端干旱气候冲击清洁能源生产,欧洲遭遇能源危机。因此,欧洲被迫开启“去工业化”,降低化工用电、转移高耗能产业链是欧盟不得已的选择。

 

而在中国向欧盟的出口中,电机类和机械类的产品占比约45%。因此,欧盟的“去工业化”将通过产业链和价值链传导,在短期内对我国的出口产生负面外溢影响。这在机电产品的出口数据上已经有所体现。前10个月,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9.6%,较前9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

 

由此带来的长远影响也需要关注。当前,机电产品出口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比超过一半、接近六成,主要出口对象为欧洲和东盟。常冉认为,欧洲的“去工业化”、东盟对我国的供给替代,都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制约我国出口的影响因素。

 

此外,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品、塑料制品的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常冉认为,这可能与圣诞节物品需求后移有关,去年因海运紧张,相关物资需求前移,但今年海运压力缓解,传统劳动密集型消费品的出口需求可能会堆积在四季度末期。

 

内需疲弱、人民币贬值,进口增长仍面临制约

 

进口方面,10月份,我国进口同比增长6.8%,较9月份扩大1.6个百分点。以美元计,进口2132.2亿美元,下降0.7%。

 

分析原因,常冉表示,受10月上旬国内疫情反弹的影响,服务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大幅下降1.9个百分点,经济动能收窄,内需仍然疲弱。同时,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本月贬值约1.3%,抬升了进口成本,对进口需求有一定抑制作用。

 

常冉分析,进口主要拖累来自于农产品,比如,大豆前10个月进口7317.7万吨,减少7.4%,降幅较前9个月有所扩大。不过,农产品的进口增速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鉴于粮食储备安全性考虑,农产品类的进口短期内可能回升。

 

能源品类如煤、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进口单价均较前9个月有所降低,但进口数量降幅较此前收窄,表明能源品类的进口成本压力正在缓和,逐步拉升进口数量。

 

■ 前瞻

出口处于下行通道,进口可能回升

 

根据WTO最新预测,今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长3.0%,低于之前预测的4.7%,在世界贸易下滑的背景下,我国作为主要的出口地区,承受着不小压力。

 

常冉认为,下阶段我国出口可能继续下行。具体来说,当前全球通胀相对高位,我国出口得益于国内平稳的物价水平,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全球通胀水平缓慢回落,我国出口低成本优势可能会逐渐消退,这意味着,在供给端,我国的竞争优势或将减弱。再从需求端来看,全球货币政策可能前紧后缓,前期大范围货币政策收紧会压缩外需增长,如果后期加息幅度退坡,那么可能预示着衰退的兑现,外需或将继续下探。

 

下阶段出口下降的幅度则取决于结构性亮点和外需走弱两方的变化和角力,可能出现前高后低。当东盟对机电类的带动和欧洲对新能源的需求不足以对冲全球经济衰退的负面冲击时,出口的下行压力将进一步凸显。

 

进口方面,常冉认为,国内稳增长和促投资的政策接力实施、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可能有助于进口需求释放,不过进口增长的关键仍是内需的修复水平。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陈静 校对 贾宁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036 字。

转载请注明: 专家解读10月外贸数据:欧洲“去工业化”或对我国出口形成制约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