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言“这次一口气拿到77个酒店,我们是赢家”的富力地产执行董事李思廉,如今为了达标“三道红线”指标而努力自救:出售旗下物业公司、注资80亿港元、成立合资公司……
9月30日,地产股开盘高开高走,其中富力地产领涨,一度触顶。截至下午收盘,富力地产收于每股5.98港元,涨幅17.25%,创下其今年的最大涨幅。
这一股价表现源于富力昨天的公告。
富力在公告中称,公司与主要股东就合营安排订立协议,以物色及共同投资项目开发及物业相关投资,并预期成立的合营公司将投资于切合本集团主营业务(包括业务发展项目、投资业务及城市更新项目)的项目。合营公司将由富力及其全资附属公司确认51%的权益,拟最多注资108亿元;另外49%权益由主要股东或彼等全资拥有的公司持有,拟最多注资104亿元。股东所承担的这49%的权益将首先透过抵消财务支持,剩余以现金结偿。
此处所指财务支持为承接富力在20日发出的股东注资公告。9月20日,富力发布自愿性公告称,股东李思廉和张力将注资80亿港元以支持公司,并称“本公司预期將有足够资金应付于短期內到期的债务”。
20日当日公告披露的信息不止80亿港元财务支持一项,还公布了富力当下管理现金流和改善整体信贷状况的相关资讯。富力称,已通过完成境外融资及再融资交易,来缓解项目层面的资金需求;并已就非核心资产出售的跟潜在买家进行洽谈。同日,碧桂园服务控股有限公司宣布以100亿元购入富力旗下富良环球的100%股份。
这一系列动作让富力在巨大的现金流压力下得以稍作喘息。
实际上富力“苦”现金流久矣。
2021年半年报,富力依然脚踩“三道红线”,位列“红档”房企。截至6月底,富力现金短债比为0.55;净负债率为123.5%;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在74.9%。这三个数据在2020年末分别为0.40,130.2%和76.66%。
这也意味着富力半年以来的降杠杆工作似乎并没有多大起色。
市场普遍认为,如此沉重的负债主要来源于富力2017年接盘了万达的77家酒店。2017年,富力曾以199.06亿元收购了万达旗下的77家酒店,自此酒店业务亏损幅度逐渐变大。目前富力正在运营的酒店为91家,总建筑面积达到399.21万平方米,这77家从万达收购的酒店占比达85%。
距离收购万达酒店的业务已经过去4年,富力仍然在努力消化。
半年报显示,本期酒店运营亏损额达到了5.47亿元,去年同期亏损9.4亿元。“全球的旅游都停了,酒店开房率太低,即便国内慢慢恢复,入住率短期内也提不起来,预计全年酒店收入可能会大幅下滑。”李思廉说。
这4年来,富力不仅努力消化所收购的酒店,还要面对调控收紧带来的压力。富力在半年报中表示,通过减少拿地和偿还银行借款改善信贷状况,并有意向出售酒店和投资物业、取得融资等方式维持充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低流动资金风险。
半年报显示,富力为保存可用的流动资金,采取“温和谨慎”的拿地策略,重点关注城市更新项目,并将阵地转移至一、二线城市以提高协议销售。截至6月末,其在一二线城市土储面积占总土储的53%。
半年报显示,上半年集团已减少借款164亿元,并取得257亿元融资。富力上半年融资成本15.95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3.92亿元下降一半。
然而富力在融资上付出的成本仍然偏高,影响了其盈利表现。
据半年报显示,集团上半年整体营业额增至394.9亿元,同比增加18%,而毛利及纯利分别减少至85.7亿元和31.8亿元,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的33.5%下滑至22.3%。半年报解释利润减少原因主要是入账面积、产品组合变动及较高的融资成本等影响了盈利表现。
今年中期业绩会上,富力管理层表示公司将每年达标一条“红线”指标,“2021年一条,2022年一条,2023年一条。”
如今,2021年已进入最后三个月的倒计时,留给富力的时间已然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