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车以后 新闻】8月10日晚,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恒大和恒大汽车发布联合公告,表示中国恒大正在接触几家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探讨有关出售旗下部分资产,包括但不限于出售恒大汽车和恒大物业的部分权益。
另外,公告中还提到,截至公告发布日期,尚未确定或订立任何具体计划或正式协议。倘该计划最终协议得以落实,公司将进一步公告。但据某媒体报道,公告中提到的潜在独立第三方投资者包括国企和民企,目前参与方正在洽谈交易价格,入股事宜或很快落地。
此前,即8月9日,恒大汽车曾发布公告称,上半年预计净亏损约人民币48亿元,而2020年同期净亏损约人民币24.5亿元。而亏损主要是因为公司仍处于投入阶段,购买固定资产及设备、技术研发等开支有所增加。
有数据显示,2020年恒大汽车净亏损76.65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净亏损49.47亿元扩大54.93%,如果再算上此次亏损的48亿元,恒大汽车从2019年诞生到现在,累计亏损金额已经达到了174亿元。当然,这个数据与蔚来掌门人提到的造车入门价200亿还有一点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恒大汽车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量产车也没影,但是恒大汽车的股价却是一路走高。8月10日,恒大汽车股价开盘涨逾8%,盘中一路震荡高走,截止港股收盘,恒大汽车报涨8.02%,报收13.2港元,总市值为1290亿港元。
财务紧张,出售相关业务积极“自救”事实上,今年以来,因为资金链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中国恒大各种利空消息层出不穷。7月份,网曝标普将中国恒大、恒大地产和天基控股的评级从B+下调至B-,展望为负面。对此,恒大集团新闻发言人7月还曾对外回应称,公司对评级被下调深表遗憾和不理解。
8月初,评级机构标普将中国恒大及子公司恒大地产,天基控股的评级从B-下调至CCC,且评级展望为负面。其中一个原因是标普估计恒大未来12月有超过2400亿元人民币的票据和应付账款需要结算,多方资产冻结增加,资金流动性让人担忧。
8月1日晚,港股上市公司恒腾网络公告称,中国恒大方面拟出让公司11%股权,腾讯方面按每股3.20港元价格收购恒腾网络7%股份,另一个独立第三方买方以每股3.20港元价格收购恒腾网络4%股份,两笔交易总交易价32.5亿港元。
一款车未量产未交付,公司却已上市自2019年进驻新能源车市以来,恒大汽车通过“买买买”的技能,基本完成了从技术、资质、电池、销售、人才等汽车上下游产业链布局。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恒大汽车现在一款量产车没有,但公司却已经上市。
2020年7月,中国恒大旗下在香港上市的恒大健康更名为恒大汽车,恒大汽车就此摇身一变成上市公司。更夸张的是,虽然没交付一款车,但股价整体上一路飙升,现在的恒大汽车已经超过比亚迪,是国内市值第一的车企。2020年9月18日,恒大汽车在港发布公告称,建议发行人民币股份及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今年4月19日上海车展,恒大汽车携手旗下恒驰品牌旗下的9款车型集中亮相,再次惊艳了全场。不过,后有网友爆料,恒大展示的这几款车都只是一个“模特”,没有真材实料。为反驳这一言论,恒大在上海车展期间邀请了部分媒体对恒驰5进行了试乘试驾。
发布会上,恒大汽车总裁刘永灼表示:恒驰汽车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全面进入试生产,明年大规模交付。按照恒大此前的规划,恒大计划在造车业务上三年投入450亿元,分别在2019年投资200亿元、在2020年投资150亿元、在2021年计划投资100亿元。在车型方面,根据规划,到2025年恒驰产销超过100万辆。
这也就是说,要实现2025年100万辆目标,在2022年到2025年,恒驰每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要达到或超过25万辆。可据资料显示,在新能源领域表现强劲的比亚迪,去年全年累计销量只有18.97万辆,就连特斯拉在国内的销量也只有14.8万辆。对比之下,可知恒大这个目标有多“伟大”,要完成它的难度有多高。
编辑总结不可置否,自去年以来,恒大汽车就好像被按下了加速键,从新车亮相到所谓的雪地测试,仅用了4个月时间,虽然至今尚未有一辆车量产上市,可恒大汽车已经堪称国内“第一车企”。但俗话说得好,“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一路高歌猛进的恒大汽车,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挑战——资金链危机,此次恒大考虑出售恒大汽车的部分权益,或许是中国恒大乃至恒大汽车断臂求生的一个策略,而这是否会是恒大汽车走向泡沫化的一个缩影呢?尤未可知。恒大汽车的造车之路,未来究竟会走向何方,咱们拭目以待。后续更多消息,有车以后APP将持续跟进,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