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基金系列策划之三:“花路”难走 中邮基金两产品至今亏损

在居民储蓄大转移叠加行业赚钱效应突出的背景下,公募基金逐步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了解并熟知,专业的管理能力和风控要求更吸引了大量的普通投资者选择“借基入市”。一时之间,爆款基金诞生的浪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1年至今已有超40只爆款产品先后成立。然而,爆款频出的同时,中小型机构开始难以“分得一杯羹”,回望此前成立的爆款产品业绩,也并非均为持有人创造了显著的收益,其中,中邮基金为代表的部分机构旗下的爆款产品更是成立至今未能实现正收益。

爆款基金系列策划之三:“花路”难走 中邮基金两产品至今亏损

爆款基金也现亏损

2021年的公募基金发行热潮仍在持续。2月3日,广发基金发布旗下广发盛兴混合的基金合同生效公告。公告内容显示,该基金首募达到70.67亿元,成为年内成立的又一只爆款基金。同日发布公告的另一只产品,即南方匠心优选股票,也凭借着58.8亿元的首募规模,为年内超50亿元的爆款“大军”再添一员。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2021年开年至今,先后共诞生了47只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的公募爆款基金(份额合并计算,下同),其中,包括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类基金就多达44只,占比93.62%。

固然,目前公募基金的发行盛况仍在不断上演,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下的爆款“天团”几乎由头部机构和长期绩优的基金公司包揽,多数中小型公募难以分得一块“蛋糕”。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背后,不仅来源于头部、绩优机构口碑、品牌影响力的长期积淀,更是旗下产品长期业绩突出带来的质变。相较之下,部分中小型机构在缺乏上述优势的基础上,也并未能将过往发行出的“大船”维护好。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指出,当前公募基金发行呈现出很强的头部效应,部分大型基金公司由于具备品牌和渠道方面的优势,还有明星基金经理的号召力,因此爆款基金频出。而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则在缺乏上述优势的基础上,新品发行的规模也相对较小。

同时,杨德龙坦言,部分中小型基金公司即使发出爆款,但可能由于投研能力不足,所以长期业绩表现不佳。最终导致从产品的长期业绩上看,由投研能力、业绩稳定性都更强的大型基金公司发行的产品,会更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成立已近15年的中邮基金即是一个典型。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3日,中邮基金旗下成立已超1年,且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的权益类爆款基金共有3只。其中,中邮核心成长混合成立于2007年8月,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和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则成立于2015年5月,均出现在A股大牛市的背景下。

然而,根据3只基金成立少则5年,多则13年后的运作成果看,其中2只成立至今仍处亏损状态,为首的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大亏17.9%,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亏损也达2.4%,基金净值方面,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为0.821元,中邮核心成长混合为0.976元,均低于1元面值。此外,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虽然业绩收正,但也仅为9.7%,区间年化收益率不足2%,远低于多数基金公司同期成立的爆款产品的表现。

业绩不佳同期垫底

的确,早在2007年8月和2015年5月,A股上证综指均一度攀升至5000点附近,而截至2021年2月3日收盘,上证综指则在3500点附近徘徊。不得不说,大盘指数仍处于相对低位的背景,也给部分当时成立的爆款基金的后期运作带来一定困难,但梳理业绩数据不难看出,自彼时成立至今净值亏损的产品同样鲜有。

Wind数据显示,成立于2007年8月,且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的偏股混合型基金共5只,但从成立至今的业绩表现看,截至2月3日,除中邮核心成长混合外,其余4只产品收益率均超60%,最高的长城品牌优选混合已达205.39%,最低的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混合也实现了64.96%的收益率。

另外,成立于2015年5月且至今仍在运作的灵活配置混合型爆款基金则多达18只(份额分开计算),包括17只已实现正收益以及1只净值仍亏的产品。其中,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和中邮信息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双双垫底,而同期成立的工银瑞信丰盈回报灵活配置混合、兴业聚利灵活配置混合、富国新收益灵活配置混合C均已净值翻倍,最高更达到156.6%的净值增长率。

即使是从同一天成立的角度看,以72.32亿元成立于2015年5月27日的中邮趋势精选灵活配置混合至今仍亏损超17%,而同一天以286.63亿元成立,“船更大,更难掉头”的易方达新丝路灵活配置混合至今收益也达到了90.4%,一上一下已相差超108个百分点。

针对上述爆款基金成立至今业绩表现不佳的原因,以及后续公司拟在投研和管理方面如何进一步提升收益表现等措施,北京商报记者发文采访中邮基金,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相关回复。

沪上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强调,爆款基金并不等同于未来的绩优基金。“行情越好的时候,可能也是单一风格演绎到极致的时候,此时如果发行规模过大,同样会影响基金经理操作。秉持价值投资的基金,反而能够在长期获得一定收益。”

北京一位公募从业人士则分析到,从发展历程来看,过去中邮基金曾被誉为“牛市战车”,即在市场行情整体向好的背景下,能够实现基金净值的快速上涨,但必须要说的是,行情出现波动时,基金的回撤也同样较大。这一情况可能也推动了近年来中邮基金的投研风格逐步转换为“攻守兼备”的模式,在保持较高收益的同时控制回撤,减少波动。然而,短时间内的风格变更,或也使得其未能在近两年的结构化行情中有突出业绩,长期之后会有怎样的表现仍待观察。

“守住”爆款方能行稳致远

当然,中邮基金也并非是唯一一家旗下曾发行爆款,但未能“守住”爆款的中小型公募。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3日,宝盈基金旗下2只曾在2015年4月成立的爆款产品——宝盈新兴产业灵活配置混合、宝盈转型动力灵活配置混合,成立至今5年有余,但其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也均为亏损状态,分别下跌4.3%和0.5%。

杨德龙表示,对于基金公司而言,能发出爆款产品很不容易,因此一定要加大投研方面的支持力度,把业绩做好,这样才对得起相关产品的持有人。同时,也才能够持续地发行爆款基金,而不是昙花一现。因此,相关基金公司还是要在提高投资能力方面下足工夫,因为基金产品最重要的是帮助持有人赚钱。

正如杨德龙所说,在过去两次A股牛市的行情下,中邮基金的非货基管理规模也一度受益于上述部分基金的规模增长,冲击至700亿元以上,并在同期管理规模的排名中位居前二十。但根据最新披露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中邮基金旗下非货基管理规模约为417.94亿元,在数据可统计的143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在第59位,前述3只产品的最新规模也均较成立时减少过半。

此外,上文提及的宝盈基金旗下2只产品也在后续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规模下降。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2只基金规模分别约为14.23亿元和14.79亿元,分别较成立时的69.32亿元和58.04亿元缩水79.47%和74.52%。

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建议到,中小型基金公司要把握住当前基金规模快速扩张的盛宴,也希望基金公司能把相关产品的收益率踏实地做上去。

而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前述市场分析人士提示,价格始终围绕内在价值波动,但市场行为是人们心理行为的集合,会受到乐观或者悲观情绪的左右,网红爆款产品也因此诞生。从以往的经验看,过度追逐某一风格或是频繁操作的产品,往往无法有持续突出的表现,而挖掘能够穿越周期的标的,则会是超额收益的来源。

“面对市场上林林总总的爆款基金,投资者们也要留一份谨慎,仅站在年度排名或某些单一角度上选择基金管理人,可能未必能实现良好的投资预期,拉长时间与优质企业相伴,方能获得长期稳健的回报”,该市场分析人士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刘宇阳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31 字。

转载请注明: 爆款基金系列策划之三:“花路”难走 中邮基金两产品至今亏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