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A股市场明显进入风格频繁切换的活跃状态。
从大基建、到汽车、到能源、到医疗、到消费,资金配合每一个政策刺激对相应板块进行快速轮动,不断试图撩拨市场情绪。
在其中,这段时间也有大量不属于这些热门概念的个股突然盘中突然直线涨停,甚至连续几天拉出连板,但由于一直隐身于各大板块中,很少人能明白这种异常波动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
直到本月国资委召开地方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会的新闻陆续见报,这一个板块才重新引起市场的关注。如果认真对比翻看这些国企改革概念的异动情况,不难发现其实它也是近期非常值得关注的一条主线。
01 国改概念的威力
改革重组是股市永恒的热门话题。在那个重组炒作的时代,一有类似消息出现,资金无不狂欢,幻想着交易品种能乌鸡变凤凰,复牌后能有几个一字涨停板。这对入市久的老股民一定深有感触。
随便拉一个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自从2013年启动国企改革大潮以来,在A股市场,因为国企改革重组而从此“乌鸡变凤凰”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从2014年初算起有近百只个股因此成为市值增长超数倍甚至数十倍的行业大白马。比如中信特钢、贵州茅台、山西汾酒、泸州老窖、中国中免、长江电力、陕西煤业等市值增长巨大的超级行业巨头也是有吃到了最丰厚改革红利的原因。
近期很多的国企改革概念是否也具备这样的强大潜力还需要具体分析,但它们确实是被资金关注最多的重要板块。
比如上周大热的招商南油、农发种业、祁连山、大庆华科、安道麦A等个股,虽然它们业绩并没有什么太值得亮点的地方,此前也一直被市场所忽视,但当母公司传来国企改革相关的消息的时候,涨得比什么都猛。
其实复盘近段时间一众热门的妖股,除了自身有板块属性加持外,能走妖的多数不乏出现国资的背景。
很多人以为国企改革概念炒作仅是三连日的短期行情,但有时候,就算一只原本质地很一般的个股都能妖得让人不忍直视。
比如中交地产,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旗下唯一A股地产平台,承担集团“五商中交”战略、开发运营商、特色地产开发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等职能,公司来头可谓不小,很早就明确改革的战略,但在今年3月之前,公司的股价虽然没有其他私营地产企业那样腰斩败退,但也一直表现平平。
但从3月开始,中交地产的股价开始接连涨停,不到短短2个月时间,股价从5元飙升到了30元以上,涨了5倍,直到近期在资金套现落袋为安才告别疯狂。
股价之所以要等3月才开始“表演”的原因,没人能说得清,但必然是跟改革的动态有关。比如在国资委网站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专题上,中交地产的母公司中交集团是见报最多的企业,并且在2月开始报道就频频出现。
来源:中交集团官网
在这个网站,我们还能看到近期不少大涨的个股,其母公司也恰好是有国企改革相关报道出现(当然也有其他报道渠道)。比如近期三连板的祁连山、大庆华科等母公司都有类似情况。
在A股,如果细心挖掘,我们会发现其实有很多个股一旦爆出央企或国企母公司的改革动作,涨幅都很可观。
但这并不是说所有国企改革新闻都会被资金热炒,毕竟大多数的公告、新闻的内容虽然字数很多,但实际上价值与没写没啥区别,这其实也很容易区分,作为A股投资者,如果不能掌握这一技能,韭菜命无疑了。
只有那种实力很强的主体母公司,且真有很重磅价值的改革方案,才能吸引到资本的追捧。比如优质资产注入。
一方面,市场资金都想着具有国资背景的某产企业,信用更高,资金结构更好,相对活动空间更大一些;另外一方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强调国企向优质产业链靠近,鼓励国企布局新兴产业,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
02 概念大潮中的一浪
其实国企改革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掐指一算,从2013年新一轮改革的起点算,国企改革这张宏伟蓝图已经迈过十年的岁月。
从2013-2016年经历的,国企改革顶层框架构建期;再到2017-2019年的试点向系统推广期;再到如今接近收官的2020-2022年的全面深化落实期。国企改革全方位铺开,并取得一系列改革成果。
不说远的,拿最近一轮的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来说,成绩惊艳。
数据显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共有8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引入持股超过5%的积极股东。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向控股上市公司注入优质资产24宗,国资系统共有89家企业在A股上市,此外还有大量无法具体统计到的重组还在推进中。
在A股市场,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国企概念均已经占有极重要的分量。
截至2021年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共1317家,总市值33.54万亿元,占境内及港股上市公司的28.26%。而截至今年一季度,在A股市场中有425家央企、857家地方国企,分别占全部A股企业总数的9%和、18.1%,市值分别约占27%、21%。
而2022年作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根据改革目标,还有1/3的改革工作量需要完成。这对于目前尚缺乏信心和强题材刺激的股市来说,国企改革概念无疑是最具看点的炒作题材。
从行业看,近几年来,涉及国企改革数量最多的行业包括基础化工、医药、机械、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公用事业、商贸零售、军工、地产等行业,改革类型包括重大政策重组、股权改制、资本运作平台建设、股权激励等方式。
国企改革最被资金看好的主题有三大方面:股权激励+业绩兑现、国企转型新方向、大集团注入资产,这些都是把蛋糕做好做大,并且有明确的预期,也就是非常显然的“做增量”。至于行业,并没有太明显的特殊性。
股市上的反应也证明了,那些被重组的对象市值规模越小,注入的资产越优质,后续的股价上涨空间就越大,这也是资金最喜欢炒作的目标。
03 关注“国改+”概念
近期的A股市场,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很重的内外部风险因素挑战。
但同时,内部也有很多“稳增长”的力量在与空头进行较量。这些力量来自货币、财政宏观利好政策的保驾护航、行业政策的重大扶持刺激。
其实我国自从2018年以来就高瞻远瞩相继对金融、地产、教育、医疗、互联网等关键领域完成去杠杆和拆雷,目前拆雷工作陆续接近尾声,这反而对现在的局面起到了安全垫的作用。
那些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发展前景空间非常巨大的、对未来业绩增长有确定性的行业和题材,就成为了扛起托住股票向上的大旗。它们包括碳中和、新能源车、光伏风新能源、芯片、先进制造、人工智能,以及传统的非地产基建、环保、乡村振兴等等行业领域。
一个明显的特征在于,同一只个股如果同时有几个高热度的题材,其被资本热炒的概率就越大。所以,近期的国企改革概念,叠加这些热门概念,1+1>;2的效果就立马出来了。
比如,国企改革+房地产的南国置业,背靠中国电建系,通过中电建建筑公司吸收合并电建地产而成;国企改革+零售的徐家汇,虽有长三角复工复产的大逻辑,其背后也是控股股东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再如,前段时间很火爆的国企改革+数字基建的美利云,背靠央企中国诚通。
一个个让股民都熟悉的妖股,在主流热点的加持下,叠加国企改革的预期,就如同多加了一个技能,让资金炒作起来更肆无忌惮。
再如前段时间反弹前锋,被爆炒的军工板块,市场刚开始一度仅认为是国际局势紧张,军工再起。其实不然,市场是从国企改革中进一步挖掘军工的中长线逻辑。
军工行业的景气度在过往本就不低,如果通过国企改革能够实现行业利润加速提升,现金流加速改善,那么军工大概率还是要拔一拔估值的。
此外,还有国改+传统能化、国改+医疗、国改+汽车、国改+水利、国改+电网、国改+物流、国改+自贸区、国改+免税等众多概念,也都相继出现了很多类似的热炒概念标的。
只是对于从来都喜欢讲故事、蹭概念的国内A股市场来说,概念的预期炒作远比长期业绩改善更重要,大部分个股在经历一波爆炒之后会出现高位回落的情况,这是无法避免的,毕竟经营的改善、业绩的兑现,都是需要时间的。
04 尾声
客观来说,国企改革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经营改善和未来发展,长期的结果肯定是在公司治理、债务优化、提升效率等方面给企业带来全新变化,从而直接对企业业绩和估值带来深刻变化。
对于一些原本就很有资源条件的巨型国企,如果真的通过大力改革,凭借其强大市场地位,在股市上成为“Tenbagger”,并非不可能。
所以如果是长期价值投资者,不妨多关注国改动态,如若真找到具有长期成长价值投资机会,那将不失为一件令人自豪的幸事。
不过,这里还是需要提醒一下,本文只是提供一个看市场的思路,炒概念虽然一时爽,但还是要量力而行,注意风险。
本文源自格隆汇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