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一家包揽定增,表明大股东看好自家公司,是件好事,而且购买成本低于二级市场增持,但投资者也要防范大股东“捣糨糊”的可能。
以往的定向增发,一般都是由多家机构投资者认购,但现在有时大股东全额包揽定向增发。从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来看,无外乎有两个可能,一是其他机构拒绝认购增发新股或者对认购增发新股的兴趣不高,二是大股东不愿意让别的机构分食,自己想要“独吞”。
从逻辑上看,如果是其他机构都不愿意认购定向增发股票,那么说明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已经不太乐观,此时大股东又怎么会去全额认购增发呢?毕竟参与增发是要掏出真金白银的。如果上市公司真的缺钱而需要大股东的援助,那么最好的办法可能是大股东把自己的持股质押出去,然后把获得的资金借给上市公司使用,或者减持股票,并把减持的钱借给上市公司。这两种做法都不会让其他股东反感,自己也不用担很大的风险,而大股东偏偏选择全额认购定向增发,显然与前面的基本假设不符,所以大股东因无人认购定向增发股票而自己主动包销,这个逻辑并不成立。
那么如果是大股东看好自家公司的未来,于是利用大股东的特殊地位,全额包揽了定向增发,这样的做法明显好于大股东从二级市场直接增持股份,因为定向增发股票价格是有折扣的,而二级市场增持则是按照市价购买。而且一旦大股东发布增持预案,股价还有可能会瞬间上涨,购买成本将会更高。
那么大股东既然愿意踢出其他机构投资者,自己“独吞”定向增发,肯定是对自己公司后市非常看好,这对投资者持有股票的信心肯定是一种鼓励。
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即大股东利用自己的地位认购折价发行的增发股票是否侵害了其他股东的权益?按照公司法的规定,对于新发股票,原股东有优先认购的权利,所以既然是再融资,那么是否应该优先选择向全体股东配股?是不是只有原股东放弃的部分才应该由大股东认购?这种直接包揽定向增发的做法,似乎对其他股东有些不公。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大股东只是想“捣捣糨糊”,赚点差价。诸如,在数年前大比例减持股票过后,公司股价出现明显回落,此时大股东在合规的情况下,又大手笔地参与定向增发,并且独家包揽,这样的话,相当于做了一个大写的“T”。如果是这样的行为就显得有些不妥,但好在信息披露比较完善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很容易暴露出来,大股东的脸面也会有所损失。
总体来说,大股东包揽定增肯定是对公司基本面的认可,投资者也可以适当关注这样的公司,当然如果能够把大股东的定增方案改成向全体股东配股就更加完美,再或者是发行可转债,也能由全体股东优先认购。
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大股东独家包揽定增的股票虽然值得重点关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盲目参与投资相关标的。毕竟大股东参与认购并不等于给投资者买了一份安全保险,而且大股东即便真的看好自己家公司的发展,也仍然有可能“踩雷”,投资者还是应该注意相关投资风险,对于具体个股具体分析,不能盲从。
北京商报评论员 周科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