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一季度业绩颓势,均瑶健康上半年净利润预计再下滑。7月12日,均瑶健康发布业绩预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均瑶健康营收同比增长,但净利却下滑超六成。按照均瑶健康的说法,上半年业绩增收不增利主要是原料、制造成本上涨以及疫情影响下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所致。
事实上,均瑶健康已在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出现净利下滑。为改善利润,均瑶健康把希望寄予“益生菌”赛道,并称之为二次创业。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益生菌领域与均瑶健康主打的乳酸菌市场渠道并不匹配,很难挑起业绩新增大梁。
增收不增利
根据均瑶健康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均瑶健康预计2022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5.14亿-5.6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3694.82万-9103.52万元,同比增长7.75%-19.09%。
在利润方面,均瑶健康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4391.33万-4853.57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595.56万-8057.8万元,同比下降61.01%-64.73%;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791.27万-3085.0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5805.42万-6099.24万元,同比下降65.3%-68.6%。
对于上述增收不增利现象,均瑶健康在公告中将其归因于原材料、制造等成本端负担加重。“报告期内,受国际环境影响,公司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发生较大幅度持续上涨,叠加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影响,对比上年同期成本端负担大幅上升,导致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同比产生较大幅度波动,影响业绩表现。未来公司将会采取有效手段予以积极应对。”均瑶健康在公告中表示。
“此外,受国内新冠疫情影响,报告期内,均瑶健康部分子公司停产、物流不畅等因素导致公司生产、发货、销售等多环节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均瑶健康方面补充道,随着疫情逐渐平复,公司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最大程度地保证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
“益生菌”救场失败?
事实上,净利下滑对登陆资本市场后的均瑶健康来说已是家常便饭。为改变这一现状,均瑶健康曾提出“进军益生菌,二次创业”。
公开资料显示,均瑶健康是均瑶集团旗下继吉祥航空、爱建集团、大东方后的第四家上市公司。上世纪90年代初即进入乳制品及含乳饮料行业,2011年起,该公司推出“味动力”迈入含乳饮品中的常温乳酸菌市场,并以此为主营业务,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2020年8月,公司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被誉为“常温乳酸菌第一股”。
然而,自上市以来,均瑶健康业绩已连续两年出现净利下滑。数据显示,2020年,均瑶健康上市首年就出现业绩下滑,净利下降27.6%;2021年实现净利1.47亿元,同比下降31.26%;在2022年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827.4万元,同比下降71.6%。
在业绩接连受挫下,均瑶健康将目光转向益生菌赛道寻求业绩新增。“通过二次创业,发展培育新品,尤其以益生菌为核心突破,向‘益生菌第一股’奋进。”均瑶健康在2021年年报中表示。
据了解,2021年3月,均瑶健康宣布与江南大学在上海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该公司与江南大学等世界一流学府结成战略合作,通过独家授权、自研、购买等方式储备了具有独特功能性的益生菌株十余株,并于2021年下半年累计上市16个SKU,包括益生菌固体饮料、咀嚼片、黑巧、酸奶巧克力等。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均瑶健康原有大单品乳酸菌饮料没有太多科技含量,随着伊利、蒙牛等龙头布局,均瑶健康“味动力”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萎缩。在大健康背景下,益生菌确实是目前的热门赛道,但益生菌产品与均瑶健康原有产品线销售渠道并不匹配,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成本,短时间内很难拉动均瑶健康业绩增长。
对于均瑶健康未来将如何改善净利润下滑局面,北京商报记者发送邮件采访均瑶健康,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