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雄:美国“稀土独立”只是一厢情愿

在不久前举行的美日印澳“四方会谈”首次领导人峰会上,加强四国之间的稀土合作成了一个重要议题。实际上,美国一直希望减少对其他国家稀土和矿产的依赖。但美国政府对美国关键矿产和稀土供应链的审查结果已经表明,即使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国至少还有十年时间才能自给自足。

实际上,近三年来,美国政府对于稀土问题的关注程度日益提升,稀土成了部分美国政客证明“中国威胁美国安全”的关键证据,也成了推动美国政府对稀土政策进行变革的重要动机。实际上,把稀土问题过分政治化,甚至和国家安全挂起钩来,对中美双方都弊大于利。

首先,美国政府没有清醒认识稀土产业的实际状况。目前全世界的稀土产品绝大部分都在中国生产,这是由于当年中国低成本开采,导致其他国家稀土矿纷纷关闭,从而稀土加工产业链条也逐步向中国聚集形成的格局,并非是由于中国垄断了稀土的矿产储量。

目前,我国稀土储量已经由几十年前的占全球70%多下降到约30%,成为全球最大稀土进口国。实际上很多国家都有稀土矿,中国以外的稀土储量也够全球使用数百年。从目前来看,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逐步由稀土开采规模转移到稀土加工规模,下一步还需要向稀土加工水平跃升,因为稀土生产中的大部分核心专利还是控制在西方国家手中。未来世界竞争的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稀土产业提升的关键路径在于科技创新,而不是扩大稀土矿开采和加工的市场占有率,这些优势是很容易被替代的。

我国近年来虽然对稀土产业管控加强,但是其实不是简单实施出口禁令,而是主要通过提高环保和加工技术要求,带动产业水平提升。这些措施虽然带动了稀土产品价格提高,但是远远不至于威胁美国的国家安全。

其次,美国的举动增加了美国的财政负担。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政府就将稀土供应和国家安全挂钩,与澳大利亚等国家联合起来,要求在国防领域排除中国的稀土产品。可是,由于西方国家开采稀土矿的人力成本和环境成本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其开采的矿产品完全不可能具有市场竞争力,只能是政府买单。仅仅是为了一个想象的威胁,美国国防部就需要付出高昂的补贴,进一步给美国居高不下的财政赤字增加负担。

何况,稀土的加工产业链目前在美国几乎已经不存在了,在美国开采的稀土矿都需要运输到中国进行加工,这样一种所谓的“摆脱对中国稀土依赖”其实是自欺欺人。如果美国要重建全链条的稀土加工厂,仅仅依靠军方的订单根本无法生存,除非美国政府能够说服国会,可以拿纳税人的钱无限制补贴这些工厂。在没有国会的承诺之前,投资人很少会去冒险投资建厂。因此,美国政府的“十年自给自足”预期,其实是非常乐观而且不切实际的评估结果。只要中国不全面实施稀土出口的禁令,美国的稀土产业链建设就难以成功。这与特朗普希望通过强征关税让制造业回归美国一样,到头来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三,削弱中美合作互信,容易造成战略误判。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下,中美两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中美之间的竞争并不是势不两立的生死之争,需要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合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领域,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竞争,这将决定两国甚至世界的未来。而美国的少数政客和一些利益集团,为了他们的利益炒作“中国威胁论”,“稀土威胁论”背后显然有美国军工集团和矿场主的影子。在政策被利益集团所绑架的时候,如果不能遏制阴谋论和威胁论的泛滥,就会削弱中美的合作互信,甚至提升两个大国战略误判的风险。这对于世界和平发展非常不利,对我国的发展环境也会造成影响。

当然,我国的舆论也需要进行引导,不能还沉浸在“稀土原材料被贱卖”和“垄断稀土储量”的语境中,实际上我国已经完成稀土开采大国向稀土加工生产大国的转变,正在向稀土科技强国的道路迈进。

总之,美国的稀土独立政策只是一厢情愿而已,对于美国没有实际意义。无论别人怎么炒作,只要我国继续坚持稳健务实的稀土产业政策,坚持开放合作和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踏踏实实地提升稀土产业的科技水平,我国的稀土产业不仅可以成为国家发展的坚强支柱,也可以成为代表中国产业科技水平和政策信用的名片。(作者是中国科学院战略问题咨询研究中心副主任)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89 字。

转载请注明: 周城雄:美国“稀土独立”只是一厢情愿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