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满屏的“张坤、刘格菘、萧楠、杨浩、何帅等顶流基金经理隐形重仓股曝光”、“张坤年内首次调研股价涨停”、“上海机场年报首亏张坤逆势加仓”、“公募年内自购近10亿元”等等关于基金经理调研、调仓、自购的文章,那么,其中涉及的股票能不能买?这些“顶流”基金经理的作业该怎么抄?
一、调研
随着年报相继披露,以及一季报的即将来临,基金公司为挑选投资标的密集展开调研。
“公募一哥”张坤的外出调研备受关注,浮现其身影的国际医学,连续三天涨幅近20%。除了张坤,进入3月份以来,还有部分明星基金经理也都外出进行调研,比如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华安基金崔莹、工银瑞信基金赵蓓等明星基金经理调研了普洛药业,汇添富基金胡昕炜调研了联创电子;景顺长城基金的杨锐文、刘彦春分别调研了长阳科技、汤臣倍健;南方基金史博和诺安基金蔡嵩松调研了工业富联,信达澳银基金冯明远调研了横店东磁等等。
那么这些基金经理的调研股能不能买?
有业内人士说:“这种明星基金经理的概念股,像极了当年的王亚伟。”当年王亚伟概念股确实是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只要调研或是定期报告中出现了他的名字,总会紧跟着来一波炒作,当年王亚伟也曾表示,这让他很困扰。不知道如今的张坤是不是也会如此。市场上每一双眼睛都盯着你,散户时刻准备着抄作业,推高股价后,基金经理是出还是不出呢?出,当韭菜收割机,被市场疯狂diss?不出,业绩怎么搞?
对于投资者而言,需要关注的是一个总体的趋势。比如在机构扎堆调研的股票中,中小盘股的数量在大幅增加。他们普遍的情况是目前仓位较低,在抱团股一泻而下的行情中及时止盈,转而寻找中小业绩股的机会。并且在行业方面,医药、科技等板块仍是调研重点,此外,顺周期、“碳中和”概念相关公司受到公募青睐。
那么投资者如果认同这种投资策略和风格转变,可以参照“抄作业策略”,而不是盲目抄。一是可以关注基金重仓股持仓变动是否有不同于以往量级的买入。二是关注基金重仓股中的新增标的。
因为对于小市值公司要具备比较强的行业确定性,头部基金才会重仓买入。从2020年四季度基金重仓股新增标的看,电子、化工、纺织服装等行业个股较为集中。但也不是买入就能赚钱,投资者需要具备很强的择时能力,在合适的位置止盈,这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基金经理的动向以及市场风向,不然很容易成为接盘侠。
二、调仓
随着基金2020年年报的披露,张坤、刘彦春、傅鹏博、赵枫、赵诣等明星基金经理去年年底全部持股情况浮出水面。所谓隐形重仓股,是指基金经理重仓持有但未出现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之列的个股。基金季报只披露前十大重仓股,只有半年报和年报会披露所有持股情况。隐形重仓股基本属于基金组合“腰部”持仓股票。
从整体来看,细分行业将成为大家重点挖掘的方向,中小盘股的关注度明显提升。 从持仓方向上看,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中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企业颇受基金经理们关注。那么,这些重仓股的作业能抄吗?
不是不能抄基金经理的作业,而是一般人都抄不好,也不太可能抄得好。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持仓变更:基金的持仓情况一般都是一个季度公布一次。年报披露的也是截止去年年底的持仓,经历了3个多月,市场大幅波动,基金经理难免会有调仓动作,你不知道基金经理是什么时候以什么价位买的,当然也不知道是在什么时候以什么价位卖的。
当你发现持股情况发生变化的时候,也许事情已经发生一两个月了,而你却还在傻傻持有。基金经理的操作不会当着你的面进行,你能看到的只有结果,没有过程,而投资能力的体现则往往在过程之中。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父。基金经理的价值就在于知道如何靠一买一卖腾挪自己的仓位。持仓变更情况如果不能及时知道,只是一味抄持仓明细,那只会错过时机,收益打折扣,甚至亏损。
但是对于长期都处于基金重仓股名单中的基金,可以重点关注,考虑在市场回调中捡一些便宜筹码。
2、基金组合:一只基金的最终收益如何,是由多方面因素形成的。基金经理再牛,他也预测不到什么时候黑天鹅式的风险会来。虽然预测不到,但是基金经理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尽可能防范风险。在众多防范风险的手段里,最重要的就是资产组合。
基金经理会配置股票、债券、货币等多种底层资产,同时每一种资产又会配置多种类型的产品来缓释风险。他们的基金能够在行情较差时回撤不大,在行情较好时超过预期,主要还是因为多种股票资产配置形成的。
如果我们普通投资者像他们这样配置,不说投资能力行不行,单说需要准备的钱就不是一个小数。想要模仿基金经理做资产组合,光门槛就很难跨过去。抄不到资产组合,抗风险能力就会较差,自然有可能赚不到钱。
3、幸存者偏差:想要抄基金经理的作业主要就是因为看到了基金经理掌管的基金大赚,主要是因为持有的几只重仓股在赚,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用通俗的话来说这就是马后炮。
你怎么就知道这个基金经理管理的这只基金一定会赚,你又怎么知道这只基金会赚主要是因为哪几只重仓股的大赚?
换句话来说,现在让你预测一下哪只基金能有高收益,这只基金中的哪只股票会出大力,你能预测准确吗?
既然不能准确预测,那么就有较大的可能性预测错误。预测错误又怎么能跟着基金经理赚钱呢?
我们普通人还是不要挑战人家基金经理的饭碗。即使是抄他们的作业,我们也未必能抄到精髓,甚至到最后还会落得个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结局。
三、自购
除了股票,基金经理自购也是一个抄作业的方法,这次的作业是基金,会不会和股票不一样,抄对的概率更高呢?
随着节后A股市场风格突变进入宽幅震荡期,基金公司也随之开启“疯狂”自购模式。数据显示,年内已有35家公募基金自购基金超过60次,自购金额达8.54亿元。
具体从产品来看,工银瑞信聚利18个月定开A自购超7000万元最多,天弘益新A自购超6000万元,永赢惠添益A、富国天润回报A自购超5000万元紧随其后。
1、为啥基金公司要自购基金?
其实基金自购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一般发生自购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帮助新基金的发行:基金公司在发行新基金时常会自购,主要是像基民们表达态度,用真金白银表示对自家基金的信心。根据证监会相关规定,基金公司员工自购基金除货币基金外,持有时间不得少于6个月,高管不得少于一年。这也是基金公司用实际行动和投资者站在一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提升投资者信心:当市场出现比较大的调整时,基金公司常常会通过自购,来提升投资者们的信心,帮助投资者拿住手里的基金。以防止基金被大规模赎回,带来踩踏和规模快速下跌的风险。
基金公司自有资金的投资:基金公司自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投资管理,比如在熊市末期市场极度萎靡时,往往也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基金公司自购可以以打折价买入很多优质股票,为之后的行情积累筹码。
2、自购的基金表现怎么样?
过去五年时间里(2015-2020),共有超130家基金公司自购产品1200多次,合计自购了约260亿元资金。共有400余支主动偏股型基金被自购,其中超过90%的基金在近三年、近五年的收益率都为正,整体业绩表现比较好。在业绩排名前列的基金中有我们熟悉的明星基金,比如汇添富消费行业混合(000083),近五年收益282%;兴全合润混合(163406),近五年收益213%;东方红睿元混合(000970),近五年收益208%等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自购基金都赚钱,也有20多支基金近五年收益为负。今年以来自购基金的业绩也同样参差不齐,只有6成基金取得了正收益,其余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总结下,从历史数据来看,基金公司自购基金属于比较常规的操作,出现自购的主要原因包括帮助新基金发行、提升投资者信心和自有资金的投资管理等。
对于基民来说,基金自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通过自购选择标的基金、判断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看法等。但不能盲目抄作业,自购基金未必一定能赚钱,即使是优质基金也不一定适合你。投资还是要从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预期收益、投资期限、风险偏好等情况,结合基金历史业绩、投资方向、基金经理投资理念等全方位因素考察是否值得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