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钢塞钢交出国际产能合作优秀答卷

河钢塞钢致力于打造成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

河钢塞钢交出国际产能合作优秀答卷

“十三五”期间,河钢集团直面跨国家、跨文化企业整合的难题,在河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中国企业负责任、守信誉的形象。河钢塞钢生产经营持续向好,五年累计产钢66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59亿美元,连续三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书写了一份无愧于祖国、无愧于时代的行动答卷,连通了中塞友谊的钢铁桥梁。

河钢塞钢交出国际产能合作优秀答卷

一诺千金的使命担当

4月2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开幕,“一带一路”被写入年会主题——“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此时,万里之遥的河钢塞钢正在召开销售例会,商讨优化产品结构等事宜。这个月,河钢塞钢销售业绩再次实现环比提升。2020年以来,河钢塞钢新开发终端客户近20个,终端客户比例由收购初期的15%提高到95%。

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特殊之年,河钢塞钢缘何受到市场和客户的信任?

“韧性和活力”,是许多客户负责人的共识。

从一张蓝图,到走深走实,再到结出硕果,河钢塞钢发展历程折射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的生动实践。

领航方向,精准解困。接手前的河钢塞钢,是一家区域性企业,供应链资源局限于巴尔干半岛、中东欧地区,议价能力弱,供应链极为脆弱。依托河钢集团的全球营销资源,河钢塞钢获得了稳定的原料资源和广阔的国际市场,市场覆盖整个欧洲乃至北美发达地区,大宗原料成本持续降低,优质钢材出口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输入技术,增添活力。派出技术专家全面摸排诊断,组成专家团进行专业评估,河钢累计投入2.5亿美元对原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和产线提升;输出二十多项自有知识产权技术,加快实施智能化、有效提升节能水平,仅高炉煤气循环利用一项就实现年降成本1200万欧元。

战“疫”坚盾,共克时艰。欧盟钢铁配额限制和新冠疫情迫使河钢塞钢出口减少近50%,集团精准指导河钢塞钢疫情防控和稳健经营,在欧洲企业纷纷裁员应对疫情冲击的形势下,不减薪、不裁员,技术经营指标逆势飘红;全力支持河钢塞钢向塞尔维亚捐赠抗疫物资,在重大历史考验中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经营发展“双胜利”。

河钢塞钢的快速发展,承载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今,斯梅代雷沃市年财政收入达到原来两倍多,失业率由18%降至6%,新生儿出生率排名塞尔维亚第一。

“斯梅代雷沃钢厂起死回生是个成功的典范。它有力证明‘一带一路’倡议给塞尔维亚带来的是就业增加和经济增长。”武契奇说。

赓续相传的精神伟力

今年春节前,“时代楷模”河钢塞钢管理团队收到中共中央宣传部发来的慰问信。信中写到“你们在全社会彰显了‘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的奋斗理念和价值追求,有力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

河钢塞钢交出国际产能合作优秀答卷

厚望如山催人进。“河钢塞钢项目承载了两国领导人爱国亲民情怀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回报塞尔维亚人民一个最好的企业,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河钢人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河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说。

在河钢塞钢执行董事宋嗣海手机中,珍藏着这样一张照片:2017年5月16日,武契奇参观河钢,认真倾听了大地震后仅用28天炼出抗震志气钢的故事,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这是一种精神,一脉相承,赓续相传。多瑙河畔,清晰镌刻着河钢塞钢管理团队迎难而上的脚步。

收购初期,钢厂严重亏损,职工人心惶惶;疫情期间,文化差异,又使得抗疫工作难度倍数增长;后疫情时期,欧洲经济复苏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创业维艰,奋斗以成。推进精益管理,解决了经营粗放、效率不高问题;与当地政府协调核酸检测便捷通道,帮助隔离人员购买生活用品,让员工安心工作;推进营销创新,优化生产组织模式,让企业焕发生机活力……

“我们每一天,甚至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被巨大的工作量推着向前奔跑。”河钢塞钢总经理赵军说。

时间仿佛是种特殊的存在。当月亮攀上屋檐,多瑙河光点闪烁,脉脉思绪便被送往天的另一边。

副总经理王连玺时刻牵挂着万里之遥的98岁高龄的老母亲,只能倒时差与老人视频通话;市场部部长高峰每次回塞,都要掰开孩子抱紧自己的小手,强忍泪水离开……

将个人价值融入到伟大事业中,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用钢铁般的意志,对“时代楷模”精神作了完美诠释,也点燃了河钢人奋发进取的动力引擎。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5年,1800多个日日夜夜,见证着河钢人的不凡历程。钢产量从接手时每年只产五六十万吨,到最高达178万吨,创下钢厂成立百年来的最好水平;举办塞方原有管理和技术团队8期来华培训和3期境外培训,直接受益员工近2500人;直供客户比例达到95%以上,高端区域市场份额提升至75%,创效能力和盈利水平持续攀升。

从粗放,到精细,发展新动能倍增。河钢塞钢被评为 “塞尔维亚顶尖品牌”,重新成为“塞尔维亚的骄傲”。这支源于河钢精神的“时代楷模”团队,铸就了新时代钢铁报国的精神丰碑。

钢铁架起的友谊之桥

鸟鸣窗外,唤醒了斯梅代雷沃小镇的清晨。浓密树荫下,河钢塞钢退休职工扬科安闲舒适。“家里四代人都在钢厂工作,是河钢带给我们崭新的生活。”

碧水微波旁,河钢塞钢员工白莉娜女儿塔玛拉笑靥如花。“我将来也要像妈妈一样到河钢塞钢工作。”

河钢塞钢带给一座城市的信心、希望和精气神儿,鲜活地呈现在温润人心的笑容中。

跨国经营企业,最大的难题是跨国界、跨文化整合。在这座仅有10万余人的小镇上,平均每5人就有1人的工作直接或间接与钢厂有关,这让挑战倍增。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利益本地化、用人本地化、文化本地化的“三个本地化”经营原则,不仅解决了原有5000多名员工工作需求,每年还提供200个新就业岗位,钢厂供货商间接提供的16000多个岗位也有了稳定保障,员工收入增长近10%。

与此同时,河钢塞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累计投入100多万美元,用于当地道路修建、村庄供水、捐资助学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企业“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智慧和胸怀。

“河钢不仅经营钢厂,而且对斯梅代雷沃市民特别友好,他们不仅是我个人的朋友,也是整个城市的朋友。”斯梅代雷沃市长亚斯娜·阿夫拉莫维奇说。

命运与共的意义,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中携手同行。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河钢第一时间部署境外企业疫情防控系统方案,邀请专家视频举办防控知识讲座。在集团的支持下,河钢塞钢向塞尔维亚捐赠10万只N95口罩、50万副一次性医用检查手套、1万套防护服、3万个医用隔离面罩、20套红外测温设备和25000人份检测试剂……用行动诠释了亲如手足的兄弟之情和肝胆相照的朋友之义,也将两国友谊推向了新高度。如今,在塞尔维亚街道,中文标识越来越多,“汉语热”也在塞尔维亚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中国。

锚定未来的希望之航

5月6日,河钢的技术专家丁国伟通过视频,与河钢塞钢对接加热炉升级项目。

从收购初期赴塞参与“技术大起底”,到参与项目改造、工艺升级,丁国伟是“将河钢塞钢打造成欧洲极具竞争力钢铁企业”目标的见证者。

又是一年春潮时。当年一笔一划勾勒的蓝图,已化作充满希望的壮美图景。

——提高工艺自动化和绿色制造水平。在节能方面,实施技术改造,建成欧洲应用转炉煤气回收技术、厂内二次能源利用率和自发电量比例最高、天然气消耗最低的钢厂;在智能制造方面,谋划工业机器人应用、工艺过程控制智能化等业内领先的技术项目。

——推进资源高效配置,打造新型商业模式。在生产组织方面,优化资源配置,构建高效、低耗生产组织模式;在客户优化方面,发挥河钢德高平台作用,拓展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客户,进一步增加高售价地区产品投放量。

如今,一座更加绿色,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的现代化工厂,正在欧洲腹地加速崛起:今年,河钢塞钢与欧洲四家最大的镀锡产品客户签订年度销售协议,为欧洲高端白色家电生产商Gorenje集团供货提升3倍以上;实现了塞钢历史上汽车钢产品销售零的突破;产品吨钢铁水消耗等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河钢立足新发展格局的方位标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依托河钢塞钢,河北省政府与塞尔维亚经济部签署关于中塞友好(河北)工业园区谅解备忘录,为当地人民带来新福祉;河北省发改委、商务厅、河钢德高三方签署《关于建立支持河北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机制框架协议》,为河北企业“走出去”搭建平台;河钢与北京科技大学等共同发起成立世界钢铁发展研究院,为钢铁低碳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5月10日,全球首例氢冶金示范工程在河钢启动建设,标志着中国钢铁工业开始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宣告中国钢铁企业不仅要在规模质量上提升,更要在能源结构,在实现低碳绿色发展上展现担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河钢将更加蓬勃、自信地阔步向前,在“中国时代”向世界讲述更精彩的钢铁故事。(中国日报河北记者站 )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29 字。

转载请注明: 河钢塞钢交出国际产能合作优秀答卷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