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雄安新区的开发和长江经济带的工业振兴,以及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创立,中部崛起、东部开放的宏伟大局已渐渐清晰。东部在地价人工和外国压制的双重影响下.
一、 东部产业服务工业化
经过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东部地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世界工厂地位的奠定在改善人民生活充实国力的同时,也为自己挣到第一桶金。然而,人民生活改善的前提是收入薪酬水平的上升,产生的后果是包括房价在内的消费水平的上升,而地价人工的上升又反过来直接动摇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从全球经济发展看,这一形势几乎不可扭转,往昔的英美等世界工厂都已褪去工业光环。
鉴于国际经济发展的经验,东部的前途发展有且只有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工厂的服务支持中心发展,否则只有走向没落一途。东部作为曾经的世界工厂所在地,拥有资本、市场和技术上的优势,再加入本就有的沿海进出口贸易优势,完全可以为下一个世界工厂提供投资、消费、科技和港口贸易上的便利。自身营利模式也可从“劳动致富”转向“钱生钱”、“知识改变命运”发展。
二、 中部产业世界工厂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国情考虑,中国仍然有维持“世界工厂”地位的条件。在资源全球化的今天,工厂兴衰的主要依靠凭借的是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地租。中部地区所以一直工业不如东部发达,主要原因是没有资金、没有技术、更没有市场。在自有资本有限的情况下,中部地区的所寄予希望的是外资的介入。而在之前,深处内陆、海外贸易不便的中部地区的吸金能力、技术引进和市场开拓远不如东部。
但时过境迁,中部崛起的时代机遇已经到来。无论东部地区再如何的产业升级,也违背不了世界工厂追逐廉价劳动力和地租的本质,工厂的外移内迁将是不可扭转的大势所趋,正如上个世纪后期西方世界不能阻止工厂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迁徙的大潮。而中部地区正好拥有廉价劳动力和地租,是中国转移世界工厂的绝佳选择。中部地区一直以来就是人口大省聚集地,平原远比山多地少的东部广袤。之所以之前发展不如东部,原因在于当初东部地价工资同样低廉,更难得沿海区位,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如今随着东部地价工资的上升,削平了其对世界工厂的吸引力。如果东部地区能利用世界工厂中心,及时转变为世界工厂培育中心的话,那毗邻东部地广人多的中部地区就很有可能如当年毗邻港澳台的东部地区那样,从东部获得资金、技术和市场上的支持,进而利用东部港口走向世界。如果东部能提供巨大的工业品消费市场,那中部工业品出口世界,不过如中国由之前直航美国出口货物改变成中途绕航日本后再转口美国,绕航出口日本的利润足以弥补绕航的费用,继续维持其在美国的低价地位。
三、 世界上“中部崛起”的先例
中部地区由于深处内地,交通不便,在世界贸易的大格局中往往处于依附地位,较少能独立发展成工业中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存在这样的案例,深处欧洲中部的德国就是其中最为成功的一个。展开德国地图就可以看到,这个西欧第一工业强国的国土除了北部拥有一个狭窄的出海口外,其东南西三个方面都被外国所包围,甚至北面出海口也受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所压迫,海道单一,发展空间有限。然而,德国却并没有因为身陷中欧而陷入沉寂,反而后来居上,积极取代英国的世界工厂。
纵观背后的原因,正是德国人的经济眼光和能力。德国虽然身陷中部,但周围的法国、意大利、英国、甚至瑞典、挪威等国都是世界级的资金、消费、技术中心,拥有大量优质的港口。德国工业品通过西欧发达的交通网络可以快速被周围邻国消费,为之后的工业发展奠定基础。不同的是,德国的工业品主要依靠质量,而中国的工业品更多的是依靠价格。从全球工业发展来开,物廉价美远比质优价高更有竞争力,所以中国才能最终成为世界级的工厂。如果中国东部地区能成功转型成英、法这样的消费投资型产业,那中国中部地区也将有可能如中欧的德国那样成功跻身世界工厂的地位。
总而言之,在东部地区世界工厂外迁内移的时代背景下,中部是否能审时度势的接盘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这一接盘的成功与否,要看中、东部是否能实现无缝对接。目前,东部地区筋骨尚不健壮,中部地区底子尚嫌薄弱,需要时间进行渐进式产业改革,如果强行下猛药,只怕适得其反,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但从长远看,这一大势是事之必然,时之必然。可以谋定而缓动,却不可以漠视而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