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层。
从字面去理解。
“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披露,苏宁控股集团股东张近东、张康阳及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已将公司全部股权出质给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
夭寿啦,张近东把苏宁抵押给阿里啦。
02第二层。
不要慌。
苏宁控股、苏宁易购、苏宁集团、苏宁电器这都不是一回事。
投资者需要关注的,是上市公司“苏宁易购”。上面说的,是苏宁控股。
苏宁易购成立于1996年,全称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这个公司先后用过N版名字,分别是:苏宁电器、G苏宁、苏宁电器、苏宁云商,现在叫苏宁易购。
11月13日,苏宁易购最新的三季财报显示,其最大的四个股东依次为:张近东(20.96%),苏宁电器(19.99%),淘宝中国(19.99%),苏宁控股3.98%。
注意了,这又出来个新的苏宁电器。
苏宁电器没有上市,但苏宁易购、苏宁置业都并表在这家公司下面。
那咱们根据按体量来捋,那就是:
苏宁电器——爷爷,苏宁易购(上市公司)——爸爸,苏宁控股——孙子。
现在的情况是,苏宁控股这孙子的全部股权,抵押给淘宝中国了。
前面说了,苏宁控股持股上市公司才3.98%,别说是抵押,就算是卖,那卖完了,上市公司苏宁易购的前三大股东情况也是:淘宝中国(23.97%)、张近东(20.96%)、苏宁电器(19.99%)。
距离举家卖产,还远得很呢。
当然了,苏宁控股除了占苏宁易购这3.98%,还有别的买卖。
官网介绍是零售、地产、金融这三大块,对应下来,其实也就是苏宁易购、苏宁置业、苏宁金融。
那出质方则是苏宁控股的全体股东:张近东、张康阳、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分别持有苏宁控股集团51%、39%、10%的股份。
画个图来看,就这么点事儿。
03第三层。
看上去,事儿是不大。
但你有没有听说?
(悄声)
前几天就有这么一个八卦,说苏宁啊,在好几家银行的贷款都违约啦!
好几家银行都接到通知了,直接飞去北京,讨论开会怎么分这个锅。
为什么要悄悄说呢。
因为人苏宁公关团队在第一时间就出来作反应了,马上声明这些传闻都不属实,并且光速报案。
因此这个瓜我就不展开说了。
但表现在资本市场上,那就是苏宁的债券立马跌了2%以上。
要知道这都是机构投资者玩的地方,2%已经属于很大的一个跌幅了。
事实上,关于苏宁是不是资金周转出了问题的传闻,一直断断续续在有。
新闻能捂到这会儿才爆也算是运作有方了。
早在11月份违约大潮那阵,苏宁的债券就遭到了机构投资者的抛售。
为了安抚人心,11月开始,苏宁还自掏腰包回购了一些债券。
先是11月中旬回购了10亿元,前两天9号又补了20亿。
看上去是诚意满满,其实也没多大意思。
肩负着苏宁系上市公司之外主要融资渠道的苏宁电器是负债大户,我们先来看它。
12月17日,也就是6天之后,苏宁电器集团2015年发行的15苏宁01就到期了,债务是100亿。
近三年,苏宁电器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8.38%、69.81%、73.76%,一直在上升。
据苏宁电器2020年公司债券半年度报告披露:
2020年6月末,苏宁电器总负债约3002.89亿元,其中流动负债为2291.0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为609亿元。
而手里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只有247.96亿元。
另一边,苏宁易购也不是省油的灯。
根据财新12月10日的报道,目前苏宁易购债券金额总计124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的债券有5支,总规模为65.26亿元。
财报则显示,苏宁易购的负债总额高达1361.40亿元,苏宁易购流动资产为1072亿元,其中货币资金308.4亿元。
同样也是卖身都够呛。
尽管苏宁易购并表在苏宁电器,不可重复叠加计算,但整体情况确实难谈乐观。
04第四层。
你只看到苏宁欠的多,我却看到苏宁挣得还少。
最近7年,苏宁易购累计税前利润总额356.6亿元,但说句难听的,其中一大半都是卖股票得来的,算下来投资总收益在513.9亿元。
换言之,七年来苏宁易购一分钱没赚到,还倒赔进157.3亿。
财报显示,自2014年以来,苏宁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后的利润一直为负,而这一趋势在短期内很难有好转的可能。
那钱呢?
买球队、搞电竞是一方面,另一边在其主业范畴下,买商超、开线下实体小店、铺设供应链渠道等,更是烧钱。
根据苏宁易购2019年中报数据,苏宁小店在上半年的亏损为22.13亿元。去年6月底,苏宁小店数量增至5410家。
为了发展苏宁小店,苏宁易购花钱如流水。苏宁小店总裁鲍俊伟在2018年接受采访时透露,一家小店投入成本在100万左右。
而其结果,网友谈到:“同样的一瓶饮料,比隔壁门店贵0.5元,你说谁去?”
零售向来是一件抠细节的事。
然而,苏宁小店在推广期间过于追求速度,选址大多都是仓促间完成的,并不太好。
尽管如此,苏宁当年的年报利润也高达110.16亿元之多。
为什么这么神奇呢?
苏宁说:“我卖我自己”。
亏损的摘出去,财报自然就好看了。
在此之前,PPTV也搞过类似的操作,烧了11.9亿元后,卖给了苏宁文化。
也是老财技大师了。
05第五层。
苏宁是老前辈了。
一同创业的,除了华为,剩下的同辈,要么倒了,要么进去了。
得以数次穿越周期的公司,没有一家不是伟大的。
2013年,在传统实体经济阵脚大乱之际,张近东数次公开呼吁广大零售人坚守阵地,持之以恒地扩张其实体布局。
横槊立马,岿然不动,尽显英雄本色。
终究是等来了线上流量红利见顶,线下价值重新被重视的新零售时期。
除了自身的优异和主要竞争对手(国美)的失误之外,苏宁得以穿过周期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其身处的赛道本身。
近二十年来,大润发、家乐福等传统大型商超,均已在线上零售的冲击下摇摇欲坠,不得不卖身求安。
而苏宁却活了下来。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品类优势。
扎根于大型家电的苏宁,靠着大型家电的特殊性,抗住了线上零售的冲击。
一则,消费者在大额消费时,往往会更倾向于传统的线下交易。
同时由于退换货的不便,消费者更倾向于在线下充分体验相关产品后,再下单;
二则,大型家电在物流、安装、售后等方面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商品的特殊性,专精于此的苏宁,早早搭建了其行业壁垒。
尽管如此,随着京东的崛起,苏宁面临的压力则一天比一天大。
在2015年,阿里凭着一手战略合作,用苏宁拖住了京东的战略扩张,最终成功把京东锁在了3C领域。
同时也给了苏宁宝贵的战略成长期。
然而,在前两年加杠杆的周期中,苏宁却贸然采用了高杠杆+简单粗暴的并购扩张,试图一口吃个胖子。
苏宁小店越干越赔。
球队、电竞,PPTV,盈利遥遥无期,且和主业的战略协同能力,模糊不清。
要知道,供应链是一个细致活儿。
对苏宁来说,如何把“交易成本”干下去,才是其从过去到将来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如今,在阿里、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巨头的逼迫下,供应链已经变成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终端的全链路优化。
产地要整合,物流要进化,仓储布局要计算,金融要配套。此外,大数据服务的技术中台,将重新把供应链洗刷一遍。
细节精进一步,交易成本就可以精进一毫,技术升级一份,交易成本就会再降低一厘。
一毫一离间,配合着巨额的交易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在被苏宁收购之前,家乐福中国拥有完善的供应链及仓储能力,拥有6个大型配送中心,覆盖全国51个城市,对鲜食、便利商品和常保商品的仓储运输管理有丰富经验。
但如果没有我上述所说的,全链路进化能力。那么你这就不是铠甲,而是肥肉。
通过高杠杆、高财技,苏宁把一块又一块的肥肉吃到了肚子里,但究竟能不能将这些肥肉转化为真正的战斗能量,苏宁依然暂时还没向我们展现出相应的实力。
时间,是的。
大家都需要时间。
可债券,已经第一个等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