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房地产与物业管理板块回暖。截止收盘,蓝光发展、顺发恒业、阳光城涨停,荣盛发展、大龙地产、金 科股份、滨江集团、华远地产、阳光股份、中南建设等纷纷走高。
港股方面,此前连续下跌的内房股集体反弹,合景泰富涨逾11%,富力地产涨逾9%,新城发展涨近8%,龙湖集团、碧桂园、雅居乐集团等纷纷跟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地产板块还经历了大幅调整,那么此番地产板块上涨的逻辑是什么?我国房地产经历了二十多年“量价齐升”的高速运行,未来将如何发展?
短期风险冲击有限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烂尾楼盘业主联合发起“强制断供”的事件,引发市场尤其是行业层面的巨幅波动。
事实上,近年来房地产领域的信用风险事件层出不穷。就在今年年初,还有福建阳光、鸿坤伟业违约,还有多家房企进行债务展期,这些风险事件也一直扰动着地产板块。
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对地产板块的信用风险等事件一直存有预期,叠加本次“停 贷”为区域性事件,主要集中于经济恢复偏缓、市场销售热度偏低、项目残值较低的非核心地区,因此本次事件对销售预期的影响有限。
而在“断供潮”持续发酵之后,银保监会也作出回应,表示将坚持“房住不炒”,坚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地方更加有力地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
此外,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发布公告回应,涉及“保交楼”风险的按揭贷款业务规模较小,总体风险可控,不会对银行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甚至有西安住建局火速出手,发布西安市住建局等五部门《关于印发防范商品房延期交房增量问题工作措施的通知》,明确银行擅自拨付监管资金的,应当负责追回资金。
业内人士指出,本轮信用风险事件的直观主体为居民端,但引发风险的根源仍在于企业端,因此需要加大预售资金管理和监控。而银行密集公布的信息及银保监会随后的表态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银行股和地产板块的走势有所缓和。
销售和融资同步回暖
除了上述因素以外,房地产市场的销售端和融资端回暖也是影响板块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去年四季度以来,随着信贷政策继续收紧,二手房指导价等政策调控,需求端从居民购买力到购房信心都出现一定下降,房地产市场开始下行,销售端下行叠加融资端收紧,大量民企出现暴雷情况。
针对此状况,一季度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政策暖风频吹,为市场回暖扎稳了阵脚,叠加全国疫情逐步缓解,积累的需求开始释放,房地产市场加快恢复,销售端、融资端呈现同步回暖迹象。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同比降幅分别收窄1.4个、2.6个百分点,出现积极信号。单月来看,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环比分别增长65.8%、68.1%,延续5月回暖趋势。
此外,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融资也逐步回暖。据金融管理部门和多家银行预计,6月房地产贷款新增超1500亿元,较5月环比多增250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多增1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多增1500亿元。
与此同时,从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到行业协会、金融机构,解危纾困房地产行业的阵营不断壮大,合力持续汇聚。截至目前,中国信达、华融资产、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四家全国性AMC均已加入纾困房地产行业的行列之中。
克而瑞预测,下半年行业分化将继续加剧,优质房企包括国企、央企及部分稳健民企的融资优势逐渐加大。
马太效应将加剧
就后市房地产走势,银河证券表示,目前房地产行业的关注点在于销售能否复苏以及房企盈利能否修复。华泰证券认为,房地产融资总量仍在收缩,结构问题突出,央国企和少数头部民企已经恢复信用扩张,预计政策与销售的共振将在第三季度出现。
不过,也有机构相对谨慎。中信证券认为,7月初的市场下行,进一步说明地产市场复苏并不稳固。因为信用仍未修复,大多数企业可能面临融资进一步收紧,故而企业投资行为很难短期修复。未来,市场仍将沿着先销售、后投资、最后信用的步骤复苏。
操作策略上,开源证券表示,行业基本面恢复不及预期,短期或对所有房地产企业的正常经营造成一定影响。但另一方面也强化了本轮供给侧改革的力度,进一步打开了优质企业的长期成长空间,受益标的:
1)保利发展、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万科A、金 地集团、招 商蛇口、旭辉控股等占据核心城市群较高市场份额的稳健型龙头;
2)滨江集团、越秀地产、建发股份等深耕核心城市群的区域型优质房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