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科技金融是以科技为出发点到经济贸易再到金融的双向良性循环。

“金融科技”与“科技金融”,四个词序不同的相同汉字,却同时成为金融业的时代命题。

但这两个概念处境迥异。

金融科技已经被各金融机构轰轰烈烈地全方位展示,不论是在业务上,还是在宣传上。遗憾的是,科技金融却还经常处于被大众与金融科技混淆概念的阶段。

科技金融发展的“拦路虎”之一,是科技成果或技术资产难以科学化地进行度量和定价。

“只有对科技及主要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度量,才能量化科技产生的各种影响,进而找到应对各种变化的合理对策。”

“这个课题是世界性难题,但是,在我们这个科学技术比任何时候都重要的时代,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经济学博士、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张光平,为我们诠释科技金融对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张光平参事大学时专业是数学,尔后长期在国内外金融领域从事研究、实际操作和领导工作,以交叉学科优势和他几十年勤奋不辍,在人民币国际化、专利成果定价研究等领域取得了著作等身的丰硕成果。

厘清一对概念

《国际金融报》:首先请您分辨一下“科技金融”与“金融科技”的概念?

张光平:从含义上看,大家熟知的“金融科技”是指科技在金融业的应用,以提高金融业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而“科技金融”则是强调科技对经贸的影响,进而引申对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的金融业带来影响的新概念。

金融科技以金融为出发点,而科技金融以科技为出发点,两者有着显著的差别。

《国际金融报》:发展“金融科技”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光平:首先,金融科技的出发点和主体都是金融,科技或者主要是信息技术仅仅是被金融业运用而已,即现代科技渗入当代金融业。

2022年欧盟委员会公布的2021年全球研发投资2500强企业的行业分布数据显示,金融类企业合计43家,仅占2500家企业总数的1.72%。金融企业总研发投资158.54亿欧元,仅占2500强总研发投资10938.6亿欧元的1.45%。

而同年,全球技术硬件和设备领域及软件和计算机服务投资的企业多达543家,加上移动通信领域的14家,这557家企业总研发投资高达3860.10亿欧元,占2500强总研发投资的33.64%。

金融业主要是应用以科技软硬件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推动金融业发展。

其次,金融科技并未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再好的经营结果和风险管理水平都是以金融业自身为目标,处理不好就会有脱实向虚的倾向。

再次,金融科技对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影响不大。花旗银行(Citi GPS)跟踪研究全球银行业科技投资的数据也表明,全球主要银行在科技领域的投资与相应的全球研发投资2500强企业的研发投资规模相比也很有限。

《国际金融报》:“科技金融”难道没有上述问题?

张光平:科技金融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科技服务的金融,但实际上内容没那么简单,它是一个双向影响、双向服务的过程,是个循环。

科技金融首先是科技对经济、贸易的影响,进而对金融产生影响。较为详细地讲,科技首先支持经济贸易的发展,而经济贸易的发展影响外汇交易和汇率,进而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也影响资本市场的发展。

这个隐含在科技金融中的经济、贸易是必不可少的,是金融服务的对象。

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应用需要金融的支持,并为金融业发展拓展了更大的空间。没有经济和贸易这个环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就无法实现。

与此同时,金融对经济贸易的支持和服务会促进经济贸易的发展,经贸的发展又会推动科技的发展,或者说科技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

另外,金融通过基金、股市、信贷、保险等方式,直接对企业研发投资、并购、上市等提供服务和支持。

因此,科技金融是以科技为出发点到经济贸易再到金融的双向良性循环。

度量科技影响

《国际金融报》:如何具体衡量您所说的科技对经济、贸易,进而对金融产生的影响?

张光平:与经济学分为宏观与微观相对应,对科技的度量也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

首先是宏观科技的度量,即对一个国家的科技总体成果进行衡量。与宏观经济学主要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相对应,宏观科技学主要概念包括国内科技总值(GDST)和国民科技总值(GNST)。前者指境内个人和企业各类知识产权和境外在国内的各类知识产权的总加权值,而后者则代表境内个人和企业各类知识产权的总加权值。

其次是微观科技度量,即对企业的科技的度量。对企业科技的度量是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企业的前提。不同科技企业产生的不同专利对应的技术有高、中、低之分,我们可以用宏观科技学对全球36类国际专利高、中、低评估的结果,将科技企业各类专利进行加权而获得其总技术的评估结果,进而从企业主要技术所在的技术链条上对成熟企业技术的价值进行对比,最终得出企业技术的合理评估结果,为金融机构支持和投资科技企业创造必要的决策依据。

宏观科技度量

《国际金融报》:宏观科技度量具体如何操作?

张光平:专利,作为技术的载体,是宏观科技度量的研究对象。由于全球专利类型五花八门,专利功能又各具特色,同时,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专利审批的法律法规差异较大、质量参差不齐,此专利与彼专利的经济价值可能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因此专利间难以直接比较,也不能直接加减,在度量上非常困难。

解决各经济体国际专利不可比问题,首先需要对各经济体科技自主度,即各经济体年度知识产权出口使用费占知识产权进出口使用费比重进行度量。

利用各主要货币发行体科技自主度的定义和度量结果,我们获得任何一个货币发行体平均每个国际专利相对任何一个给定经济体平均每个国际专利带来的知识产权出口使用费比例,并形成方程式。求解该方程式即可获得主要货币发行体国际专利可比的相对价格或权重,从而实现各货币发行体国际专利可比。

此外,不同类型专利,如纺织和造纸类专利与半导体类专利,技术含量相差较大,因此不能直接相加减。对各类国际专利进行高、中、低的程度评估很有必要。从理论上讲,对其他类型专利影响大的专利技术,其估值自然较高。

有了各货币发行体国际专利相对可比权重,即可获得全球各经济体36类国际专利的加权值,进而获得全球36类国际专利的总加权值,再计算出每一类国际专利全球加权值对所有其他35类国际专利加权值平均影响程度,最后将36类国际专利对其他35类国际专利的平均影响进行对比,即可获得36类国家专利的高、中、低的评估结果和排名。(见表1)

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有了各经济体国际专利相对权重和全球36类专利的高中低度量结果,我们即可定义和度量出包括各经济体科技发展指标体系、国际化指标体系、自主度指标体系和充足度指标体系在内的全球科技指标体系。

有了上述各主要货币发行体科技国际化度量结果,还可利用对应的主要货币发行体货币国际化结果,计算出科技国际化与货币国际化相互影响。

微观科技度量

《国际金融报》:微观科技度量具体如何操作?

张光平: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微观科技学是研究企业科技产出和引进吸纳对自主产出影响等微观科技层面的相关学科。微观科技学涉及面广,但企业技术产出及技术评价是其核心内涵。

有了前述全球36类国际专利评估结果,我们即可对企业主要技术在全球技术链中的地位有明确的把握,进而对企业主要技术与相对成熟对应企业进行成熟度比较,进而获得企业技术评估依据。

有了这些依据,基金等金融机构即可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融资支持。

科技企业研发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产生有价值的专利和技术,有价值的技术仍需时间在市场上找到定位,进而才能获得销售和利润。

没有销售的企业有可观的研发投资,其研发投资的唯一来源就是基金等金融机构,而基金等金融机构之所以投资这些企业的唯一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技术的价值将获得市场认可。

我们通过欧盟披露的数据计算出了2018年至2021年进入全球研发投资2500强企业中,无销售、负利润和有利润三类企业无市值、有市值企业数和平均市研率(研发投资与市值比例)等相关结果。

这一统计结果是金融服务和支持科技创新的有力依据,相关比例为我们对初创和相对成熟的科技企业估值、为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提供必要的参考。(见表2)

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根据统计数据,我们发现有盈利有市值企业是全球研发2500强企业的主力军,这些企业绝大多数为上市公司或全球主要科技企业,其市盈率和市研率较为准确。2018年—2021年其平均市盈率与平均市研率年均值分别为13.41%和39.83%,为其他类型企业市盈率和市研率的关系提供了基准。

通常概念下,有盈利企业利用利润追加研发投资以增大其科技红利;而无盈利或负利润企业研发投资进入全球2500强企业之列的,研发投资需要金融机构的支持,而相应金融支持的理由应该是其科技的价值。

通过我们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18年—2021年,负利润有市值企业数占2500家企业比例从19.20%提高到了23.04%,说明无利润企业对科技红利的追逐力度在增加。

另外,2018年—2021年负利润企业年均市研率为25.66%,有利润有市值企业相应的年均市研率为39.83%,可以看出两者之间研发投资强度的明显差距。

连销售都没有的企业能够进入全球研发2500强之列,表明这些企业技术价值受到了基金等金融机构的认可而获得投资,也显示此类企业对科技红利超常的追逐度。根据我们的统计,2018年—2021年无销售而有市值的企业数占比从1.44%增长了一倍多到3.12%,可以看出此类企业对科技红利的高追逐度,也显示近年来全球科技竞争程度趋于激烈。

值得关注的是,2018年—2021年,无销售有市值企业年均市研率仅为11.81%,可以看出无销售企业与有利润企业和无利润企业成熟度的明显差距。

未来必由之路

《国际金融报》:您如何评价上述科技度量方法的功用?

张光平:有了上述全球科技发展指标体系、国际化指标体系、自主度指标体系和科技充足度(知识产权进出口使用费与国内产值比例)等度量结果,我们既可获得全球、各经济体科技及其子指标对经贸、外汇、货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及社会影响的实证结果,也可以获得科技对资本、人力资源和全要素影响的分析结果,由于对科技产生的影响达到数字化的精准层面,进而对科技对创新发展的贡献可以达到更精细的理解,最终为科技更好服务创新发展找到改进的方法和途径。

另外,通过上述科技子指标的度量方法,我们可以科学地选出绿色相关专利,进而度量出全球绿色技术指标体系,再利用这些度量结果计算出绿色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贡献结果。这些结果对我们科学评判科技对可持续发展贡献度是必要的基础,可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科技金融是科技到经贸,再到金融和金融服务经贸与科技的双向良性循环的统一整体。两个良性循环的起点和落脚点都是科技,显示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没有对科技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度量,科技的各种影响都将继续停留在概念和文字的层面难以深化,更难以适应科技创新高速发展的时代需求。

有了宏观科技学对科技宏观及其子指标的度量,科技对经贸和金融的带动和影响力才能达到数字数量化的程度,科技治理的效能才能有效发挥;同时,有了微观科技学对企业层面科技的度量,金融机构才能有更科学的依据地对科技企业进行投融资支持服务,进而才能发挥金融对科技创新、对创新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应有贡献。

记者:白岩冰

编辑:李曦子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4532 字。

转载请注明: 给技术准确定价,“再难也要突破!”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