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0个垂直产业,各自用“10件大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凝练成300个跌宕起伏的瞬间,记录新旧产业的变革与资本市场的选择,记录行业的悲喜交集、绝地逢生、柳暗花明。这是中国产业生命力的真实写照,见证了中国经济在大考之下,每一次细微的惊人一跃。
正文:成立于1998年的公募基金行业,经历了超过20年的积淀后,终于在2020年“骐骥一跃”,不仅在结构性行情的市场中,凭借远超大盘指数的平均表现博得投资者的青睐,“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口号也被众多持有人喊得越发响亮。纵观全年,新发规模和发行数量创下历史纪录,并即将突破3万亿元,整体管理规模更四破关口,最新达到18万亿元。
抛开数据再看趋势,2020年作为机遇之年,新旧交替已成常态。分级基金黯然离场,公募REITs“落地生根”,投顾业务稳步推进,更有科创板指数投资“大步流星”。当然,星火燎原之势背后,公募基金面临的挑战同样不断,例如医药主题基金坐“过山车”,原油QDII净值重挫,信用风险冲击下,债基遭遇大额赎回等,桩桩件件无不考验着“掌舵者”的管理能力,也推动着整个公募行业向一个风控更加严格、投研更加专业的纪元走去。
1.炒股不如买基金
继2019年之后,2020年延续了“炒股不如买基金”的公募神话。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收盘,上证综指报收3369.12点,年内涨幅约为10.46%,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的涨幅则分别为31.27%和51.64%。与此同时,上证50、沪深300的年内涨幅约为13.21%和20.46%。
相较之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同期,主动管理类权益类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平均净值增长率已突破47%,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达到45.29%,更有11只基金收益率翻倍,大幅跑赢众多主流股票指数的表现。
2.新发数量规模创历史新高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为统计标准,截至12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1368只基金先后成立,累计新发规模约为2.98万亿元,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且距离3万亿元仅差“临门一脚”,随着近日部分基金即将结束募集,这一关口有望被突破。同时,同比2019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的新发规模,较2019年全年的1071只和1.42万亿元,也分别增长27.73%和109.86%。
3.公募基金规模首破18万亿元
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最新一期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0月末,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已达18.31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23.97%,再度刷新历史新高。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9年末,公募基金的总规模仍仅为14.77万亿元,且已是彼时的巅峰纪录。也就是说,2020年以来,公募基金规模已连续突破4个万亿元大关。
分类来看,封闭式基金的最新规模约为2.37万亿元,开放式基金约为15.94万亿元。其中,股票基金、混合基金的规模约为1.81万亿元和3.82万亿元,同时,货币市场基金、债券基金和QDII基金的规模约为7.55万亿元、2.65万亿元和0.12万亿元。
4.科创板指数投资时代开启
继2019年7月首批科创板公司正式上市交易,公募基金开启科创板主动投资之后,2020年7月,即科创板开板一周年之际,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发布历史行情,且于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科创板指数化投资时代来临。
此后,今年9月,首批4只科创板50ETF获批并开启发行工作,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工银瑞信基金及华泰柏瑞基金旗下产品在一天募集期、50亿元规模上限的背景下,毫无悬念地一日售罄。据渠道消息称,当日4只产品累计吸引了近千亿资金追捧。
5.医药主题基金的“大起大落”
从上半年的“笑傲群雄”,到下半年的估值过高受质疑,再到年末的调整回撤,随着医药板块的震荡波动,公募医药主题基金的业绩也坐起了“过山车”。部分在上半年末就已实现超50%收益率的产品,截至目前,仍难有存进,少数更不涨反跌。
总体而言,年内收益最高的产品目前净值增长率仍未破百,首尾相差超过66个百分点,“夺冠”热门也无医药主题基金的一席之地。
6.原油QDII遭遇重挫
“原油比水便宜”。2020年4月,美国WTI 5月原油合约价格跌破0元,并一度到达负值,使得彼时北美原油市场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得以曝光。同时,一批“出海”且重仓海外原油期货的公募QDII净值同样遭遇重挫,部分产品一度跌近七成,且在此后长期保持净值“腰斩”的情况。虽然年末国际原油价格逐渐企稳,原油主题QDII的收益率也随之“复苏”,但仍有多只产品的净值亏损超过三成。
7.翘首期待公募REITs开闸
从今年4月监管部门发布公募REITs试点工作通知及相关征求意见稿开始,直至8月正式下发《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公募REITs“靴子”落地。至此,不仅是相关产品定义、参与主体资质与职责、基金份额发售、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得以规范,而且,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内万亿级的公募“大蛋糕”也将逐步出现在全球投资者的视线当中。
8.独立基金销售投顾试点机构“聚首”
从2019年12月,首批3家独立基金销售投顾试点机构蚂蚁基金、腾安基金和盈米基金正式获批以来,今年4月,蚂蚁基金的“帮你投”上线,9月,腾安基金的“一起投”上线,10月,盈米基金的个人服务的理财平台“且慢”正式推出“四笔钱”投顾服务升级计划。至此,独立基金销售试点机构正式齐聚基金投顾服务。也成为了自2019年10月落地基金投顾试点后,基金公司、独立基金销售机构、银行、券商中,最早全部完成投顾服务上线的一类机构。
9.信用债风险冲击下债基的“踩雷潮”
临近年末,重仓信用债投资者的“AAA信仰”却一次次受到冲击。自四季度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从青海国投永续债延期,到华晨汽车“17华汽05”实质性违约,到紫光集团称不赎回“15紫光PPN006”,再到永煤控股债券的实质违约,让信用债的风险问题再度被搬上台面被从业人士和投资者认真端详。而这背后,部分重仓相应债券的公募基金也因此受伤,“踩雷潮”不断。
10.分级基金时代终结
2007年诞生,并在2015年牛市行情中获得追捧的分级基金,终于在今年8月监管明确整改时限不作延期的背景下,逐步走向末路。这类特殊的基金产品在自带杠杆的特性下,曾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曾令部分不知其所以然的投资者“黯然神伤”。如今,清盘、转型、整改的交叠出现预示着分级时代即将终结,也希望更多投资者在厘清个人投资需求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公募基金各类产品之间的差异和特征,赚认知范围内的钱。
北京商报记者孟凡霞 刘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