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投资热土。
8月13日,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新车源源不断从车间下线。图/IC photo
文 | 查志远
7月底,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6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7.4%,折合1123.5亿美元,增长21.8%。
这再一次表明,中国是全球投资热土。
7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三个“敢”字意味深长。随着中国率先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经济持续复苏,加上政府推出一系列稳外资举措,外商持续看好中国。
事实也证明,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1 外企持续看好中国
过去十年,中国市场持续成为诸多跨国企业全球业务发展引擎。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1149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9%,居世界第二位,较2012年增长62.9%。
过去十年间,中国外资使用增速大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为1.65万亿美元,与2012年约为1.3万亿美元相比,仅增长27%。
拿“十三五”时期来说,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此前向外界透露过一组数据,“十三五”期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从2015年的6.7%提升至2020年的15%。
今年以来,在国际贸易萎缩、全球整体国际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依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值得关注的是,外资的主要投资方向正在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尤其是高技术服务业吸引外资增速持续加快。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7年至2021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98.9亿美元增长至120.6亿美元。
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233.1亿元人民币,其中,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3.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31.1%,高技术服务业增长34.4%。
中国吸收外资的势头保持强劲的背后,是外企对中国经济增长普遍呈现乐观态度。
2021年汇丰银行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调查了2174家外国企业后,有97%的外企表示,未来将继续对中国进行投资。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也印证了这一点。2021年,中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6.1万户,同比增长23.3%;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中第三产业占比达到91.2%。
今年以来外企持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7月底,中国贸促会公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外资营商环境调研报告》显示,二季度维持和扩大在华业务规模的外企占比合计达91%。
具体而言,18.5%的外资企业表示扩大了业务规模,比一季度增加2.1个百分点;72.5%的外资企业表示维持了业务规模,比一季度增加1.5个百分点。
外企持续看多中国,也得益于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等举措,从而使得外资对中国投资环境的信心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促进外商投资,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规范外商投资管理,2019年3月我国还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除此之外,新京智库梳理发现,2017年到2021年,中国连续五年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制造业、金融业等多个领域放宽外资准入。
6月16日,位于江苏苏州吴江开发区的英格索兰(中国)工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赶制空压机产品订单。图/IC photo
2 这些地方“最受欢迎”
在相关领域外资准入门槛大大降低的同时,中国不少区域呈现新的、积极的对外开放姿态。
据《新华日报》报道,今年上半年江苏实际使用外资规模保持全国首位,1—6月,江苏实际使用外资210.7亿美元,同比增长27.5%,占全国比重18.8%。
新京智库注意到,江苏的外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大项目上。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78.1亿美元,同比增长50.7%;3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154个,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36.4%。
外资企业持续加仓江苏,不断投出“信任票”的背后,江苏这个“第一”也颇为来之不易。
按照江苏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的说法,为了稳住外资,江苏主动帮助39家跨国公司协调解决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400余个困难诉求。为8000余名外籍重点经贸人员及其家属签发来苏邀请函,帮助外资企业关键岗位人员返岗。
不仅是江苏外资保持增长,在主要经济大省中,上半年,浙江省经备案(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共408家,同比增长15.25%,前5个月实际使用外资90.0亿美元,增长5.2%。
除了沿海经济大省在吸引外资上保持领先,从区域上来看,中西部地区正成为我国吸引外资新的增长极。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从区域分布看,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15.6%、25%和43.9%。
去年同期,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9.7%、33.6%和6.1%。
对于中西部地区吸收外资实现“逆袭”,有分析认为这是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推动,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使其引资的区域空间潜力和自然资源丰富、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低等优势进一步得到释放。
202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时也提出,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上半年,中部、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7%和8%,分别快于东部地区6.2和3.5个百分点。
不过,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也给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比起东部,中西部产业组织的成本要更高,这是中西部在未来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西部地区继续发挥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及一系列稳外资政策措施持续落地,对外资的吸引力将不断增强。
7月31日,江苏连云港港口码头装卸货物呈现一派繁忙景象。图/IC photo
3 产业链“稳定器”
外企投资中国也是“用脚投票”。
这背后,中国强大的经济韧性和超大的市场规模不仅是激发全球供应链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外企持续加码投资中国的重要动因。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6月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称,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布局的关键力量。中国的市场、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到中国投资,使中国成为全球生产网络和供应链的集中地之一。
中国欧盟商会和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此前发布名为“中国创新生态”的联合报告显示,75%的受访企业表示将增加在华研发投入,18%的企业会保持现有水平。大多数在华欧企得益于在中国进行创新研发,并将继续这一战略。
按照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上半年外企对中国的投资从来源地看,韩国、美国、德国实际对华投资分别增长37.2%、26.1%和13.9%。
外资企业看好在华发展前景,跟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稳固的地位不无关系。
拿制造业来说,公开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制造业有31个大类、179个中类和609个小类,是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的制造业,产业链配套能力全球领先。
今年年初推出的《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围绕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投资和外贸外资、用地用能和环境等5个方面打出工业稳增长“组合拳”“连环招”,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链供应链平稳运行的政策基础。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6.9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持续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地位。
工信部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营业收入从2012年的21.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0.24万亿元,有58家制造业企业进入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27家。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中国产业链和供应链成为全球中流砥柱。
今年6月份,商务部援引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中,第一大出口目的地是中国的有33个,第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的为65个。
不难发现,就产业发展而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对外企来说,中国的制造业优势依旧突出。
对此,商务部相关报告指出,中国成本价格低、大规模生产等传统优势可能会被削弱,但产业配套完整、市场空间巨大、劳动生产效率较高等核心供应链竞争优势仍然明显。
不仅如此,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不仅规模庞大,也在发生着“质”变。正如上文所说,科技创新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为突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十四五”时期,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将继续成为外企投资的“稳定器”。
撰稿|新京智库研究员 查志远
编 辑|李潇潇
校 对|卢 茜
实习生|吴叶凡
联系我们:
微信 jimi906
新京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