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信托:“新雷”加“旧雷”

中铁信托:“新雷”加“旧雷”

乐居财经 曾树佳 发自成都

去年12月,曾经的“生物质发电第一股”凯迪生态,因持续亏损,落寞退市。看着它滑落的身影,中铁信托也产生了些许焦虑。

因为凯迪生态留下了逾期债务189.5亿元。其中,未偿信托类债务共计27项,金额达63.4亿元,占未偿债务总额的三分之一。这些债务关联了十余家信托公司,中铁信托也被拖累其中。

今年3月,中铁信托以凯迪生态不能清偿债务为由,申请对其进行破产重整,执行标的为贷款本金4920万元及利息、违约金等。

这成为中铁信托“踩雷”的缩影之一。近年来,在房地产领域,它也雷声不断,几笔投入的资金,都“覆水难收”。而在行业调控的环境中,它虽然拥有中国中铁的央企背景,但也承受着规模之困。

“陪绑”房企吞苦果

在中铁信托的地产投资标的里,有部分企业也已进入了“破产重整”名单。

七年前,它曾以一笔4.48亿元的借款,驰援重庆合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合景”),期限三年,借款年利率14%。但后来重庆合景因周转不畅,导致债务逾期,被中铁信托申请破产清算。

资料显示,重庆合景注册资本为10205万元,2014年中铁信托入局后,持有其51%股权;它剩余的41.16%、7.84%股份,则分别由重庆澳美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冯建国持有。

中铁信托:“新雷”加“旧雷”

重庆合景通过旗下合景旅游发展、合景林语房地产等,打造重庆南川区薰衣草旅游度假小镇。项目计划投资额为72亿元,规划建面128万平米,是集观光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度假、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旅居综合体。

然而,在项目的“光环”之下,重庆合景却难承其重,陷入了流动性危机。

另一边,同样身处困境的,还有中铁信托投资的陕西千层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简称“陕西千层浪”)。

乐居财经查阅获悉,陕西千层浪原本曾是中国中铁旗下的地产项目。2011年4月,中铁二院(成都)置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天津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陕西千层浪100%股权及1.82亿元债权。

彼时,此举被认为是央企退房的又一案例。

此后,陕西千层浪被伟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伟基建设”)纳入麾下,后者的实控人为浙江东阳的开发商袁飘洋。

虽然转出了旗下资产,但中国中铁并没有彻底撒手。2014年,中铁信托分六次,总共向伟基建设发放3.5亿贷款,陕西千层浪为借款提供连带担保责任。

截至2020年中期,伟基建设累计本息6.21亿未能归还,中铁信托只能向陕西千层浪讨债。

但陕西千层浪也自身难保,它的别墅项目“达观天下”,曾因违建被拆除,公司资产一度只有西安三块土地的补偿款6650万,负债却超6.6亿。因此,中铁信托只能对其提交破产申请。

这一笔笔的破产清算,追索的难度并不小。更可况,除了旧债之外,新债也在叠加。

今年3月,新华联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湖南新华联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因未按约定偿还中铁信托融资本金3.62亿元,被后者申请强制执行。

翻看中铁信托的投资版图,可以发现其巨大的地产“朋友圈”,佳兆业、卓越、新希望、碧桂园、富力、万达、大唐地产、当代置业等一众房企,都与它有合作的痕迹。

而在其121家直接对外投资公司中,包含“房地产”“置业”等字眼的,就有44家,占比36.4%。以此看来,地产领域为中铁信托提供了业绩生长的空间,但也让它不断承受着投资的风险。

有个“富爸爸”

中铁信托的前身,为1980年成立的成都市金融信托公司。25年后,它历经了转制、合并、重组,被中国中铁顺利入主,成为其控股股东。不久后,它改名为“中铁信托”。

目前,中铁信托共有16家股东,股权结构呈现出央企控股、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参股的多元化形态。

其中,中国中铁持有中铁信托78.91%股权,并通过旗下的中铁二局、四局、八局、市局等,最终拥有93%的受益股份。而A股的国企高新发展、大通燃气等,则分别持有中铁信托0.69%、0.23%股权。

此外,深圳市通乾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通乾投资”)持有中铁信托1.12%股权;曾有“并购狂人”之称的黄茂如,其旗下的茂业商业,也持有中铁信托0.29%股权。

通乾投资的资金实力并不算强大;而茂业商业近年的业绩,也出现了起伏,去年在疫情之下,它的营业收入更是下降69.76%至36.99亿元,归母净利润下降83.09%至2.13亿元。

尽管如此,由于有央企、国企的加持,中铁信托的股东背景,仍较有厚度。

从2008年至今,中铁信托至少4次获得资金输入,从6亿元到50亿元;十余年间,它的注册资本,扩大了7.3倍。截至去年年底,它的总资产为198.27亿元、净资产为106.39亿元。

中铁信托旗下,既控股了宝盈基金,又参股了中国信托业保障基金、华西证券、富滇银行、上海中胜达资管等公司,“家底”不断得到扩充。

在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中铁信托也没少受到母公司中国中铁的照拂。

比如中铁致远投资(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中铁致远”),它就由中铁信托、中国中铁分别持股约80%、20%股权。

换言之,它是中铁信托在“富爸爸”的加持下,设立的对外投资平台。

与中铁致远类似的,还有中铁城市(成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中铁成都资管”),它也由中铁信托、中铁城市发展投资集团(简称“中铁城投”)共同持有。

中铁城投是中国中铁旗下,去年唯一一个合并净利润超过10%的子公司,有它的助力,中铁成都资管在成都等地的投资延伸,想必也更加顺畅。

中铁信托:“新雷”加“旧雷”

除此之外,乐居财经发现,中国中铁每年都会按照当年净利润10%的标准,提取信托赔偿准备金,用于赔偿信托业务损失的风险准备。2020年,该项提取了9355.1万元,同比上年增加了20.2%。

这虽是每年的“例行公事”,但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国中铁对中铁信托的“良苦用心”。

规模焦虑

2017年,中铁信托原董事长郭敬辉因到退休年龄,不再担任董事长,接棒者是原来任职中铁信托监事长的马永红。

此后两年间,该公司陆续展开了人事调整,陈赤、严震、李京等,出任中铁信托总经理、副总经理、风险总监。今年3月,曾履职中铁信托研究发展部、房地产信托部的王云飞,也被核准担任副总经理。

马永红迎来了新的团队班底,继续为中铁信托校准着航向。以往,信托公司传统的“房地产、城投与通道”业务,均受到资管新规及配套文件的强烈冲击,因此,重塑业务结构势在必行。

中铁信托2018年的通道类业务信托为3642亿元,占总信托资产的85.37%;隔年,该项类型信托的规模,下降至2627亿元,占总信托资产的比例,也减少至61.75%。

通道类业务的风险,向来较为不可控,降低它的比例,有利于业务的平稳开展。由此说明,中铁信托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迎合了趋势。

不过,事物都有两面性。近年来,由于行业在有序压降融资类、通道类业务规模,总体的管理规模持续下滑。

2017年第四季度末,国内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达到峰值26.25万亿元,随后开始连续小幅下滑。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末,行业受托资产规模为20.86万亿元,较峰值下降了5.39万亿元。

这种趋势下,被“裹挟”的中铁信托似乎也难以幸免。

中国中铁年报显示,2020年,中铁信托“作为发起人并直接持有权益的结构化主体”的发行规模为383.11亿元,较2019年同期的376.65亿元,略微上升了1.7%。

但同期,它“作为发起人但在结构化主体中没有权益的结构化主体”的发行规模为3633亿元,这一指标相较2019年的4254亿元,却下降了14.6%。

在信托行业分化加剧、强者恒强的大环境中,目前头部信托企业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前10家信托公司集中了行业40%以上的信托资产。

虽然“小而美”总被人称之为理想状态,但规模话语权的丢失,也常常会令人有所忧心。去年,中铁信托实现了11.34亿元的净利润,与头部净利润动辄30亿以上的规模相比,其只处于“中下游”。

乐居财经起底信托系列:
1、渤海信托“踩雷”小房企
2、“拯救”四川信托
3、华融的地产遗产
4、万向信托:冒失的地产局
5、大业信托:接力爆雷
6、五矿信托:地产业务三年飙5倍
7、中融信托:“植”已无木
8、被平安信托“套牢”的七年

9、中建投信托:踩遍地产“网红雷”

10、紫金信托:“德隆系”弃子

11、光大信托:被地产催肥

12、雪松信托兑付迷局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297 字。

转载请注明: 中铁信托:“新雷”加“旧雷”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