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波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5个方面,细化为20多项各部门的重点任务,提出70多种具体措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出实招,动真格,明确主责部门、改革事项,为深化改革画了一张清晰度极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全面实行清单式管理,防止变相审批死灰复燃
行政审批改革成效显著,对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作为传统行政管理的方式也具有极高的惯性,如何防止行政审批改革“翻烧饼”成为固化改革成果的关键之举。《方案》大力推行清单式管理,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系统梳理现有各层级审批和各种具有审批性质的管理措施并形成清单。编制公布中央层面设定的行政备案事项清单。全面清理规范公告备案、计划目录、布局限制、认证检测等各类管理措施,以及借信息化平台建设之名新增的审批环节,严防变相审批和违规乱设审批。
简化事前审批,发挥告知承诺制的作用
《方案》提出放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要求各地区和各部门要下决心取消对微观经济活动造成不必要干预的审批,以及可以由事前审批转为事中事后监管的审批。从放管结合的角度出发,加快清理不涉及重大项目布局又不触及安全底线的审批,切实改变“以批代管”的情况,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例如,优化药店开设审批,在全国范围内对申请开办只经营乙类非处方药的零售企业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推动取消药品零售企业筹建审批,督促地方清理对开办药店设定的间距限制等不合理条件,并同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方案》提出改革创新审批方式,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审批、证明事项等领域,广泛推行承诺制,实现政府定标准、企业或个人作承诺、过程强监管、失信严惩戒,大幅提高核准审批效率。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明确实行告知承诺制的事项范围、适用对象、工作流程和监管措施等。对具备条件的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实行告知承诺制管理。
强化和创新监管,管出水平、管出质量
强化监管才能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方案》从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跨部门联合监管等方面,推动监管规范化、法治化,提高监管透明度,减少人为干预,压缩自由裁量空间,使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依法依规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2020年底前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公告信用信息纳入范围、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的有关意见。为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更加优惠,《方案》提出完善水电气、纳税、社保等领域信用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充分运用各类信用信息平台,加强相关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在信贷发放方面的应用,支持普惠金融更好发展。
坚持底线思维和鼓励高位引领,一方面守好安全和质量底线,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等领域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的严格监管。例如,对疫苗采取全过程监管,向疫苗生产企业派驻检查员,开展日常监督检查和督促整改,对疫苗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监督检查。另一方面也要推动建立更高标准。《方案》提出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鼓励行业制定更高水平自律标准,推动产品竞争力提高和产业转型升级。
分享经济等新经济业态蓬勃发展,《方案》高度关注创新包容审慎监管,2021年底制定出台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的指导意见。探索创新监管的标准和模式,在部分领域实施柔性监管、智慧监管等,对一些看不准、可能存在风险的,划定可控范围;开展“沙盒监管”、触发式监管等包容审慎监管试点;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
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服出便利、服出优惠
从“最多跑一次”到“不见面”办事,依托互联网的技术支持,电子政务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在线政务服务。《方案》提出完善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公证服务等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同时,兼顾线上和线下,允许自主选择线上或者线下办理方式,照顾老人、残疾人士等特殊需求,有针对性提供人工指导和服务,防止出现歧视现象。从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和企业登记、经营许可办理等领域入手,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推进标准化建设和电子证照跨省互认。
政务服务改变传统的行业管理习惯,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具体化为政务服务的需求导向。从部门各管一摊到共同办理一件事,大力推行多个关联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减少办事环节和所需证明材料。从企业和群众办成一件事出发,提供“开办餐馆、旅馆”等套餐式、主题式集成服务,公布标准化的办事指南和流程图,由一家牵头部门统一受理,配合部门分别办理,实行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避免企业和群众来回跑。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外商投资“一站式”服务体系,联通相关部门信息系统,实现外资企业一次登录、一次认证、一次提交材料即可办理企业注册、预约开户、外汇登记等高频事项。
打破部门信息壁垒,建立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是深化政务服务,实现“通办”和“集成办理”的基础性工程。系统梳理中央层面设定的企业年检、年报事项,分批次推进年检改年报,推动年报事项“多报合一、信息共享”。为简化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手续,推动取消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到证,并加强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安等部门业务协同和就业信息共享,做好就业保障和服务。对非公单位接受应届高校毕业生,取消由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在就业协议书上签章的环节。
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将政务公开与政策精准推送有效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和大数据功能,防止改革红利被阻断在距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方案》要求简化税收优惠政策适用程序,利用大数据等技术甄别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防止政策红利被截留。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借助大数据筛选等办法,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对因灾因病因残遭遇困难的群众,可以先行给予临时救助。加强社会救助相关部门间信息共享,对低保对象、特困热源、临时救助对象、残疾人、教育救助对象、住房救助对象、医疗救助对象等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
为提升改革的整体成效,《方案》在提高改革协同性,支持地方创新等方面也提出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综合授权等方式已经在浙江开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方案》进一步通过综合授权等方式支持地方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的经验,发挥在全国以点带面的功能。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通过落实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发挥法治固化改革的作用,保障改革依法有序推进。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教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