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苏宁易购公告称,拟以现金48亿元人民币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去年9月27日,双方正式完成股权交割,苏宁易购通过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成为家乐福中国的控股股东。
被苏宁接手的全新家乐福,在短短几个月内就表现出了“中国特色”,挑选网红商品,加快开店速度,增加同城到家服务。
就在不久前的9月30日,家乐福5家店同日开门迎客:成都新都店、淮安金湖店、沈阳苏宁屯店;北京八里庄店重装开业;位于上海的社区生鲜店则是家乐福首创业态。家乐福中国计划到今年年底,全年将新增15家门店,包括精选店、标超、社区店多业态。
去年双11备战前夕,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家乐福中国总部到了晚上九十点还是灯火通明。
“你们就是雄鹰,只是你们被关在笼子里面时间长了,就变成金丝雀了。你们忘记自己是雄鹰了。” 双11前夕,家乐福中国CEO田睿向家乐福中国的员工鼓劲。
在收购后立即加入双11大促,是田睿提出的“以战代培”员工培训手段,以期一改过往外企“温水”的状态。“我们要通过参战双11,通过打仗,让他们看到家乐福的希望,看到苏宁对家乐福赋能了。让他们看到了苏宁人是怎么工作的,是怎么去面对互联网竞争的,是怎么不断地去冲击市场,自然而然就能融入进来。” 田睿说。
当年双11,家乐福在3天完成了10个亿的销售目标,这是家乐福以前不敢想象的业绩。
家乐福:占尽先机,曾是外资零售商之首
作为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零售业的家乐福,它曾是外资进入中国的先驱者。1992年中国允许外资进入特定地区特定领域的零售市场,1995年食品及连锁领域放开,家乐福在中国开立了首家外资超市门店,随后各大国际超市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市场。
外资商超一站式的大卖场体验,耳目一新的购物环境,一下奠定了国内早期零售行业的格调。跨国超市借助资本与经验的双重优势,也实现了在华市场的快速占领。家乐福凭借其相对激进的拓张策略到2004年在中国大陆已拥有56家门店,居外资品牌之首。
有数据显示,2009年家乐福中国的单店营收达到2.35亿元,一度是国内营收前十的连锁零售商。
变化发生在2010年前后,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相继强势崛起,线下零售行业遭受冲击。2011至2015年,网购规模同比增幅基本达到30%以上,2012年甚至出现近80%的增长。消费者对于购物的追求更强调便利性,过去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已不再新鲜。
另一方面,被外资零售市场培育20余年的本土零售商也逐渐学会了前者的商品管理和企业管理经验,迸发出了后发优势,大润发、永辉超市逐渐抢占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2012年开始家乐福的同店增速除2013年两个季度外基本为负,2015年跌幅甚至超过了10%,门店收入的剧烈萎缩给公司带来了明显的经营压力。而内资的超市龙头永辉、大润发等同店收入增速和门店扩张速度都明显好于外资巨头。面对现状,国际巨头也在积极试图通过内部改变实现业绩二次增长。在放缓扩张速度的同时,家乐福推出了便利店模式“Easy家乐福”,还尝试了购物中心模式,将部分门店面积租赁给餐饮、娱乐业态等。
在电商方面,家乐福一边推出网上商城,一边开发购物APP,努力走线上线下联合路线。2018年年初,家乐福宣布与腾讯以及永辉签订初步协议,拥抱线上流量。
48亿人民币,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
努力归努力,但外企的基因要在互联网节奏下重新适应中国零售市场,对家乐福来说还是困难重重。截至2018年末,家乐福中国归属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9.27亿元,2018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5.78亿元。
从家乐福法国总部的角度来说,与其花重金投资一个不见起色的市场,套现走人也不失为一个上选。
事实上,在当时与腾讯以及永辉签订协议时,家乐福中国就萌生了“退意”。当时这份协议书同时也是潜在投资家乐福的投资意向书。
不过,最后花落苏宁的结果还是出乎了市场的预料。毕竟家乐福中国此前已与腾讯和永辉有了初步合作意向,不过具体的谈判细节现已不得而知。
48亿人民币买家乐福中国80%股权贵吗?在近期采访中,现家乐福CEO田睿还是对这个价格大呼便宜的,称现在已找不到这样的全国标的。
以48亿购入80%股权进行简单的换算,在这笔交易中,家乐福中国的100%股权价值仅为60亿元人民币。
就在家乐福中国被苏宁拿下后不久,同年10月另一家外资商超麦德龙中国也被物美集团收入囊中,当时对麦德龙中国的估值为19亿欧元,约合149亿元人民币,是家乐福中国的2.5倍。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麦德龙中国在收购时依然是盈利状态,并且其全国近百余家门店大部分为自有物业,这些因素也会提高估值。
外资撤退,留下企业联手本土对手
近年,外资超市在华的境遇普遍不佳。乐购、乐天玛特、易买得等外资零售企业纷纷退出中国,留下来的外资超市则纷纷寻找本土合作伙伴。
2014年,英国零售商乐购撤离中国,宣布其在华业务被华润集团收购,结束了在中国长达10年的漫长征途;2016年,沃尔玛出售“累赘”一号店业务,以换取京东的股权;2017年11月,阿里巴巴224亿港币拿下中国市场业绩排名第一位的大润发,直接和间接持有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集团36.16%的股份;2019年,家乐福和麦德龙也分别拥抱了苏宁和物美。
到了2020年,近期也有消息称沃尔玛中国也在寻求出售中国大卖场部分股权,已与一些企业有过接洽行为。
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一方面,整个商超行业近年来都在面临网络购物潮的冲击,外资商超品牌由于决策流程慢,变革反应慢,人员成本高等原因,受到的冲击尤为明显;另一方面,一些外资品牌主动求变,把自身的品牌、管理优势和中国合作方的快速反应、市场贴进度结合,能够更好地提升竞争力和效益,根本上说也更符合其利益。
苏宁需要家乐福吗?
完成交割后,张近东给家乐福3万员工写了一封内部信,他认为零售变革已进入深水区,双方的合作是行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时代需要苏宁和家乐福这样在各自领域对零售本质有着深刻理解、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走到一起,积极探索零售发展的新道路,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张近东说:“家乐福中国才24岁,苏宁也不到30岁”,“中国零售业的90后青年”的携手,对未来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0岁的苏宁也恰好见证了中国零售业每10年的一次变革。以家电企业起家的苏宁在2004年挂牌深交所时股票简称还是“苏宁电器”,彼时苏宁也是线下电器销售的龙头企业,唯一的对手是还处于黄光裕时代的国美。
2012年,随着网购风潮的崛起张近东提出“再造苏宁”,开始大举拓展线上业务,以期弯道超越。2013年2月,苏宁便将股票简称从“苏宁电器”更名为“苏宁云商”,背后折射出的是苏宁准备将自己打造成一家彻头彻尾的互联网公司。
2018年1月,苏宁云商更名“苏宁易购”,以突出零售主业。发展线上线下全渠道、多业态。一方面,“智慧零售”的模式在全行业的掀起浪潮,另一方面,这也是互联网流量见顶后向线下突破的二次成长。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张近东买家乐福中国的理由的话,那就是盘活家乐福,补齐苏宁易购全场景零售的版图。
拥有家乐福的苏宁:全场景的未来
据田睿介绍,在收购家乐福后,其主要的工作在人、货、场的效率提升方面,重点在商品数字化、供应链融合、产品迭代、门店升级等方面。
收购家乐福,让苏宁具备了全场景融合的供应链基础。来看苏宁现在的业态分布:城市中心有苏宁生活广场、苏宁易购、苏宁百货;覆盖最后一公里有苏宁小店、红孩子、苏宁极物;下沉市场有苏宁零售云。
苏宁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荆伟说道:“苏宁的业态超过10个,尤其是在2019年接连收购万达百货与家乐福中国,苏宁业态的丰富程度已经包括了老百姓吃、穿、住、行各种场景,从CBD到社区,都在里面。”
要实现商品在家乐福、苏宁易购、苏宁小店乃至不同业务场景下的无差别购买,只有把仓、店与苏宁易购的线上商品打通才能满足。而实现这一目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商品的数字化。只有这样,整个苏宁快消体系的采购、订单、仓储、配送,以及履约、会员服务的融合,才有可能。
同时,家乐福强大的供应链体系还将补足其他业态的商品。在接入之后,苏宁小店SKU增加了三万多,毛利提高5%至6%,商超的供应链更加开放,中间商减少,成本降低。苏宁收购家乐福仅用三个月,就让家乐福扭亏为盈,实现了七年来的首次单季盈利。家乐福一直被诟病的物流问题,随着苏宁物流的介入,顺利补足短板。
过去商超自身很难完成投入极高的电商业务,但通过苏宁,家乐福接入了苏宁易购、苏宁小店APP。今年第一季度,家乐福的到家业务同比增长412%。因为疫情的关系,也让刚加入苏宁几个月的家乐福赶上了一波到家业务的红利。
目前家乐福在全国52个城市拥有200多家门店,设有8个中心仓。而苏宁易购在线下早已拥有37家综合购物广场、2000家家电3C直营店、超6000家零售云加盟店、以及100家母婴专业店的体量。
据田睿透露,预计到2021年的9月,家乐福中国和苏宁既有的商品、供应链体系将融合成功,到那时将体现出真正的融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