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周年!科创板企业扩容至439家,谁是最大受益者?

三周年!科创板企业扩容至439家,谁是最大受益者?
今日,科创板开市三周年,共计439家公司上市,总市值6.06万亿元。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三年限售股迎来解禁潮,因看好成长前景,不少企业股东表示延长股份锁定期或者解禁后不会减持。

2019年7月22日,首批25家上市企业登陆科创板,市场一片沸腾。时光荏苒,科创板成为A股重要的版图。科创板整体运行平稳,且马不停蹄深化改革,未来可期。

今日,科创板开市三周年,共计439家公司上市,总市值6.06万亿元。首批25家上市公司三年限售股迎来解禁潮,因看好成长前景,不少企业股东表示延长股份锁定期或者解禁后不会减持。

记者梳理发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路上,企业股价分化,有的翻倍有的腰斩;IPO承销保荐超过300亿元,券商投行抢食格局分化,也在监管要求下提高“看门人”责任;科创板为早期陪伴企业成长的VC/PE机构提供退出渠道,但二级市场退出不确定性更大。

企业分化之下,如何挖掘科创板投资机会?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数位券商、创投、私募等人士,试图寻求答案。在他们看来,科创板为投资者提供了科创型投资机会,分享其发展成果并获得投资收益。企业处于成长期,具有高风险、长周期特征,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但成长价值魅力大。科创板大幅拓宽了创投行业退出的渠道,坚定了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投新、投硬的决心,形成了良好的内生循环效应。

如何挖掘科创投资价值

三年时间,科创板上市企业扩容至439家,不乏有企业受资金垂爱出现“超募”,实际首发募资累计超过6307亿元。

7月22日,首批登陆科创板的25家企业迎来首发股份解禁潮,但多家企业公告称股东将延长股份锁定期或者解禁后不会减持。

在朝着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目标前行的路上,科创板也正经历着“大浪淘沙”的残酷现实,科创个股出现明显分化,有的市值翻倍,有的破发浮亏。Choice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在439家上市企业中,禾迈股份、华秦科技股价翻倍大涨,但也有112家科创板最新收盘价跌破首发价,福昕科技等股价腰斩。

“科创板开市以来,市场表现整体保持平稳,超1/3公司上市后市值翻倍,板块长期维持较好的交易活跃度。”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总经理、策略分析师李求索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试验田”,科创板在发行、上市、交易、公司治理、退市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目前已取得了较多重要成果并拓展至其他板块。科创板有望在进一步提高国际化水平、鼓励长期投资者入市、引导科创板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等方向上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助力资本市场更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科创板开市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融资平台,也为投资者提供投资标的,但风险性不容忽视。海通证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投资者而言,科创板实施注册制降低了科技创新型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激励投资者参与科创企业投资,为其提供良好的投资标的。同时,有利于培养我国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在这些科创型企业中寻找到真正具有前景的企业,分享其发展成果,获得投资收益。

股价为何出现分化态势?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科创板企业高风险、周期长,企业一般处于成长期、研发投入大,甚至还处于持续亏损状态,注定了科创板公司差异性很大,个股股价走势注定出现分化,投资风险相对较高,且解禁潮对科创板也是考验。不过风险和收益同源,科创板也蕴藏着较大成长投资性机会。

“当前科创板估值处于过去3年以来的低位,已经较大地消化了上市初期的高估值。科创板‘硬科技’成长速度快,整体机会较多。”钜融资产投资总监王雷建议以深挖个股为主,规避过高估值的股票。就估值与业绩匹配度看,首选医药,其次是新能源,此外部分新材料股票性价比也较高。半导体目前估值偏高,且未来产能还将持续扩大,已出现局部性过剩现象,需注意规避。

IPO承销保荐逾300亿元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当前,科创板上市企业首发承销保荐费用超过334亿元。

百亿元“增量蛋糕”争夺呈现强者恒强态势,头部券商赚得盆满钵满,却有不少券商颗粒未收。记者梳理获悉,作为首发保荐机构,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华泰证券服务项目分别是62家、44家、40家,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均是39家,国泰君安承销保荐科创企业28家,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光大证券、申万宏源分别是17家、13家、10家、10家,中小型“黑马”券商民生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长江保荐服务项目分别是25家、12家、10家、8家。

此外,“大项目”偏向选择头部券商“保驾护航”,募资金额超过50亿元的14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首发保荐机构主要是“三中一华”、海通证券等大券商。中芯国际在科创板首发上市募资近463亿元,百济神州首发募资近222亿元,中国通号首发募资超105亿元,这些“巨无霸”背后的首发保荐机构均出现中金公司。

“我们将把握全面注册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加大客户覆盖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项目储备数量。”中金公司方面向本报记者介绍,科创板开板以来,中金公司累计保荐科创板上市公司37家,融资规模超1500亿元。截至2022年7月18日收盘,科创板市值前10大企业中,中金公司保荐6家。

3年时间里,注册制改革不断深化,配套措施不断完善,监管层也在强调券商投行“看门人”责任,有的投行“犯错”被监管要求暂停展业,对业务影响极大。在监管趋严和市场竞争压力下,机构也在复盘经验。

“科创板及注册制下,投行业务模式、业务理念较核准制发生了较大变化。头部券商凭借综合的金融服务能力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这会进一步加速券商市场分化,催生航母级投行。”海通证券相关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投行服务客户不再唯企业收入、利润等财务指标,而更多在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领域内深入挖掘早期优质企业,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在注册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投行业务体系未来亟需完善的方向包括:

第一,进一步推动“行业专业化”转型,投行从业人员亟需深化对新兴行业的认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第二,进一步向“一体化”发展,在合规基础上促进研究资源、销售资源和投行业务体系等多方的有效协同,以适应注册制下市场化的定价发行方式;

第三,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坚守合规执业底线,切实发挥资本市场“看门人”作用。

利好VC/PE资金退出

科创板运行至今,VC/PE投资机构受益良多,退出渠道拓宽。

以首批在2019年7月22日上市科创板的中微公司为例,今日2.87亿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解禁市值约351亿元。解禁股东包括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科创集团100%控股)、巽鑫(上海)投资有限公司(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员)等创投基金,以及个人股东。中微公司最新收盘价为121.99元/股,比3年前的29.01元/股的成本价相比,投资者每股浮盈321%。

三周年!科创板企业扩容至439家,谁是最大受益者?

记者发现,在中微公司、中芯国际等科创板上市企业背后,都有上海科创集团等国资身影。硬科技投资时间长、风险大,“国家队”的长期投资培育重要且可贵。对于资金而言,科创板提供退出渠道,也让资金实现循环利用。

《国际金融报》记者从上海科创集团方面了解到,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上海“科创系”陆续投资了华虹、中芯国际、盛美半导体、上海微电子装备等行业龙头企业。2004年到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步入十年的低潮期,半导体产业及半导体投资基金生存艰难,但是上海“科创系”国资创投坚守陪伴,对早期半导体创业者予以雪中送炭。截至当前,上海“科创系”投资半导体项目188家,形成了从上游的设备、EDA和IP、半导体材料,中游的设计、生产制造,下游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完整产业布局。

毅达资本也专注于“硬科技”投资,其相关负责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从创投一线感受来看,科创板三年,扭转了从前一级市场“不敢投、退不出”的担忧,坚定了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长、投新、投硬的决心,大幅促进了科技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优做强,也大幅拓宽了创投行业退出的渠道,形成了良好的内生循环效应。据介绍,从2019年7月22日瀚川智能首批登陆科创板开始,毅达资本已经收获了2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还有4家企业已经过审待注册发行,这24家企业均表现出较强的科技属性和成长属性。

有创投人士告诉记者,进入二级市场,一是限售期要求,二是所持股票面临宏观等众多不确定性因素,这意味着对于VC/PE机构而言,科创板提供退出渠道机会的同时,也在要求提高退出能力,但更多是提高了资金流动性,促进行业发展。

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建立上市公司创投基金股东减持股份“反向挂钩”机制,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退出环境持续改善。近日证监会启动了私募股权创投基金向投资者实物分配股票试点工作,完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非现金分配机制,促进投资-退出-再投资良性循环。分析人士告诉记者,此举增加了投资的灵活度,既可以选择减持变现,也可以继续持有股票。一、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关系能更好互动,良性发展。

记者 朱灯花

编辑 陈偲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53 字。

转载请注明: 三周年!科创板企业扩容至439家,谁是最大受益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