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中国—东盟贸易逆势丰收的一年。中国海关总署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东盟超过欧盟,跃升为中国最大货物贸易伙伴,这是东盟继2019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后实现的又一突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特点鲜明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环境下,中国—东盟贸易迎难而上交出亮眼成绩单,彰显双方经贸关系的韧性。2020年,中国—东盟进出口总额达4.74万亿元,同比增长7%。按美元统计,双方贸易达6846.0亿美元,增长6.7%。中国驻东盟大使邓锡军认为,“这一成绩无论在中国还是东盟的对外贸易中都是出类拔萃的”。
纵观2020年中国—东盟贸易,呈现几个特点。首先是增速较快。无论是按人民币计价,还是按美元计价,这一增速在中国主要贸易伙伴中名列前茅。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今,中国—东盟累计贸易一直保持同比正增长,在中国前五大贸易伙伴中独一无二。其次是结构均衡。2020年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长率(6.7%)和自东盟进口增长率(6.6%)基本持平。最后是亮点鲜明。机电产品占双方贸易一半以上。特别是疫情刺激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双方电子制造产业联系愈加紧密,集成电路等进出口规模不断攀升。
多重利好
中国—东盟贸易能克服困难逆势增长,依靠多重利好支撑。
战略对接精准,政策衔接高效。疫情发生后,为坚定支持自由贸易、继续保持市场开放,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经贸部长关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加强自贸合作的联合声明》。去年8月底双方又举行第19次中国—东盟(10+1)经贸部长会议并共同出席东亚合作经贸部长系列会议。在第23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双方就自贸区下一步合作达成共识。东盟秘书长林玉辉表示,东盟支持各成员国深入开展对华合作,加快地区经济复苏,“东盟—中国关系对东盟极具意义”。
行动落实有力,特色活动提气。中国和东盟率先开展区域抗疫合作,以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货物往来的“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共同维护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共签订投资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额2638.7亿元,同比增长43.6%,是2004年首届东博会以来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增幅最高的一届。
前景可期
在看到中国—东盟经贸关系取得喜人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同东盟各成员国贸易发展仍不均衡。在东盟十国中,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与中国贸易额位居前列。越南更是首次超过澳大利亚成为中国第七大单个经济体贸易伙伴,中越贸易增速高达18.7%,在主要贸易伙伴中稳居第一。然而,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欠发达国家与中国贸易量仍偏小,未来有较大优化空间。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红利持续释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贸区雏形初显,这将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把中国与东盟十国的资源和市场优势与其他RCEP成员国的资本和技术优势紧密结合。邓锡军认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和东盟贸易仍将保持发展优势高度互补、产业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的势头,“这种相互依赖的格局将长期存在,并越来越紧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田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