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物极必反。近年被投资者、市场双双热捧的扫地机器人行业,似乎从巅峰跌入了低谷。据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扫地机零售额同比增长了 9%,但销量却下滑了 28.3%。
如此尴尬的数据,既是市场需求回归理性、扫地机器人价格却不降反增的结果,也是扫地机器人大潮正在退去、即将剩下一地鸡毛的强烈信号。实际上,除了销量数据呈现两位数下滑外,行业头部企业市值下滑、人气下降,也印证着扫地机器人行业步入了成熟期,增长乏力已肉眼可见。
例如,有“扫地茅”之称的科沃斯,市值也曾突破1400亿,相比目前在350亿左右徘徊,跌去了近千亿。无独有偶,同为扫地机四小龙的追觅,也于前段时间,传出两位联合创始人吴鹏、王生乐,以及CFO孙景离开团队的消息。
但是,据36氪报道,追觅科技刚刚宣布获得36亿元C轮融资,这也意味着,追觅依然在高速奔跑。而此时出现职业经理人层面的人事变动,显然是追觅情况不容乐观的信号。那么,这个此前号称“行业内卷之最”的扫地机新星,为何呈现陨落之势?我们结合扫地机器人行业及追觅自身的发展现状、未来前景,或许可以追根溯源,发现背后的真相。
行业内卷,波及四小龙
在新兴的黑科技赛道,总会有一些玩家在资本的加持之下,抢占行业先机,占据战略要地,随后便是英雄草莽齐上阵,共同瓜分有限的市场。扫地机器人行业也不例外,目前的两大阵营分别是占据头部地位的扫地机器人四小龙以及处于腰部、尾部的大量玩家。
四小龙是指科沃斯、石头、云鲸、追觅,占据市场份额近90%,而剩余10%的市场份额,则由一些尚未成长起来、形成规模效应的小众品牌贡献,业内也形象地称之为“白牌”扫地机器人。
值得一提的是,扫地机器人产品与其它家用产品一样,原本也可以区分高、中、低端。但是头部四小龙无一例外,都将市场的矛头瞄准了中高端市场,低端市场几乎无人问津。这也导致了一个行业怪圈,行业后来者虽然可以冲击高端,但是在四小龙的包围之下,难以突围获胜。
而一开始就定调中高端的头部企业,想要覆盖更广泛的低端市场,受成本限制,价格下探也几乎不太可能,由此导致的行业中高端市场的内卷,也不断加剧。
但是,残酷的现实是,中高端的市场蛋糕必然十分有限,在头部玩家的相互蚕食下,更多中高端消费者尝试购买扫地机,不过是类似数码产品的发烧友,是“尝鲜”心理使然。
这也不难理解,为何扫地机器人的平均单价越来越高,销量却反而在呈现2位数的速度锐减。据观察,扫地机器人行业的内卷,一方面是技术、价格方面的比拼与竞争;另一方面,是新品研发周期、推陈出新速度的抗衡。
首先,在价格方面,各大头部企业并非比拼性价比,而是比拼高科技。例如,今年各厂商发布的产品,多位高端产品,动辄数千元。以石头 G10S / PRO、科沃斯 T10 TURBO、追觅 S10 / X10、云鲸 J3 等为例,价格3000元往上的单价,让三四线下沉市场的消费者有些望洋兴叹,即便是尝鲜,也需要承受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与经济压力。
要知道,价格通常是与价值相匹配的,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者,虽然更有经济实力,但是却也只为价值买单,所以头部企业又开始在产品功能等方面加速内卷。
例如,只要有玩家率先推出自清洁、AI 摄像头、语音通话等附加功能,其余三家便会立马跟进。但是最大的差别,不过在于算法与精度,用户对此感知并不明显。
不过,因为这类功能十分新颖,却噱头十足,价格也便水涨船高。因此这类产品,也时常被指是在收割中产阶层的“智商税”,有些华而不实。
其次,在研发周期与新品发布速度上,追觅也被调侃为最卷的一家。“别人一年发一款,他就发两款。”据了解,追觅自 2020 年推出第一款扫拖机器人以来,两年共发布了 8 款扫地机器人,基本上每三个月就会有新品发布,并且每一款都叠加了新功能,产品在交互、智能化方面均有明显提升。这是追觅激进的一面,但是也是行业内卷成风的缩影,颇有一些无奈的意味。
另外,要知道,在扫地机器人四小龙中,追觅的市场表现,却略逊一筹。例如,根据欧睿数据,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全球高端扫地机器人出厂销量排名前三的品牌依次为石头、iRobot Roomba和科沃斯,前三名市场份额占比超过80%,追觅榜上无名。
由此来分析追觅的处境,也不难看出,其可谓内外交困,深陷内卷,已然无法自拔。
烧钱抢市场,追觅首尾难相顾
抛开产品研发到定价的过程,扫地机器人面世后的营销推广成本过高,也成为行业集中度非常高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在目前DTC为主导的销售模式之下,家用扫地机的2C属性,也让其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通过签约代言人、广告投放等方式进行转化,也是行业常态,大肆烧钱也成了难以改变的现实。
以追觅为例,近年其聘请当红运动员苏炳添、人气艺人张若昀作为代言人,也堪称大手笔。在这样的高投入、高成本之下,扫地机器人想要将其价格下探、并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显然难于上青天。而追觅在这样的行业内卷之下,也难以独善其身。
图源:财讯网
另外,除了头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厮杀外,剩余10%的市场份额,却是由数十家中小型企业来分蛋糕的,而且,也逐渐吸引了美的、海尔等传统家电玩家入局,它们也同样对中高端市场虎视眈眈,未来与头部四小龙争霸,也并非没有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扫地机器人赛道虽然头部企业为数不多,相对集中,但是并非不够拥挤。早在2019年,扫地机器人就被创业者视为新风口,蜂拥而至。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 年上半年,扫地机器人线上品牌的数量为 112 个,线下品牌增加至 32 个。只是,彼时由于入局门槛低,从业者也参差不齐。不过,“白牌”扫地机器人由于缺少护城河,很容易导致产品同质化。因此,在近两年的淘汰赛中,也有很多玩家经不起行业的高投入,不得不出局。
只是,传统家电入局,却给追觅等企业带来新的危机。据了解,美的、海尔等品牌的扫地机,多为贴牌代工的模式为主,整机由类似银星、华芯等供应商做代工,自身负责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
这类企业虽目前市占率较低,且为代工模式,但是其数十年积累的品牌、渠道资源,却是追觅等“新势力”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这类品牌也足以成为追觅的追兵,令其首尾难顾。
行业差生,双十一追觅何以突围?
据奥维云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追觅以5.1%的市场份额排名行业第五,远远低于排名第二、市占率22.9%的石头科技,与排名第三、占比为15.1%的云鲸也尚有距离,而距离排名第一占比接近40%科沃斯,更是相差甚远。
对比其行业四小龙的江湖地位,追觅此时的市场份额,可谓处于行业垫底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冲击之下,追觅不仅在当前主流的线上市场失守,其线下渠道销售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的线下市场,行业老玩家科沃斯可谓一枝独秀,在2022年上半年的销售份额高达85.32%,剩下不足15%的市场份额,则留给了其它玩家。反观追觅,线下销售占比更是不及1%,同样缺乏竞争力。
而据查询,在某电商平台上,随处可见的大量白牌机,价格从数十元到数百元不等,有的销量看起来还不错。
更为致命的是,在追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屡屡因为使用“非常手段”抢占行业人才、获取流量而遭遇官司,并频频败诉。由此也给其品牌影响力,带来了难以抹去的负面影响。
例如,今年8月中,添可诉追觅不正当使用“会思考的智能吸尘器”,被判赔偿添可30万元,而早在2019年,曾有19名核心技术人员集中跳槽到追觅科技,后被莱克电气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为由告上法庭。最终,莱克电气胜诉,共计获赔388.5万。
另外,关于追觅“产品质量差”、新买产品故障频频等,也让追觅置于尴尬境地。例如,有消费者在投诉平台上反映,自己刚购买的追觅某型号洗地机,仅仅使用几次,主机就出现故障,售后服务也差强人意。
另外,在业内被曝扫地机器人产品可能会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存在网络安全问题时,追觅也宣布旗下的W10 Pro获得安全标准声明。虽然这也意味着该产品在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方面,是符合安全标准的。但是也有消费者对其表示担心,品牌口碑、产品风评不佳的追觅,是否只是让产品徘徊在数据安全的及格线上,就可以让消费者打消疑虑?依然要打一个问号。
结语
种种迹象表明,扫地机器人的热度虽并未下降,市场却逐渐回归平稳。消费者也从最初的尝鲜心态,回归到更加理性地关注扫地机器人产品的实用性、性价比。而该赛道已经进入决赛期,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只是,随着扫地机器人行业的集中度日渐提升,行业竞争者却并没有减少,中尾部企业的拼命追赶,也是产品同质化现象大量出现的前兆。
对于追觅这种尚未建立起长期的市场影响力的品牌,恐怕需要提升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性能,还要警惕其他同类品牌对其市场份额带来的冲击,更需要在维护品牌形象、口碑风向的同时,构建属于自己的产品护城河、核心竞争力,方可保住其行业地位。
或许,在行业处于巅峰时期的拐点之时,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便是又一个竞技场。但是不甘人后的追觅,却是时候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