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市险企保费“成绩单”扫描:寿险渠道分化明显“台柱”车险热潮渐退

五大上市险企2020年保费“成绩单”正式收官。1月19日,北京商报记者梳理获悉,2020年五大上市险企总计保费收入达2.49万亿元,同比增长3.65%。分业务板块来看,寿险渠道团险业务剧增,且个险新业务猛降;财险中,车险保费占比减少,非车险逐渐崛起,其中意健险高歌猛进,而信保业务缩水明显。业内人士认为,寿险业务渠道分化受疫情影响,而财险业务中车险保费占比变化有车险综改的手笔。而展望2021年一季度,整体业绩或将受“开门红”提前等多重因素的提振。

2020年上市险企保费“成绩单”扫描:寿险渠道分化明显“台柱”车险热潮渐退

寿险分化“两升三降” 个险“缩水”团险猛进

保费规模方面,五大险企保费收入中,中国平安位列“榜首”,合计收入7973.40亿元,其次是中国人寿的6129亿元。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位列其后,保费收入依次为5604.60亿元、3565.55亿元和1595.11亿元。

而在保费增速上,2020年五家上市险企保费均同比上升。其中,新华保险保费增速一骑绝尘,达15.48%,另四家险企保费增速均居于10%以下。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保费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83%、3.06%、1.50%和0.34%。

分业务来看,在寿险板块,五家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合计1.55万亿元,呈现出“两升三降”的明显分化趋势。除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两家纯寿险公司保费收入正增长外,人保寿险等另外三家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微降。

“寿险保费低点已过,板块投资价值凸显。”对于上市险企寿险保费整体情况,兴业证券分析师张博表示,2020年一季度新华保险、中国人寿领先的承保表现奠定其全年业绩基调,下半年保费增速低系因业务节奏、疫情短期压制购险意愿。

同时,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个险渠道新保业务的收缩或是拉低上市险企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主要因素。

以2020年保费收入同比下降1.84%的太保寿险为例,其个人客户业务收入1985.01亿元,同比降低2.87%,其中代理人渠道保费收入达1912.91亿元,同比微降1.99%,占太保寿险2020年保费收入的91.76%。而在代理人渠道,新保业务收入290.35亿元,大降26.67%,其中期缴业务收入219.77亿元,同比下滑33.40%,降速跌破三成。与此同时,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占大头的续期业务收入1622.56亿元,同比微增4.30%。

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副主任李文中认为,个险新业务萎缩有两个方面原因。首先,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增速下降,个人收入增长承压,这会明显影响个险新单业务的增长。其次,疫情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因此也会影响主要依赖营销员展业和银保渠道的个险新单业务的增长。

与个险业务相对的是团险业务,尽管其收入在整个人身险业务收入中占比不足5%,然而2020年,团险业务保费收入一改过去多年低速增长的面貌,出现了20%左右的高增长。其中,平安人寿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在2020年创下团体业务同比增长18.08%的成绩,而太保寿险团体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61%,突破两成。

对于在法律制度环境没有大的改变、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团险业务出现高增长的现象,李文中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疫情影响之下,很多用人单位为了能够减轻员工的后顾之忧、尽快实现复工复产而为员工购买保险,而且由于前基数较小,这很容易推动团险业务的高增长。但是李文中亦直言指出,这种高增长难以保持持续性。

车险“降温”马太效应加剧 非车险崛起意健险疾驰

在产险板块,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车险综合改革下“台柱”车险的“降温”。

总体来看,三家公司合计产险保费收入8659.68亿元,同比增长3.56%。其中,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320.19亿元、2858.54亿元和1480.95亿元,三者增速依次为0.09%、5.51%和10.85%。

头部财险公司车险保费增速依旧,但多数占比却在不断下滑。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三家上市公司2020年车险占财险业务总收入的64.37%,相较2019年的65.83%同比下降1.46个百分点。其中,除了人保财险的车险占比提升0.58个百分点外,另两家财险公司车险占比均下降,仅太保产险保费收入占比64.60%的车险业务,便相较去年同期占比下降5.17个百分点。

李文中认为,车险业务总体占比下降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即上半年疫情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导致车险需求降低;另外,去年9月车险改革导致车险费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张博表示,龙头公司人保财险在下沉市场的网点及品牌优势突出,去年12月保费增速优于同业及预期,在车险市场化过程中维持强者恒强逻辑。

另一边,在非车险方面,意健险的高速增长以及信保业务的大幅萎缩也值得注意。

如人保财险2020年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同比大增15%,平安财险意外健康险业务收入增速更是高达32.08%。而信保业务方面,根据已公布数据来看,人保财险收入“缩水”76.79%,在各上市险企各险种中增速垫底。

“意健险发展迅速应该主要是健康险的发展,意外险在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是负增长的,下半年疫情减轻之后虽然旅游业出现了报复性增长会带动意外险业务恢复。”李文中认为,近年来,健康险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疫情更是对人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健康风险教育,会进一步推动健康险的发展。

而对于信保业务的猛降,李文中则分析,由于近年来信保业务高增长过程中一些保险公司放松了风险管控导致赔付率快速攀升,甚至危及少数公司的偿付能力。他解释称:“在此背景下,银保监会在2020年5月初发布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加强对信保业务,特别是融资性信保业务的监管;一些保险公司也主动对业务进行调整,收缩信保业务。”

“开门红”提前鸣枪 多重效应下未来业绩或提振

受疫情因素影响,部分上市险企提前打响2021年“开门红”。

早在去年9月下旬,寿险“老大”中国人寿便打响了2021年行业开门红“第一枪”,推出了鑫耀东方年金保险产品;而后,太保寿险于去年9月24日推出鑫享事诚年金险(庆典版);平安人寿推出主力年金型产品“平安金瑞人生(2021)年金保险”,并于去年11月推出“平安财富金瑞2021保险产品计划”。

万联证券非银分析师徐飞认为,险企对开门红的高度重视,叠加2020年低基数的影响,将会使得2021年一季度新单保费增速和NBV(新业务价值)增速均大幅回升。

“开门红预收保费情况大好,一季度险企业绩提升已成定局。”徐飞介绍称,头部险企开门红表现出色,截至12月11日,中国平安和太保寿险新单预收保费较2020年1月实收保费增长均超过100%;中国人寿和太平人寿紧随其后,增长率达80%以上;新华保险在2020年1月新单保费高基数的基础上,仍实现了65%的增长。他认为,开门红火爆的销售情况将带动2021年一季度新单保费增速大幅提高。

同时李文中认为,部分上市险企将2021年开门红提前至去年末,按正常逻辑这会有利2021年开门红的实现。但是受两方面因素影响,是否能够真正实现险企当初的预期还有待观察。

首先,李文中表示,在严防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针对一些险业备战2021年开门红时出现的违规现象,中国银保监会专门发文加以规范整顿,使得一些过去险企在备战开门红的方法不能再用。其次,他表示近来全国多地又出现了新冠疫情,出于防疫的需要和对疫情的警惕,一些聚集性商业活动被取消,人们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这会一定程度上对各家险企争取开门红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李文中介绍称,备战“开门红”更多是各家公司为了讨个好彩头,对全年业务一般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因为前期需求过多释放,未来自然就会增速放缓;反之,前期需求受到抑制,未来就会出现较大的反弹。因此,他认为2021年全年保险业务的发展更多受当年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而在产险方面,李文中则预测,未来意健险将继续保持高增长的态势;车险改革对车险业务增长带来的压力会逐步减轻,但是高增长也应该不会有的;信保业务随着风险释放也会逐渐趋于稳定。总体来看,对于各家产险公司而言,机会更容易出现在健康险领域,车险业务与信保业务难言有大的增长空间。

“当然,随着疫苗大量上市,未来疫情应该能够被更有效地控制,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2021年经济将会有一个较快的增速,这也将带动保险业有一个较快的增长。”对于2021年保险业整体发展状况,李文中如是预测。

“2020年是我国保险的一个‘规范之年’,中国银保监会出台的行政规章与业务规范文件的数量差不多是历年最多。”因此,李文中建议,2021年各家公司在聚集自身优势业务的同时,一方面要抓住市场机会,另一方面要注意业务经营的合规性,加强风险管控。

北京商报记者 陈婷婷 周菡怡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504 字。

转载请注明: 2020年上市险企保费“成绩单”扫描:寿险渠道分化明显“台柱”车险热潮渐退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