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钢铁铸洪流,钢铁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经济脉搏,浇铸了时代的脊梁,更是凝聚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强国梦。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辽宁鞍钢因为"一五计划"再次重现在人们眼前,其创造的巨大成就更是让现代的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之林,虽然如今已过半个多世纪,但鞍钢之名仍然如雷贯耳。

一、一家企业一座城

坐落在辽宁半岛中部的鞍山,跟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区一样,是一种座并不起眼的城市,但因为他是中国重要的钢铁工业基地,他才与众不同。而这些与众不同,是因为鞍钢,鞍钢这个企业也成就了鞍山这个城市,所谓"一家企业一座城"其实也不过如此了。

那么鞍山的历史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其实,鞍山真正的历史从日军侵华开始,因为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战败的俄国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本从俄国手中拿走了包括鞍山在内的土地,至此日本开始了自己对于东北政治与经济的侵略,更是成立了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自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之后,满铁方面一直对鞍山进行非法的秘密采矿,先后调查了鞍山地区包括铁石山、西鞍山、东鞍山等十余座矿山,发现了诸多矿山的日本宛若寻找到了巨大的财富,于是加紧侵略的步伐。

1916年,假借中日投资的名义,由满铁全额出资,先是在千山设立采矿总局,随后搬至鞍山,就这样,炼焦厂于1919年开始生产焦炭,随后不久的高炉点火预示着鞍山制铁所正式投产。

随后,随着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了东部全境,日本政府在军部的支持下将原建于朝鲜的昭和制钢所迁到鞍山,在鞍山制铁所已有的基础上兴建制钢厂、轧材厂等,于是鞍山就成为了日军的铸铁基地,株式会社鞍山昭和制钢所(鞍钢的前身)彻底成了日本人的企业。

因为日本侵略势力的强大,日本军备规模不断扩大,鞍钢的生产规模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到1943年,昭和制钢所的生产能力再创新高,更是成为了亚洲的一流钢铁企业,但这样的成就不属于国人,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苏军抵达鞍山,鞍山又遭遇了一次劫难。

苏联红军虽然押解了大量的日本战俘,但同时将鞍钢的重要设备连同其他物资一并拆卸运走,使整个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下降。

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鞍钢仍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在国民党统治的22个月中,鞍钢依旧生产了将近一亿吨钢。不难看出,鞍钢如百足之虫,虽然遭到了巨大的损害,但依旧死而不僵。直到1948年,鞍钢重新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其实类似于这样的钢铁厂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少见,但是像鞍山规模这么大的却是只有这一个,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工厂之一,鞍钢就这样存留下来,并且像一个城市一样的存在。

后来的鞍钢,在回归之后作为新中国恢复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迅速组建,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钢厂。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随后东北全境解放,东北成立鞍山钢铁公司,到1949年,鞍钢陆续复工,开始引进工程技术人员,成立了专家组,起草恢复鞍钢计划方案,努力说服遗留下的日本技术人员工作,让他们发挥技术长项,在众多专家的努力下,鞍钢生产能力逐渐恢复,为新中国长期稳定提供"经济脊梁"

到1953年"一五计划",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不断地扩大其规模,鞍钢规模变得空前扩大,"一五计划"期间,鞍钢实现了囊括了型轧钢、无缝钢管、炼铁高炉三大工程的三十多项重点工程。

"一五计划"能够超前完成,其中离不开鞍钢对其做出的巨大贡献,而经历"一五计划"之后,鞍钢也得以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扩建,其生产能力较之前有了更大幅度的提高。

至此,鞍钢成为了中国名副其实的第一大型钢铁基地,成为了整个国家的骄傲。

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成为国内最风光的企业,其钢铁产量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更是被称为 "钢铁行业的共和国长子",到了六七十年代,鞍钢的生产建设事业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开创了"黄金时代"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恰逢1978年,对于新中国是一个机遇,对于鞍钢来说也是一个发展的重要时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第五次视察鞍钢,他直接对鞍钢的发展进行了精准定位,为正处于历史紧要关头的鞍钢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改革开放之后的鞍钢,立足创新,逐渐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技术改造之路,在改革开放元年,更是将钢、铁、钢材等较历史生产创造出新高。经过后来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鞍钢已经形成了从采矿、选矿、冶铁以及炼钢等的综合配套,更是有着焦化、耐火、动力、自动化等辅助单位组成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

随着时代进步,鞍钢对于中国而言,其概念早已不再是一根根普通的钢铁,而是变成了一座座桥梁,比如全球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在这个工程的建设中,鞍钢提供了17万吨的桥梁钢,因为一直以来的高质量,这些钢被全部应用在了大桥工程主体,这也显示了鞍钢以优良品质支撑中国基建。

二、如今鞍钢魂

鞍山这座城从一开始就跟鞍钢捆绑在一起,走进鞍钢集团博物馆,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长36米、高8米的巨大浮雕。这个浮雕上刻画的是属于上世纪诸多鞍钢工人们为建设钢铁强国走过的步伐。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其中更是有着中板轧机、五九式坦克、矿用重型汽车轮胎等12件大型实物,展示了鞍钢在新中国建设中走过的非凡历程。但这些荣誉大多数都只是属于上个世纪,步入新世纪后的鞍钢,携带着过去传承下来的"鞍钢魂"继续向前发展着。

上世纪末尾时,东北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钢铁制造业发展的还算稳定,九十年代鞍钢情形也算不错,但是到千禧年之后,一切开始有了变化。到2010年,鞍钢在国务院的批示下,与攀钢进行重组,成立为鞍山钢铁集团。

那个属于过去鞍钢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了,而鞍钢也相继开拓了金融、贸易、工程技术等多个领域,更是成为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中的一员。

如今的鞍钢更是重返世界500强,位列其中第428位,登上历史新高,鞍钢的发展已日新月异,新中国的钢铁以这里为起点,"创新、求实、拼争、奉献"的鞍钢精神传承至今,而在鞍钢这个企业之内,更多发挥着"鞍钢魂"的,则是千千万万个属于鞍钢的工人们。

鞍钢在历史的长河中跌跌撞撞,摸索前进了百余年,既有着日本人的管理,也有着后来中国人的求索,尤其是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鞍钢的发展之路曾面临重重困难,但鞍钢人都想尽办法解决了这些困难,这才铸就了今日辉煌的鞍钢。那么作为鞍钢的工人们,他们的生活又如何呢?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三、代代诠释"钢的魂"

鞍山这座城市,因为钢铁有了历史,如今的鞍山早已和钢密不可分,在鞍山工作的工人们,更是继承了父辈的衣钵,用尽心力的推动整个鞍钢的前进。

在物资紧俏的时代,鞍钢人受到当时政策的影响,城市就是企业,企业就是家庭,大家生活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企业给予了人们所有的衣食所需,更是为他们的家庭提供了保障,鞍钢在为工人们提供最基本的衣食所需之外,更是为他们保障了后勤——为其建设学校、医院等。

这样的企业怎么会无人卖力呢?本来就没有后顾之忧,再加上当时的年轻人充满了干劲儿,鞍钢工人自然是全力以赴的为国家效力。在鞍山,鞍钢集团更多的是双职工家庭,在他们眼里,卖力就是等于在为国家尽自己所能。

到了七十年代,在鞍山工厂就会出现一幕很有趣的现象,鞍钢此时早已经过"一五计划"成名,鞍钢也成为中国国外专家学者们前来观摩的一个重要地点,每每有国外的专家学者前来访问时,鞍钢工人们更是充满了干劲儿,哪怕是在休息期间,也愿意冲到前面,不是为了露脸。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对于他们来说,在鞍钢工作更多的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鞍钢人之所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奋勇向前,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鞍钢对于工人们保障到位,对于每一个脚踏实地为鞍钢付出的人,鞍钢都能让他们放心的为国家效劳,没有后顾之忧的他们自然更加卖力。

其二,鞍钢人自身的年代责任感,对于每一个时代而言,总有人愿意奉献出自己的力量,鞍钢人就是这样,因为企业就是家,他们对鞍钢有着天然的感情,而这也成为日后鞍钢发展的中坚力量。

80年代后,计划经济崩盘,鞍钢自然也没能逃脱作为国营企业落败的命运,因为技术设备、私企、外企等冲击,国企亏损严重,不得不实行变革,那时候东北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尚且冲击不大,但强撑到千禧年后,整个东北经济下滑严重,鞍钢也被时代裹挟前行。

其实对于时代而言,受到的冲击可能并不大,但落在每个鞍钢工人身上,便有千斤重。原本将全职工家庭引以为傲的鞍钢工人,突然沉默了,他们为之奋斗半生、赖以生存的工作,突然就变了。

从高效益、高福利一下子成了收入大跳水,很多工人迫于无奈,只能选择下岗,还有一部分仍旧在岗位上苦苦支撑着,他们的生活似乎并不怎么好。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当看到鞍钢集团职工报表的时候,不难看出如今身为鞍钢工人不仅没有当初的优厚待遇,反而是一个人要养活1.2个退休人员,将数据细细算完之后,整个鞍钢集团退休职工高达22万人,但在职员工却不到14万,退养比达1:1.5,折合企业的年利润,仅仅是鞍钢退休人员整体开支就占到了70%以上。

退休职工庞大开支拉跨着企业发展,再加上客观市场疲软,鞍钢这几年难上加难。或许对于现在仍然在鞍钢的工人们来说,留在这里工作,更多的是一种情怀吧。

四、未成变局

对于百年鞍钢,很多人都在寻求一个变局,但对于时代而言,鞍钢已很难重生,如今等待时机的鞍钢也只能伺机而动寻求出路,在这期间,或许可以试试以下几点: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首先,创新,这作为一个企业的原生动力,无论何时都应该大加发挥,鞍钢也要通过创新产品来解决产品结构的问题,以此再次打开销路。

其次,丢掉"集体",因为时代原因,原来推动鞍钢发展的"集体",如今也成了一种桎梏,厂办集体固然凝聚力强,但员工技术、专业水平会存在参差不齐,鞍钢此时要果断丢掉"集体",积极引进人才。

鞍山因鞍钢而出名,一个企业就是一座城市,代代鞍钢人守护着这里,支撑着中国工业的基础命脉。如今百年已过,过去辉煌不再,鞍钢人是时候寻求变局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895 字。

转载请注明: 50年代第一大型钢铁基地,鞍钢还能重生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