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指数全天分化,沪指盘中一度重回3600点,创业板指表现疲软,板块分化明显。两市合计成交9668亿元。
板块方面,受消利好息影响,可降解塑料概念爆发,个股掀涨停潮,此外碳中和持续受资金追捧,但昨日表现强势的券商、医美出现调整,板块整体板块持续较差。
收盘,沪指涨0.34%,报收3593点;深成指跌0.36%,报收14793点;创业板指跌0.95%,报收3196点。沪股通净流入69亿,深股通净流入21亿。
万亿板块迎重磅利好
要说哪个市场拥有长期且确定的机会,环保可以确定是其中之一。随着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等问题的日益加剧,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而治理环境问题道阻且长。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相关人士近日在河南濮阳南乐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发展大会上透露,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的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积极稳妥推广使用替代产品,包括可降解塑料不同技术工艺路线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要加强塑料垃圾的规范回收和再生利用,加大塑料垃圾的回收和再生利用力度,推动废塑料分级再生利用。
与此同时,民航局发文,自2022年起,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餐具、包装袋等在年旅客吞吐量200万(含)人次以上机场和国内客运航班内禁止提供,2023年起实施范围将进一步扩展至全国机场和国际客运航班。
据统计,塑料制品如购物袋、农膜、吸管和外卖包装袋,我国一年消费超过900万吨。塑料制品降解周期一般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若不加节制的使用下去,将会对环境形成恶劣的影响。
随着国家塑料污染治理力度的加大,我国可降解材料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假设2025年可降解塑料替代率30%,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将达到332万吨,在可降解塑料均价2万元/吨的情况下,市场空间将在2025年达到660多亿元人民币。
世界各国相继推出政策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我国禁塑限塑重拳出击下可降解塑料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随着政策力度加大以及可降解塑料应用的不断扩大,这一市场需求将得以更大程度上的释放。
目前主流可降解塑料主要原材料为PLA和PBAT.PLA技术壁垒高,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将充分受益于需求增长带来的红利,PBAT现有产能不多,但未来预计新增年产能超过700万吨,红海掘金,产业配套及成本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就短期内而言,在可降解塑料需求快速提升的情况下,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将保持,拥有可降解塑料原材料产能的生产企业仍将受益。
核心资产受资金青睐
今日,“药茅”云南白药异动,主力净流入超5亿元,盘中触及涨停。作为中药板块的龙头,再获主力资金青睐。
观察现在A股的走势发现,以前那种齐涨齐跌的“盛况”确实已经一去不返了。以昨日为例,截至收盘,市值在1000亿元及其以上和100亿元及其以下的上市公司分别有145家和2983家,其中出现股价上涨的分别有137家和1759家,分别占比94.48%和58.97%,相差接近一倍。
也就是说,市场资金正在流向大市值的核心资产。优质资产将成为投资者“被动投资”的首选。近期“牛市旗手”券商板块的连续领涨,正是对该逻辑的验证和落地。
类似逻辑不仅在券商股上得以体现,以“茅指数”为代表的核心资产也将持续享受市场“被动投资”所带来的估值溢价。
如目前“茅指数”收录的41只成分股,其近十年(2011年至今)涨幅超过1000%的有19只,涨幅在100%~1000%区间的有20只。并且可以发现,即使核心资产股价总是“起起伏伏”,但终会给投资人带来不俗的收益。
风险角度,其他企业更高,核心资产风险是更小的。所以最近的下跌就是涨多了就要跌,它们的跌幅远小于那些前期没涨的。可以判断,下跌的时间不会长,这些龙头公司没有泡沫,还会创新高。
未来,核心资产将会是市场的主流方向,除非这些龙头公司自身的资产质量和生产经营出现问题。资金和机构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相较于一些长期盈利不能保证的公司,核心资产是必然的选择。
最后,说下A股
A股市场在经历一季度的调整之后,近两个月基本震荡上行的走势,市场的中期上涨格局并没有改变。且短期两市呈现权重护盘题材唱戏的局面,整体市场做多情绪较高。
目前看股指虽有向上突破的迹象,但最终或难以摆脱上下震荡这一主基调。今年A股难有指数级别的机会,更多的是结构性,局部行情为主。
建议投资者把握好低吸高抛的节奏,关注板块轮动带来的结构性机会。配置上,重点关注优质核心资产,看好券商、新能源车、建材、新兴消费、医药等方向的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