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股市怎么走?公募基金最新策略来了
金秋十月,A股市场已拉开四季度的帷幕。经历前三季度的跌宕起伏之后,四季度市场将如何演绎?哪些板块有望企稳反弹?公募基金又将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
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平安基金、万家基金、创金合信等十余家基金公司,对四季度行情加以展望,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受访公募普遍认为,四季度A股将维持震荡走势,结构性机会仍然突出。目前部分调整充分的赛道已具备左侧布局价值,后续在“四季度效应”催化下,市场风格或将进一步平衡。A股投资策略而言,短期建议关注中美缓和(电子、汽车、机械等)以及三季报超预期(电新、交运、煤炭、医药等)两条线索,以及传统板块估值修复与风格再平衡需求。
中长期公募基金将持续拥抱大方向,“以长打短”,继续逢低布局以“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为代表的优质成长核心主线。
四季度整体保持震荡
结构性机会为主
展望四季度A股市场趋势,多家基金公司认为震荡大概率仍是主旋律。公募对四季度行情整体持乐观谨慎态度,预计市场结构性扰动因素仍存,但并无系统性风险。
创金合信基金认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与防风险压力并存。9月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taper脚步越来越近,加息的节奏可能比市场预期提前。不过国内CPI压力远小于美国,货币政策有一定调整空间,大概率会根据自身节奏进行,总体维持中性偏宽松的格局。本次央行例会更强调货币、财政、产业、监管政策的配合,显示当前地产市场以及限产相关政策带来的下行压力可能并非完全能依靠货币政策对冲,而是需要各方面政策协调。
博时基金表示,当前A股整体估值处于合理位置,相比历史并不极端。截至2021年9月23日,A股剔除金融和两桶油、创业板指和沪深300最新PE(TTM)均仅比2010年来58%的时间段要高,主要估值整体处于均值附近。PPI-CPI创新高驱动三季度净利率继续上行,叠加整体估值合理,博时基金认为四季度 A股整体仍以区间震荡为主。
平安基金预计四季度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于上行机会,国内资金利率有望受益于再度货币宽松而再度向下,且价格因子频繁变动,市场将呈现热点散发、震荡的格局。但从股债大类资产性价比来看,A股仍然具备较高的吸引力,在宏观流动性充裕和ROE上行的支撑下,四季度指数运行中枢有望抬升,且高景气高成长、政策红利等板块存在较多投资机会。
万家基金策略分析师钱海认为四季度政策是决定市场的主要矛盾,考虑到10月的政治局会议需要对未来经济趋势重新定调,我们预计10月份是观察政策走向的关键窗口期。“总体,我们认为四季度通胀压力可控,而能耗保供、稳增长等相关政策有望出台,基于此,我们认为四季度依然有结构性机会。”他说道。
中信保诚基金表示,国内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下政策持续宽松、中美缓和预期也将支撑风险偏好。经济下行压力下,四季度预计政策将持续放松。8、9月份经济数据持续不达预期,9月PMI回落至荣枯线下,叠加“能耗双控”与“限电限产”,国内经济快速下行。
内外部压力下,四季度政策将持续放松。一方面,监管层已在保障煤电企业购煤等合理融资需求,加快释放煤炭产能等,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当前货币已然宽松,专项债发行也在提速,甚至房地产政策也有松动迹象,四季度财政、信贷有望持续发力。海外方面,市场波动加剧,但对A股均为阶段性扰动。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认为,随着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未来政策托底预期有所提升,中国可能率先开启宽松周期。受基数影响,企业盈利三季度可能出现单季增速低点,四季度或将边际回升,全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长仍有望维持较高水平。
随着市场对互联网、教育、集采等行业的监管预期逐步企稳,投资者情绪有所回升,近期市场成交额连续多个交易日维持在万亿以上,显示市场交投活跃,投资者风险偏好有所提升。
A股在率先调整后,目前市场风险与估值压力已有一定释放,在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不大,往后看市场或将以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投资者在震荡的市场中把握结构性投资机会。
展望四季度,南方基金副总经理、首席投资官(权益)史博也比较乐观。他的整体看法是,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较高热度,指数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有:其一,国内经济降温趋势明显,这一背景下,整体流动性环境有望维持宽裕;其二,尽管局部板块有高估,但整体A股估值处于中位数水平,港股估值处于偏低水平;其三,目前国内对地产的高压政策预计仍将持续,债券收益率已经处于低位,权益资产的配置吸引力相对突出。市场有些观点担心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对新兴市场的冲击,我们认为影响不大。一方面美联储退出过程会非常审慎,避免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供给侧改革之后,我国在经济和宏观政策上独立性非常明显,外部变量很难对国内市场形成持续的影响。”史博谈到。
展望未来行情,东方基金提示,投资者应一定程度对于滞胀行情做出准备。具体而言,年内经济走势因基数原因呈现前高后低,四季度出口链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近期地产销售也有加速下滑的趋势,消费增长若无新增刺激措施也将趋于乏力,四季度总需求可能出现失速。
同时在供给方面,双碳叠加能耗双控,导致供应受限,上游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海外方面,欧美疫情趋于稳定,以航空为代表的出行需求持续复苏,为油价上行带来新的支撑,若冬季发生极端气候,能源价格可能进一步上行,进而推升国内相关产品价格。因此,综合来看,四季度需预防滞胀情形的出现。
市场风格或一步平衡
成长风格或不再单边占优
市场结构方面,多家受访公募认为,步入四季度,风格预计将出现一定均衡。光大保德信基金表示,当前市场风格已经趋于均衡,部分调整充分的赛道已具备左侧布局价值。四季度利率和社融增速可能小反弹,仍建议相对均衡。
国泰基金认为,四季度市场风格可能将出现一定均衡。一方面,消费、金融等板块基本面存在改善预期或者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动力及空间;另一方面,从过往十年的季节效应来看,步入四季度,前期高收益板块表现将相对较弱,而前期跑输风格则会相对占优。
九泰基金战略投资部基金经理袁多武展望道,“四季度有望出现更加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在中国经济边际放缓但具韧性、政策预期向好的背景下,权益市场具有一定配置机会,并可能出现明显的结构分化和风格转换。”
恒越基金则发表观点称,展望四季度,消费领域相关数据仍较低迷,行情短期趋势性反转概率不高,但部分确定性较强品种逐步呈现左侧布局机会。成长风格单边占优的局面或已改变,资金开始关注明年的估值切换。市场震荡幅度加大,部分前期涨幅较大的高景气赛道回调明显,趋势性交易资金的介入一定程度上放大了这类波动,但短期交易性风险正逐步释放。
在恒越基金看来,在重点产业政策方向明晰之前,A股风格仍将较为纠结,短期内领先与落后板块之间的再均衡可能是常态,中期产业政策仍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风格或仍偏成长。10月起,上市公司三季报盈利情况披露的窗口期逐渐开启,产业景气度向上的新能源、科技领域以及部分周期类品种,其成长性或将进一步被验证。
创金合信基金指出,在下半年以来的结构性行情中,中小板块成长赛道整体表现强于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除了一部份高景气行业自身的高增长以外,也有公募基金等趋势性配置力量的助力。
分行业看,近几个月表现强势的半导体板块整体估值偏高,继续上行空间有限,但在货币政策相对宽松的状态下,估值合理且景气度较高的细分赛道仍有机会。新能源汽车、光伏板块需要时间消化前期的上涨,进入四季度,板块也会开始进行估值切换。
在具体的风格因子上,平安基金认为中小盘与周期风格性价比占优结合。估值与业绩两方面,中证500与中证1000估值性价比相对占优,同时科创50凭借“高增速”也具备一定优势。
在风格层面,周期仍兼具“高增速”和“低估值”的属性,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而由于成长风格整体处于增速与估值“双高”阶段,配置性价比有所弱化。
尽管如此,当前机构对于后市风格如何演绎仍有争议。博时基金认为,创业板相对沪深300业绩预期重新占优,支撑四季度成长还有机会。此外,触发8月以来高增长成长赛道跑输价值的主因在于成长/价值的股价比值处于历史高位,部分资金有高低切换所致。
“事实上,2010-2020年成长牛中交易行为引发的风格再平衡持续时间往往不超过2个月。我们以成长风格跑输价值,且价值指数绝对收益为正定义成长牛中的风格再平衡阶段,该阶段自2010年以来总共出现过10次,这10次中有9次时间跨度均在2个月以内,且多在成长风格上涨的后半段,价值股容易补涨。” 首席宏观策略分析师魏凤春详细解释道。
基于此,魏凤春表示本轮成长风格明显跑输价值从8月开始,按照2个月的过往风格再平衡时间跨度历史经验,四季度高增长方向有望再次跑赢价值,我们建议投资者别放弃高增长成长方向的主仓位,用高增长穿越周期。
短期关注中美缓和
及三季报超预期两条线索
投资策略方面,多家基金公司建议短期关注中美缓和(电子、汽车、机械等)以及三季报超预期(电新、交运、煤炭、医药等)两条线索。
部分公募建议,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下政策持续宽松、中美缓和预期也将支撑风险偏好。因此,四季度结构仍是主要矛盾,重点关注三个方向,科技成长、消费、新基建。
华南一家公募投资总监则表示,“从业绩增速和市场估值水平来看,市场目前上升空间有限,更多的是市场结构的调整。2021年市场基本上是结构平衡的过程,在四季度预计仍将延续。因此指数看市场将维持震荡的格局,但是结构机会上依然不缺。因此也决定了投资机会将依然是避高就低的策略。市场在完成结构性调整之后,随着经济的回归常态将逐渐以业绩为驱动走出震荡格局。”
九泰基金战略投资部基金经理袁多武称,风格切换正在进行的过程中,或许兼具性价比的中小盘总体占优于大盘的风格将更加明显。短期而言,稳增长的政策预期可能会带来传统板块的机会。
万家基金策略分析师钱海表示,低估值+政策受益是胜率较高的配置思路,按照估值、风格、资金、需求、供给五维度的打分排序,筛选行业作为参考,结合自下而上的逻辑,我们认为四季度有望获得超额收益的行业为:钢铁、煤炭、房地产、农林牧渔、有色(铜铝)。
“从政策维度看,四季度是盈利空窗期,优先关注政策受益品种:房地产、基建链、农业等。” 钱海进一步表示,就估值维度而言,美联储Taper和通胀压力背景下,可能制约国内货币政策空间,维持低估值配置策略估值分位数处于过去5年50%分位以下的主要为:有色、钢铁、建材、医药、房地产、金融等。
对于四季度即将出现的上市企业业绩真空期,永赢基金也表示,本月15日前将有部分公司的三季报预告集中披露,由于十月底后将进入长时间的业绩真空期,三季报所反映的行业景气度可能对四季度表现有重要影响,具体关注点包括高景气赛道的成长性验证以及中下游制造业盈利受挤压程度是否缓和,中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业绩可能相对亮眼,但股价透支较多预期后,博弈情绪较重。
周期方面,调整后可能有反弹机会,毕竟供需缺口未完全闭合,同时三季报业绩可能十分亮眼,但参与难度变高;科技方面,新能车、新能源和国防军工景气趋势犹在,且四季度需求端高景气,中期仍是重要的方向,建议保持关注。
消费方面,白酒三季报有改善预期,可保持观察。此外,市场选股向确定性回归,或也有助于消费板块的表现。
继续布局优质成长主线
站在当前时点,针对四季度的行业板块配置,公募基金普遍认为“双高”的硬科技板块仍为配置主线。长期策略拥抱大方向,以长打短。继续逢低布局以“专精特新”与科创“小巨人”为代表的优质成长核心主线。
景顺长城投研团队认为,方向上,关注传统板块估值修复与风格再平衡需求,硬科技仍然是未来确定主线。
此外,景顺长城认为,消费稳增长优势或将凸显,且前期大幅调整后消费板块本身具备修复逻辑;经济压力持续显现的情况下,周期属性弱,盈利长期持续增长的低BETA板块值得关注,其中受益于双碳政策,公用事业的生态环境价值日益凸显。
在具体的行业与主题配置上,平安基金长期看好高景气、高成长的硬科技板块。其中,受益于碳中和,与能源相关的硬科技行业将呈现持续的高增速,如新能车、光伏、风电等行业。受历史性景气与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半导体全产业链亦将保持高景气。虽有“集采”政策出台,但由于全产业链交付节奏提速,国防军工高景气持续兑现。
此外,平安基金认为,在政策红利的推动下,呈现多投资主题机会。比如,在能耗收紧和环保趋严的加持下供给端受到强约束,六大高能耗品企业有望带来业绩的持续超预期;专精特新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相关行业和个股将持续发酵受益。
博时基金指出,目前PPI与CPI剪刀差创新高驱动2021年三季度净利率继续上行,ROE高点则要到2022上半年,叠加主要指数估值处于均值附近,依然是结构重于仓位。成长+周期链景气相对占优,是四季度的主方向。
博时基金补充表示,盈利扩张驱动中小市值的中证500相对沪深300业绩趋势占优,扩散继续看好中证500。当前消费品估值相对基本面高估明显,仍需消化估值,建议规避。周期和成长估值与基本面匹配度尚可,成长中最看好三季度景气验证强的新能源车产业链,煤飞色舞的资源品行情已进入趋势交易阶段,仅建议重点关注基础化工。
金信深圳成长基金经理黄飙表示,预期成长型资产,包括科技、医药、大消费将重新成为市场关注焦点,这些行业的中长期逻辑仍然坚实,短期看,这些板块的调整幅度也已较为充分。后续扰动因素将逐步消化,业绩也将逐步印证,优质龙头公司具备穿越周期的能力。
整体来看,创金合信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大,地产销售差,政策上可能要出现变化,但不可能立刻反转,大概率是之前收得过紧的地方适当的宽松。市场目前对经济基本面还是存在一定的担忧,整体上下行的压力是有的,但空间不大,预计短期内结构性的行情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策略上关注估值相对合理的高景气赛道,可以围绕三季报超预期的板块择优配置。
目前消费和医药板块开始企稳,茅台释放积极信号,板块整体平稳运行,短期看下行风险基本解除,但在行业基本面没有出现明显的积极变化以前,上行空间也较为有限。投资方面可以关注消费和医药板块内利空基本释放,逐步企稳的个股。
中信保诚基金也认为,可关注三个方向。其一,高端制造仍是中期主线,持续作为基础配置,以光伏、新能源车、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高景气趋势不改。
其二,消费部分值得关注,估值经过前期的一定程度调整后,展望明年或出现配置价值;其三,金融地产,宽信用条件下金融地产行业估值修复的动力和空间兼备。
诺德基金总经理助理郝旭东认为,中长期角度看,大消费和医药行业到了长期布局的时点。
未来一段时间若经济增速仍表现较大压力,流动性出现合理宽松,对股市及债市都会构成利好,而从估值角度看,A股总体估值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结构性差异较大,前期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上涨较多,估值部分透支未来业绩增速,短期股价面临一定压力。而消费医药等行业由于基数原因业绩增速放缓,股价调整也较为剧烈,给予长期投资者较好的配置机会。
“同时,我们对科技行业也抱有积极态度,科技股崛起的基础仍为产业崛起,而新兴产业是我们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长期受到政策支持,同时在很多领域也实现了从技术到市场的突破。我们在科技行业的投研中,重点关注公司的产品和核心技术,适当忽视短期事件影响,同时视不同产品生命周期和渗透周期给予不同的估值定价。重点关注半导体、先进制造、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郝旭东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