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沈童 报道
7月13日,A股小幅反弹,新能源赛道板块继续领跑,宁德时代大涨超7%。从个股来看,上涨公司超过3300多家,涨停公司达89家,下跌公司1200多家,跌停仅为5家,市场回暖迹象明显。截至收盘,三大股指全线收涨,两市成交9424亿元。与此同时,市场有消息传出,首批环交所8只碳中和ETF上周全部结束募集,有业内人士认为,今日新能源赛道再度活跃或与该消息有关。
(A股主要指数翻红)
(风电板块涨幅居首)
新能源板块继续领涨,机构看好磷酸锰铁锂电池前景
7月13日,A股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带动下继续小幅反弹,资金围绕各地高温对电力板块展开攻势,风光储叠加赛道股成为全场焦点,风力发电涨幅超5%,位居首位,充电桩、特高压、光伏逆变器、锂电正极、光伏等板块涨幅均超过3%。
从涨幅居首的风力发电板块来看,泰胜风能、天能重工、时代新材、天顺风能、恒润股份、振江股份、吉鑫科技等多股涨停或涨幅超10%,金雷股份、海力风电、电气风电、江苏新能、东方电气、运达股份、大金重工等也涨幅居前。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大幅上涨7.01%,提振整个新能源板块。据悉,宁德时代、欣旺达及亿纬锂能的磷酸锰铁锂电池已在今年上半年通过电池中试环节,正在送样品给车企测试,其中宁德时代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量产该产品。
目前,主流锰基电池包括锰酸锂、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等。有业内人士认为,锰基材料中,磷酸锰铁锂作为磷酸铁锂最重要的改进方向之一,有望率先产业化应用。
当下市场主流的动力电池为三元锂和磷酸铁锂,而磷酸铁锂凭借低成本、安全性强等优势,在产量、装车量方面已超三元电池,但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接近峰值。
作为磷酸铁锂的升级版,磷酸锰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电压平台,能量密度可高出15%左右,且保留了磷酸铁锂电芯的安全性及低成本特性,是多家动力电池厂商的重点研究对象之一。
新能源为何异动?碳中和ETF开始建仓?
据媒体报道,首批环交所8只碳中和ETF上周全部结束募集,而认购资金合计超过150亿元。也就是说,近期将有超百亿资金即将建仓碳中和板块。
7月12日,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南方基金发布旗下碳中和ETF的成立公告。成立公告显示,易方达碳中和ETF的首募规模为42.74亿元;南方碳中和ETF的首募规模则为32.65亿元;富国碳中和ETF为29.39亿元;广发碳中和ETF为21.58亿元。4只产品合计规模达126.36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百亿资金规模基金短期或对产业链个股起到提振作用,7月13日新能源板块异动或与之有关。
公开资料显示,首批碳中和ETF投资的标的是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指数简称:SEEE碳中和;指数代码:931755),该指数是根据100只成份股,通过加权平均之后编制而成的指数,购买碳中和ETF基金就相当于购买了这100只碳中和的股票。
这100只成份股涵盖了清洁能源与储能、绿色交通、减碳和固碳技术等深度低碳领域,以及火电、钢铁、建材、有色金属、化工、建筑等高碳减排领域。
从碳中和指数成分及权重来看,前20只个股权重达60%,其中宁德时代权重排名第一,超过10%。若简单按照这一比例计算,短期或将有15亿资金买入宁德时代。
(碳中和指数成分股及权重)
碳中和如何布局?
华夏基金认为,新能源长期空间依然很大,汽车电动化的过程刚刚开始,未来将进入加速电动化阶段。光伏发电占比提升空间依然很大,光伏平价时代也将到来。虽然新能源短期部分个股涨势过热,但站在中长期维度看,行业仍具备较大的投资机会。
同时,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鲁亚运表示,目前已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各国加速推进减排进程已成为大势所趋。我国碳中和工作加速推进,国家能源转型按下快进键,提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碳中和板块前期回调,原因分外在原因和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包括市场风格的切换,美联储加息对成长板块并不是一件好事。内在原因包括高估值、获利了结双重压力,以及硅料价格上涨引发对光伏盈利增速的担忧。
对于未来布局,兴业证券表示,拥抱碳中和带来的能源革命的强主题,布局三条投资主线:对于传统产业而言,碳中和或将成为“供给侧改革2.0”,能够直接或间接起到节能减排作用的方向,也将迎来“弯道超车”式的发展机遇;对于新兴产业而言,碳中和将产业引入飞速增长的快车道。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供给格局,不仅直接推动风光发电产业链的发展,也将为中间环节和下游能源消费创造出新格局。
北上资金卖出力度加大,两融余额现连续回调
但值得注意的是,7月13日早盘波澜不惊的北上资金在午后却加大卖出力度,截至收盘,净卖出约69亿元。Wind数据显示,日内沪股通净卖出37.84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0.9亿元,北向资金近三日连续减仓累计超120亿元。
与此同时,市场两融余额现连续回调。截至7月12日,A股融资融券余额为16164.07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6200.84亿元减少36.77亿元,连续三日出现回调。从两融余额变动趋势来看,自6月初低位回升以来累计增加逾1000亿元,最近几日却出现连续回调。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资讯仅供参考。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仅陈述其与该事件相关,不作为具体推荐,投资者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