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如晨/文
京东健康(6618.HK)今日高开,午盘一度涨近10%,市值达3784亿港元。惜尾盘大幅跳水,涨幅仅2%,市值3508.6港元。
昨日被甩开225亿的阿里健康,今日涨逾4.6%,市值3430.8亿。双方相差仅77.8亿。平安好医生微涨0.55%,市值1055.5亿。
面对京东健康势能,昨日MSCI很快做出响应,将其纳入MSCI标准指数及大盘股指数,12月22日起生效。加上2020年亚洲最大IPO案名声,京东健康风光无两。
不过,可以预判,接下来,它将迎来挑战。此刻,资本市场愈美妙,未来几季压力便愈大。
它有确定性部分,不确定性同样多。行业现状决定的业务架构、商业模式、政策面的开放与波折,会迫使它回到基本面。若忽视行业属性,过度为资本市场折腰,即便手握大笔现金,亦难避免陷入被动。
确定性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疫情刺激之下的数字医疗、大健康未来发展趋势;二是现阶段基于京东商城医药板块而来的医药电商主业与履约支撑。
第一点,疫情不仅验证了在线医疗、大健康价值,更是改变了很多人接受医疗服务的方式。行业前景自不必说。这确实也是面向未来的最大确定性之一。
至于京东集团支撑,除了医药电商板块外,还有平台品质与物流体系支撑。这是京东健康6年来营收增长基础,也是招股书中占比80%以上的主业。
疫情刺激下,京东健康还享受了母体一段幸运时光。上半年,尤其Q1,全国物流一度中断。京东健康因有母体独立物流体系与自营业务,大树之下乘凉,履约体验出彩。相比它,阿里、阿里健康这方面一度吃亏。Q1履约服务确实一度被动。
加上疫情带来的需求。京东健康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6%至88亿,高于阿里健康2021财年上半年增速两个百分点。后者营收71.62亿,同比增74%。
冲刺IPO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谁不愿借力东风呢。
但这又何尝不是压力?
京东健康半年同比增速并非常态。2017年至2019年,收入分别为56亿、82亿、108亿,同比增速谈不上出色。疫情刺激出需求,消费习惯也会有一定稳定,但并不意味着全部转化为在线交易,维持同比增速很难。
考虑到这是核心主业,也就决定了未来几季增速与规模的天花板。在线医疗服务价值还没真正释放,变现机制更不用说。
京东健康名义上已独立运作6年,但此刻无法真正脱离京东母体。不止医药零售与物流,还有品类、用户触达,以及“医、药协同”层面。
当然也有一些利好:一是京东健康在强化大健康概念,品类会扩充,交易业务会增加;二是本土政策在开放。
关于前者招股书里罗列很多,属于既定动作,不展开。政策面确实在松动。本月中,国家药监局《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布,处方药网络销售有了新指引。
这动向喜人。此前多年,一直在试点、探索,时有松紧,指引不够明显。这意味着,医药电商有了潜在的规模化机会。同时,“医、药”协同也将有赖于处方药,获得沉淀基础。
京东健康会继续强化两大优势:品质与履约。这在大领域确实属硬功夫,也是京东多年来矮化同业的策略。然后它应会借此强调医、药协同,强化垂直一体布局。若这个环节有了关键突破,地位也就坐实了。
但这是理想描述。
政策面确实在松绑,但网售处方药目前并未完全开放,存在许多安全痛点、行业阻力。而且即便此刻真正开放,京东在线协同短板也非常明显。
招股书里,它强调所谓“闭环”,但更多属形式上的入口与平台支撑体系协同, “医、药联动”并未那么明显。
这背后跟它的入口、数字化能力有关。京东健康今日若脱离京东母体入口,单靠其独立APP,几乎弱化大半。
这种依赖暂时还无法突破。同时,它为冲刺IPO建构的业务架构,也有待发挥更高效能。
2014年以来,京东健康与部分地方政府建立合作,也拿到互联网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截至年中,在线电商超9000家第三方商户,平台年活跃用户达8000万,日均在线问诊约9万人次,平台累计用户超1.5亿。此外O2O药急送与线下实体打通,履约超过200个城市。
这种描述始终难脱离京东集团入口与支撑体系的影子。带有疫情刺激下、为冲刺IPO而梳理的痕迹。医、药协同的体系就很难真正奏效。如此在线医疗服务,就缺乏真正的转化。
当然这属于行业共同挑战。阿里健康医药电商收入营收占比更高,拥有富爸爸却缺乏巨型电商平台支撑的平安好医生也是如此。但两家同业独立运营气质更浓,而且在线服务更有优势。
平安好医生规模虽较两家小,且尚未盈利,在线医疗布局却更聚焦,尤其前年以来家庭医生打通多个环节的壁垒,形成了一套标准服务,创造了平台化效应。而且随着年初组织与人事变动,它势必会进一步整合与协同平安集团旗下兄弟板块资源,在更大场景展开竞争。
阿里健康布局更完整,运营精细,生态打法出色。尽管电商板块占比更高,但实际运营却灵活精细。疫情以来,它向上对接品牌商和大型经销商,向下链接线下医药连锁企业、猫超、零售通、盒马等,已贯通全链条,成为品牌商、经销商和终端消费者间的纽带,加速下沉。此外,它在更多品类的大健康概念(甚至已借收购蓝帽子涉入食品在线服务),以及多端服务触达、数智化能力的生态开放运作方面,更有竞争力。
截至目前,阿里健康业务架构合理,多端协同作战能力更高。生态战,确实也是阿里系更擅长的部分。
尽管京东健康“品质+履约”能刺激对手,但健康是个特定领域,竞对注定不可能轻忽能力建设。过去一段,阿里健康在品质、安全可控、溯源等环节强力布局,同时几乎调集了集团整个2B能力。甚至可以预判,它一定也会协同集团锻造更独立的履约体系。
财务面上,京东健康营收、利润似乎出色,但就潜在市场规模而言,谈不上能左右格局。尽管手持大笔融资,子弹充足,但这个领域的竞争,注定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之战。今日的局面,只是刚刚开始。
2022财年,阿里健康势必会在营收、品质安全、履约能力上冲击京东健康,甚至不排除再度上演整合案,尤其线下与基础设施部分。同时,它会继续保持用户触达、精细化运营、生态体系的优势。
千万也不要忽视平安好医生,它背后母体,同样正在强化大健康布局,后者独特的优势非阿里、京东所具备。
同时我们看到,美团、拼多多们也在快速冲刺。未来一两年,不排除独立出垂直单元,聚焦涉入。事实上,美团早已体系完备。拼多多近来已开始在组织、主体、入口上发出声音。
疫情给了大健康一种确定性,它有辽阔未来。但这领域,想形成真正生态,还会经历复杂博弈,涉及长期巨额投资,资金、技术、人才、组织、精细化运营、战略定力、执行力考验很多。不要说那些媒体、社区形态的APP,甚至连上述巨头都可能出现分化。过去几年,我们每次重大机遇窗口开启后,业界不是一片乐观,相反,行业整合快来临了。
于京东健康来说,它有确定性,但也有不确定。尤其此刻,刚刚IPO,来自投资人、资本市场的压力不会那么轻松。一旦运营独立性为市值折腰,等待它的将会是巨大考验。别看几年来连续盈利,尤其今年明显扩大,2021年,在规模、生态建设与毛利之间,它需要平衡再三了。
这动向,也会体现在京东集团那里。京东健康两日风光之下,京东集团美股、港股确实两日下跌,跌幅虽不到2%,背后传递的信息,不会那么轻松。京东集团确实处于一体化开放进程中,“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定位之下,基础设施属性日益明显。垂直单元的独立,逻辑上会壮大前端生态,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规模化与效能。但短期内,也会透支它的电商平台单元的营收与毛利。因为京东集团仍有相当部分业务属于直营。若开放维度不能壮大,获利刚进入稳定期的京东集团,面对市场波动期的京东健康,不排除出现“双杀”效应。
一个兴奋期的京东健康,面对相对稳定的阿里健康们,尽管拥有营收与获利优势——IPO势能之下,Q3/Q4应该也不会差,但2021年,无论资本市场还是实际运营、财务面,未必能占到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