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买菜“侥幸”盈利,前置仓还有机会?

叮咚买菜“侥幸”盈利,前置仓还有机会?

作者|顾砚

生鲜赛道正在发生近几年影响最为深远的变化:一边是每日优鲜宣布停止当日达业务,另一半是叮咚买菜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近日,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对前置仓模式充满坚定的信念。

而叮咚买菜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也实现“首次阶段性盈利”。不过,本次盈利较大程度上和叮咚买菜5月大量撤城的决断有关。

除了坚持前置仓,叮咚买菜正在将自有品牌放在更高的战略位置,“探索多元化的商业化模”式。前置仓模式能否笑到最后,还需要经受更多时间的考验。

扭亏为盈

近日,生鲜赛道头部玩家叮咚买菜发布二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叮咚买菜第二季度总营收为66.34亿元,同比增长42.8%。叮咚买菜的GMV从2021年同期的53.781亿元增至71.152 亿元,同比增长32.3%。

叮咚买菜“侥幸”盈利,前置仓还有机会?

其中,叮咚买菜的营收主要分为两部分: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其中核心营收来源是产品收入,二季度为65.54亿元,同比增长42.4%,对总营收的贡献度高达98.8%;另一个营收来源是服务收入,二季度为804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 88.1%。

二季度,叮咚买菜净亏损为3450万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19.374亿元,亏损同比大幅收窄。而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叮咚买菜2022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2060万元。过往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至2021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31.77亿元、64.29亿元,已经累计亏损约115亿元。这是叮咚买菜首次实现阶段性盈利。

这一定程度上和叮咚买菜5月大量撤城的决断有关。今年5月起,叮咚买菜开始“撤城”,陆续撤出滁州、中山、珠海、清远、江门,廊坊、天津等多个城市,在彼时被称为“断臂求生”。

目前,叮咚买菜App上显示仍在经营的城市为28个,而在2021年的财报中显示叮咚在36个城市建有1400个前置仓。

另一方面,叮咚买菜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支出大幅收缩。财报显示,这一季度叮咚买菜的销售和营销费用1.4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4.2%。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表示,叮咚买菜通过关闭低效的前置仓和退出不适合前置仓消费模式的城市,增加预制菜和自有品牌等高利润品类,这些降本增效的做法对于减少亏损开始起作用了。

此外,这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疫情时期,上海银行对叮咚买菜的支持。在上个季度,叮咚买菜已经出现资不抵债的状况,截至2022年Q1,叮咚买菜账上的短期负债高达50.7亿元,但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还有能快速变现的短期投资仅有48.5亿元。

彼时,上海银行给予叮咚买菜金融支持进一步扩大至80亿元。受益于疫情和银行借款的支持,叮咚买菜实现阶段性盈利。

前置仓模式仍遭质疑?

从整个行业环境来看,叮咚买菜所采用的前置仓模式仍受到市场的颇多质疑。

就在数周前,前置仓模式的另一玩家每日优鲜宣布停止所有当日达业务,前置仓模式的先行者折戟于此。

2019年,盒马也曾投入测试了80个前置仓,后来这项业务止步于2021年。盒马CEO侯毅事后表示,理论上前置仓模式是一个做不成的模式,并存在三大问题,分别是客单价上不去、损耗率下不来、毛利率不保证。

归根结底,前置仓是非常典型的重资产模式,由于前置仓需要建立网络来进行覆盖,一线城市要达到完全覆盖,可能需要数十个前置仓,因此前期投入非常高。

除此之外,履约成本(仓库费用、水电费、分拣费用、骑手配送费等)也是前置仓模式下面临的巨大成本压力。“前置仓模式能否盈利,关键指标在客单价和履约费用率。”庄帅表示。

有生鲜电商从业人员告诉鞭牛士,像叮咚买菜一样的平台,高峰时间段主要是下班时段,其余时间则比较空闲,空闲时段平台仍需负担骑手薪资,这就导致骑手利用效率低,成本高。

根据东北证券研报的测算,在不考虑产品从产地到达前置仓的运输成本的前提下,一间300平方米的标准前置仓,在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600-1400情况下,单笔订单的前置仓履约费用在10-13元/单左右,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平台型电商的2倍,社区团购的6倍。

叮咚买菜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已经逐渐降低了前置仓的履约费用率。第二季度履约费用为15.418亿元,履约费率为23.2%,同比下降9.2%。

此外,前置仓面积小导致商品种类少,超市大卖场SKU过万,前置仓一般只有1000-2000个SKU,导致客单价上不去,这也是前置仓模式普遍面临的难题。

前置仓的面临的难题尚未有解,资本市场似乎对这一商业模式也没有信心,即便首度交出盈利的好成绩,叮咚买菜财报发布当天,股价报收4.41美元,跌幅1.78%。

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每日优鲜事件带来的大量质疑声音,叮咚买菜CEO梁昌霖在财报电话会议上也做出了回应。“我们很少评价友商,做好自己比指点江山更重要,另外,有些人看到一些企业遇到困难就觉得全行业都不行,我们非常不赞成这种简单的线性思维方式。”梁昌霖称。

“我们对前置仓模式充满坚定的信念。”梁昌霖还表示。

不过实际上,叮咚买菜也意识到前置仓模式的弊端,正在积极探索更多类型的业务提升利润空间。

此前,每日优鲜宣布与腾讯零售合作,开始依托主业向零售云等业务扩展,寻找新的增长曲线。

早在2020年,叮咚买菜就尝试以做自有品牌、研发预制菜、开线下店等模式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2020年6月,叮咚买菜独立快手菜部门,推出“拳击虾”、“叮咚大满冠”、“叮咚王牌菜”等自有品牌。2021年7月,叮咚买菜在上海总部附近开了3家名为“叮咚早上好”的线下早餐店。

在今年3月,叮咚买菜控股子公司上海雨生百谷食品有限公司推出了B端预制菜独立品牌“朝气鲜食”,该品牌70%的产品都是预制菜;今年6月,叮咚买菜上线健康饮食频道“轻养星球”;此后,叮咚买菜还推出了自有精酿啤酒品牌“1972农场”。

叮咚买菜“侥幸”盈利,前置仓还有机会?

企查查数据显示,叮咚目前有280个已注册商标,涉及了啤酒饮料、农林生鲜和方便食品等多个分类。目前,叮咚买菜已拥有叮咚王牌菜、叮咚大满冠、拳击虾、保萝工坊、良芯匠人等共计超20个自有品牌。

增加自有品牌占比已经成为生鲜电商提升毛利的重要手段,自营占比高才能把控供应链,深耕供应链,做好精细化运营,能带来更高毛利率。目前,盒马等诸多生鲜品牌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力。

从财报来看,自有品牌对叮咚买菜的贡献度已经明显提升。去年三、四季度和今年二季度叮咚买菜自有品牌占比分别达到了5.8%、10.2%、17.5%。相应的,叮咚买菜的毛利率也从2021 年 Q3 的 18.2% 提升到今年 Q2 的 31.6%。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2年中国生鲜电商运行大数据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市场规模为3117.4亿元,同比上升18.2%。预计2023年,中国生鲜市场规模将达4198.3亿元。

生鲜电商市场的规模和前景,吸引着无数互联网公司前仆后继。

2020年,滴滴成立橙心优选;7月,美团推出“美团优选”。8月,拼多多上线社区电商平台“多多买菜”。阿里巴巴和京东也纷纷以投资十荟团和兴盛优选布局生鲜电商赛道。

如今,前置仓领域的玩家在大浪淘沙之下已经大多折戬,除了叮咚买菜,还有美团买菜、朴朴超市等少数玩家在场。接下来,或许将是前置仓模式最终几轮的考验。

前置仓重资产模式、履约成本高、客单价难以提升等问题如何解?叮咚买菜本次盈利是步入正轨的开始还是一次侥幸?这些问题还需要更多时间来给出答案。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984 字。

转载请注明: 叮咚买菜“侥幸”盈利,前置仓还有机会?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