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满月 市场参与主体活力迸发

  新华社上海9月24日电(上海证券报记者 时娜)到9月24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首批企业挂牌上市刚好满月。一个月来,上市企业增至30家,各项制度创新经受了市场的检验,勇闯改革“深水区”的创业板活力迸发,市场各方获得感愈发强烈。

  满月之际,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一位资深市场人士表示,创业板应保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的方向与定力,全面、辩证把握“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之间的有机联系,对恶性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的同时,完善相关制度,继续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

  (小标题)各项制度创新得到检验

  “总体感觉是平稳运行,市场对注册制比较接受,新股差异化定价显现,上市后表现也分化明显,体现了市场化的改革目标。”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如此评价创业板的首月表现。

  此次创业板改革作为撬动资本市场全面改革的关键之举,不仅注册制需要“试”出新的内涵,更要为存量市场优化发行、上市、退市、交易等一系列基础性制度“探路”。

  “市场化定价”在发行市盈率和新股上市表现上得到体现。以创业板首批18家试点注册制的企业为例,发行市盈率低于同行业上市公司二级市场平均市盈率的达9家,占比超过50%。上市后,注册制下首批挂牌的18只新股及后续上市的12只新股,整体实现上涨,但个股走势分化明显。

  存量改革方面,创业板再融资制度也开始释放改革红利。9月17日晚,仟源医药定增项目的注册申请获证监会通过,成为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首家注册生效的“小额快速”定增项目。从9月8日获受理,到9月17日注册生效,仟源医药走完再融资审核流程前后不足10天。

  创新型的股权激励方案也在创业板存量上市公司中快速推广,9月1日晚间,阳普医疗发布了《2020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成为创业板改革下第20家运用第二类限制性股票进行股权激励的企业。

  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无须提前出资,在满足获益条件后,便可以授予价格出资获得公司股票,此类方式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激励对象的出资压力,提高了员工参与激励的积极性。

  受访各方普遍认为,在过去一个月里,创业板市场整体运行平稳,投资者参与热情高,各项制度创新得到落地与检验,创业板增量与存量同步改革已成效初显。

  勇闯改革“深水区”,也使得创业板活力迸发,企业申报创业板的积极性高涨,存量上市公司也积极运用再融资等资本工具做大做强。截至9月23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IPO累计受理企业数已达374家,再融资累计受理企业数已达187家,重大资产重组方面,也已受理10家企业的申请。

  (小标题)市场各方获得感越来越强

  深交所有关负责人在多个场合强调,创业板改革,要让包括800多家上市公司、超过4500万投资者在内的各参与主体在改革中“有感”,持续增强改革获得感。伴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各方获得感已越来越明显。

  “公司将借着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改革的东风,奔赴更高的发展目标。由衷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带给我们持续追逐梦想的机会。”作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挂牌企业之一,安克创新董事长阳萌如是说。

  安克创新是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挂牌企业里募资额和超募最多的企业,作为全球消费电子行业知名品牌商,其原计划募资15.60亿元,但最终实际募资27.19亿元。

  同样超募的还有欧陆通。“34.90倍的市盈率给了管理团队一个惊喜。近几年,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资金制约了产能、人才、产业的多项布局,超募资金给了公司更多发展的可能性。”欧陆通董秘尚韵思表示。

  看到仟源医药快速走完审核流程,多家创业板企业摩拳擦掌。一位已经在筹划小额定增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董事长向记者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时候。他认为,在此次改革中,再融资制度精简了发行条件,压缩了审核流程、时间,更加灵活便捷,将激活再融资市场,让资金可以流入优质实体企业,加速实体经济发展。

  此次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适用简易程序的小额快速融资限额由5000万元且不超过净资产的10%大幅提高至3亿元且不超过净资产的20%。同时,审核程序得以简化,深交所在2个工作日内受理,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注册,注册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发行缴款。高效、简易的审核程序叠加更明确的审核预期,使得企业使用这项工具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深交所此前做出的过渡期安排,则加速了这项制度红利的面世。创业板相关规则规定,小额快速再融资需要经过年度股东大会授权,但规则出台时,绝大部分公司已召开了2019年度股东大会。对此,深交所做出过渡期安排,允许企业通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方式,授权董事会决定小额快速融资事项。

  (小标题)闯“深水区”需各方合力护航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运行“满月”,一些新动向也逐渐清晰。过去一个月,市场整体平稳,但也出现了天山生物、豫金刚石、长方集团等个股违规炒作的新情况。

  其中,天山生物自8月下旬以来连续暴涨,累计涨幅接近5倍,被称为创业板改革后的“第一妖股”。公司在公告中多次提醒投资者“依法合规交易”,期间股票也曾临时停牌核查,但仍旧无法阻止股价暴涨,复牌后继续扶摇直上。

  对此,监管部门果断出手,深交所按规定祭出特停、立案调查、风险提示等监管利剑,并将相关异常交易线索上报证监会。

  9月21日,证监会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时强调,全面、辩证把握“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之间的有机联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把制度完善起来、把规矩立起来,让市场对监管行为有明确预期。坚持依法依规监管,对恶性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

  “资本市场良好生态离不开各方共同建设、共同维护,买卖双方和相关机构均应切实强化规范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希望监管部门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精神,继续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有资深投行人士指出。(完)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360 字。

转载请注明: 创业板试点注册制满月 市场参与主体活力迸发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