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马珺:优化结构性减税政策

  今年乃至“十四五”期间减税降费如何优化,关系到市场主体切身利益,受到高度关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保民生仍是我国宏观政策重心所在。因此,减税降费仍将持续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马珺说。

  实施减税降费的重要作用还在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国应谋求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在全球价值链高端占据有利地位。减税降费政策应顺应形势、精准施策,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马珺说。

  面对疫情冲击,助企纾困政策的主要目标是“留得青山”,后疫情时代则要使“青山常在”并“生机盎然”。“因此,要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进一步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马珺说。

  一方面部分在疫情期间紧急出台的纾困政策将在到期后陆续退出,另一方面为使市场主体走稳走好,对面临困难的小微企业还要“再帮一把”。

  马珺认为,中国经济只有依靠创新,才能实现稳定复苏和长远发展。今年减税降费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将为制造业企业带来巨大节税效应,鼓励其加大科技投入。

  为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达到预期效果,“税费同治”仍是当前政策重点,特别是要严厉整治各种名目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让市场主体安心经营、轻装前行。“由于减税政策会产生短期减收效应,容易引起一些地方政府在财政压力下变相违规收费,今年将继续清理规范收费基金,避免因非税收入不合理增长而削弱减税降费政策的实际效果。”马珺表示,要实现征管操作办法与税费优惠政策同步发布、同步解读,增强政策落实的及时性、确定性、一致性,加快实现运用大数据精准推送优惠政策信息,进一步精简优惠政策办理流程和手续。

  “下一步,要密切跟踪、及时评估减税降费政策成效,不断进行总结,对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和实施办法要寻求制度性转化,增强税费法律法规的确定性,稳定市场主体预期。”马珺说。(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曾金华)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864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税收研究室主任马珺:优化结构性减税政策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