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新消息报》9月6日文章,原题:俄罗斯有机会成为中国人的供养者 在中国与美澳的贸易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对华食品出口开始为俄罗斯带来创纪录的收入,达数十亿美元。
中美关系恶化后,莫斯科立即利用这个机会,俄对华食品销售额从2017 年的 17.7 亿美元飙升至2020年的近40 亿美元。俄远东地区是对华出口食品的主要供应商。但问题是,许多俄生产商没有足够资金进入中国市场,缺乏能力满足需求。
在非资源、非能源的对华出口方面,去年俄创下新纪录,达到163 亿美元,同比增长13%。俄罗斯一直被视为原材料供应国,直到不久前中国人才品尝到来自俄的大量食品的味道。2020年,俄对中国的牛肉供应量增长4.5倍,菜籽、家禽、葵花籽油、酒精饮料和糖果的供应量也大幅增加。
俄中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说:“俄出口趋势清楚地表明我们转向亚洲。中国已开始逐步对来自俄罗斯的新商品开放市场。按照这个速度,俄完全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到2024 年把对华贸易额提高到2000亿美元(目前为1070亿美元)。当然,对中国来说,与俄罗斯的贸易额并非很大的数字。
此前,中国对俄商品存在一些关税和卫生检疫限制,特别是对猪肉和牛肉。对美关系恶化后,中国大幅削减购买美国大豆——猪的好饲料。加上之前的猪流感曾造成中国生猪大量死亡,于是,中国转向自己的邻国。他们希望俄罗斯尽可能多地供应猪肉。不过事实证明,我们无法满足相关要求,也无力大幅增加对华大豆供应。尽管俄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大幅增长,但由于自然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罗斯对华出口面临的另一个大问题是运输能力。目前,铁路线上跑着大量开往中国的运煤列车,甚至有些“拥堵”。要确保对中国的供应持续很长时间,我们必须一步一步地采取行动。(作者根纳季·恰罗杰耶夫,柳玉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