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X上线了特斯拉、苹果等股权通证;
Uniswap上线了外汇交易对XSGD/USDC;
资管平台上线了DeFi Pulse指数(DFI);
MakerDAO在尝试引入更多实物资产作为DAI的抵押品;
区块链世界正在引入越来越多的交易标的,这一过程与传统金融市场的演化非常相似。在资产类别的维度上,区块链世界正在变得多元化,但同时,这个世界上真正具备价值的核心资产正在以各种形式被增发和稀释。
美股代币和美股关系不大12月4日,韩国稳定币项目Terra背后的团队Terraform Labs启动了Mirror Protocol项目。这是一个类似于Synthetix的合成资产协议,通过追踪标的资产价格,让用户获得价格波动收益,或者蒙受损失。
Mirror的出现让行业兴奋,“Uniswap上可以交易美股了!”,但其实Mirror上的“美股代币”和美股关系不大。
Mirror上的“美股代币”是mAssets形式的合成资产,比如mAAPL是基于苹果股票价格的合成资产。
mAssets的生成基于稳定币的超额抵押。用户要先购买Mirror上的稳定币UST,然后通过超额抵押UST或者其他mAssets资产来生成需要的mAssets。这个过程和在MakerDAO上抵押资产生成DAI一样,有清算风险。
mAssets和美股间的交集只在于价格层面,即追踪美股价格,不过据小编了解,Mirror并没有机制确保mAssets一定锚定或者回归美股价格;
持有mAssets不代表拥有对应股票的所有权,无法获得股息;
此外,如前文所述,mAssets的价值支撑不依赖实物美股,所以,mAssets是基于“美股价格”而不是“美股”衍生出来的一类资产。
相比于美股交易,mAssets让用户在不用做KYC、AML的情况下,7*24小时对“美股价格”进行投机操作,而且交易量无需做到整股,可以拆分到小额进行交易。
“Token化”似乎降低了用户的合规和交易门槛。但其实,传统金融市场和区块链世界的合规通道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被打开的。
-FTX支持股权通证交易前,要和合规投资公司Digital Assets AG达成合作;
-灰度的比特币、以太坊等信托产品需要由获得监管批准的Coinbase Custody提供托管服务;
-Paypal在提供4种加密货币的买、卖、支付服务前,要先获得“有条件的”BitLicense牌照;
这些事实都说明,区块链世界的合规要求不比传统金融世界低,甚至因为涉及到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风险,两个世界间的资产流动需要加上额外的监管。
mAssets这样的资产之所以交易门槛更低,是因为相对于“标的资产”美股,mAssets其实是一种“次级资产”。区块链世界演化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不断有新的“次级资产”被铸造出来。
为标的资产加杠杆,一份当作多份用区块链世界演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加杠杆。
以太坊2.0开放质押后,市场上涌现出很多节点服务商,用户在一些节点服务商上质押ETH后会获得质押代币,质押代币代表着:一,对质押ETH的所有权;二,对质押ETH的处理权,比如让ETH流动起来,将ETH卖掉。
在此类质押场景中,标的资产被质押了一份,同时,标的资产的部分权益以Token的形式被铸造了出来。此外,部分第三方平台可能会承诺用户比存币生息更高的收益率。这些现象都是在对标的资产进行增发。
激励用户行为是区块链行业比较常见的一种做法。比如,用前文提到的“次级资产”来激励用户质押、借贷、交易代币,或者为交易对提供流动性。
今年5月底,Compound开启流动性挖矿,用户在平台上借贷资产可以获得治理代币COMP。于是大量用户开始在Compound上自贷自借,或者从Compound上借出代币,到其他平台上进行流动性挖矿,对资产进行n遍的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质押权益代币也可能参与多级质押或借贷。比如,在A平台质押USDC,获得权益代币aUSDC,aUSDC又可被用于在B平台进行流动性挖矿,获得权益代币baUSDC,baUSDC又可以参与其他平台的流动性挖矿或者借贷.......
所以,在DeFi流动性挖矿盛行时期,我们经常能看到像yyDAI+yUSDC+yUSDT+yTUSD这样的合成资产。
无论是对标的资产“增发”,还是对资产反复利用,生成多级“套娃资产”,都是在对标的资产不断地加杠杆。
衍生出的资产越多,标的资产变得越稀缺。
正如微博网友所说“也许很快就会出现短时间周期的真比特币拥有权(租赁)交易,用以各种业务(抵押、资金池证明等)。纸比特越多,真比特就越稀缺,能够短暂地拥有一个真比特(比如24H)将来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