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亓宁
陆股通、QFII、外资私募机构作为三支重要外资力量正在不断加大布局。
疫情持续、全球滞胀担忧、美联储加息、乌克兰局势、中概股监管风波......近期,在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对于外资流出新兴市场包括中国股市的担忧升温。最近一周,北向资金连续5日净流出,累计净流出约128亿元。
长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近日分析,未来一段时间中美政策利差可能会进一步收窄,短期资金流出压力对国内政策工具的选择提出挑战。
近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应该从更长期的角度观察。“外资进入中国都是有备而来,目的是寻找安全资产,规避风险。中国的开放政策也有望进一步助推这一趋势。”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外资在中国A股市场持股市值接近3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2.75倍。根据2021年披露业绩的7家外资私募数据,行业年平均收益在-1%左右,不过,3家外资私募年内收益为正,最高收益超过30%。
外资长期增配中国的三大理由
自3月以来,受到乌克兰局势和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影响,跨境资本从新兴市场大幅流出的迹象明显,其中,从中国A股市场净流出的北向资金已经超过600亿元。
张晓燕认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应该从更长期的角度观察。“外资进入中国都是有备而来,目的是寻找安全资产,规避风险。”对于外资长期持续流入中国,张晓燕认为至少有三大理由:一是“盘子大、空间大”,中国居民财富需求的增长给中国财富管理行业带来了巨大增长潜力;二是中国股票市场容量大且收益率可观,是资金分散风险的重要选择;三是国内政策推动资本市场持续对外开放。
由清华五道口与卓佳中国联合发布的《中国外资私募证券基金行业研究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自2016年以来,外资持有A股的市值占比逐年提升,最近两年虽然增速趋缓但向上的趋势并未发生改变。截至2021年12月,外资在中国A股市场持股1072亿股,累计市值达到2.89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了2.75倍,占流通A股比重接近4%。
在当前配置中国的外资力量中,陆股通、QFII和外资私募仍是主要形式。自沪深港通制度开通以来,截至2022年1月7日,累计净流入1.64万亿元,截至2020年末,近400家QFII机构持A股总市值约2596.17亿元。与此同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登记数量和发行产品数量也出现了明显提升。
根据《白皮书》数据,截至去年年末,外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355家,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累计登记57家,较2014年增长近9倍,包括瑞银、施罗德、贝莱德、桥水等全球头部投资管理公司均已在中国设立私募基金;备案的证券投资基金数量也从2014年的22只增至728只。
在当前登记的57家外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桥水(中国)规模突破100亿元,另外还有9家机构规模在10亿元以上。
卓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海亮以某全球头部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国的成长路径举例称,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到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再到取得外资私募管理人(PFM)资格,“全牌照”运营是各大外资机构争取的方向和路径。
从消费到工业,外资配置明显变化
外资在中国的资产配置有何偏好?从产品特点来看,外资私募发行的基金产品策略包括股票多头、多因子、CTA市场中性、事件驱动、宏观策略、FOF组合基金、多策略等。《白皮书》数据显示,外资对中国各行业的配置方向在2020年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2020年及之前,外资在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以及金融行业的持股市值占比较高且多呈增长趋势,但截至2021年12月,外资在这四大行业的持股市值分别为4266.49亿元、3227.44亿元、2797.00亿元、3676.96亿元,与2020年相比均有所回落。同期,外资在工业、信息技术持股市值分别为5870.21亿元、4778.59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65%、59%,与2018年相比增幅更是分别高达6.26倍和8.09倍。
根据2021年披露业绩的7家外资私募数据,行业年平均收益在-1%左右,不过,东亚联丰投资、毕盛投资、路博迈投资等3家外资私募年内收益为正,最高收益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