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

  “目前,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主要经济体央行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影响汇率的因素较多,未来人民币汇率既可能升值,也可能贬值,双向波动是常态,合理均衡是目标,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本周召开第八次工作会议,对于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再度发声。

  近期,在外贸高景气度与强劲结汇需求支撑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呈现“同涨”态势。本周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强,一度逼近96大关。与此同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体现韧性,在6.37至6.40区间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指数表现强劲,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最新数据显示,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为101.08,创2015年12月以来新高。

  受访专家认为,受内外部因素影响,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市场主体不宜押注汇率走势。市场主体只有秉持风险中性理念,进行理性、自发的套保行为,才能更好应对外部冲击,进一步夯实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

  “当前,人民币定价机制透明且稳定、逆周期因子呈退出状态,若美国后续加息令美元走强,人民币或存在自然的对应贬值波动。”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市场主体不宜依据人民币当下的强势,线性外推进行押注。

  张瑜认为,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有两种分析框架:一是基本面、交易面、情绪面;二是外盘因素、内盘因素。今年下半年,人民币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外盘,主要是全球主要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影响。

  市场该如何理解“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张瑜分析认为,无论人民币升值还是贬值,一旦由于交易因素或预期因素,使得人民币过度偏离基本面,事后都会面临市场自发的纠偏力量或政策纠偏力量——偏离幅度越远,纠偏力度越大。过去几年,市场存在这样的规律。

  近3年来,在外盘波动和市场供需变动影响下,人民币汇率呈现升贬值交替的情况。张瑜表示,近几年,人民币波动率处于高位,已比肩发达国家货币。

  在此背景下,市场主体“押注”人民币汇率走势不可取。“2017年初,市场一致看贬人民币,但人民币实际走势不如市场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自6.90关口升至6.50水平,升值态势明显,当年大型上市公司汇兑损失巨大。”张瑜表示,每年市场都不乏押注某一方向的声音,但事后证明都是错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未来人民币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风险中性理念是“确定性”的应对利器。

  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强调,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只有坚持风险中性理念,才能更好应对外部冲击。

  张瑜认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是基于过去教训提炼的经验。企业保持充分的汇率风险管理十分必要。汇率是宏观资产价格中最难预测的品种,几乎包涵了内外一切信息,即便是专业人士都无法准确预测,因此不鼓励企业居民做任何形式的炒汇。

  “只有实体企业切实树立起风险中性理念,进行理性、自发的套保行为,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才能得以夯实。”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王宇称,对于实体企业而言,风险中性理念意味着企业要立足主业,以经营好资产负债表为第一要务,理性面对汇率涨跌。

  记者 范子萌 编辑 陈羽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66 字。

转载请注明: 人民币汇率偏离程度与纠偏力量成正比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