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受全球经济放缓以及疫情因素的影响,亏损成为2020年车企的主旋律。如今,进入2021年,尽管受到疫情反复、芯片短缺以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全球汽车市场回暖以及去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影响,绝大多数车企却迎来了“大丰收”。
进入8月,多家跨国车企陆续公布了最新业绩表现。可以看出,二季度车企业绩表现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势头,主要跨国车企普遍迎来了营收与利润的双增长,其中更是不乏创纪录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有迹象表明,芯片供应瓶颈正开始缓解,但车企第三季度仍面临巨大的挑战。
净利大增成普遍现象
从数据来看,已公布二季度财报的跨国车企业绩普遍延续了今年一季度的积极态势,并取得了强劲的业绩增长。
具体来看,受豪华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德系三巨头戴姆勒、大众以及宝马二季度业绩也迎来大涨。其中,戴姆勒营收同比上涨44%至435亿欧元;息税前利润为51.85亿欧元,而去年同期亏损16.82亿欧元;净利润为37.04亿欧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9.06亿欧元。
宝马集团营收达285.82亿欧元,同比上涨43.1%;息税前利润达50.05亿欧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3.75亿欧元大幅改善;净利润达47.9亿欧元,去年同期亏损2.12亿欧元。
而大众集团上半年营收达1297亿欧元,同比增长34.9%,超过疫情前1252亿欧元的水平;营业利润为113.6亿欧元,营业利润率高达8.8%;税后收益为84.54亿欧元,去年同期亏损为10.2亿欧元。
在大众汽车看来,业绩强劲增长的部分原因是市场对高利润的保时捷和奥迪品牌的需求旺盛。据悉,上半年,保时捷和奥迪的营业利润率分别达到17.6%和10.7%。
美系品牌方面,通用汽车二季度实现营收34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6%;净利润达28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58亿美元;调整后息税前利润达4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亏损5.36亿美元;净利润率达8.3%,调整后息税前利润率达12.0%。
通用汽车表示,二季度的强劲表现得益于美国全尺寸皮卡市场份额提升以及其金融业务持续走强。此外,同属美系品牌,福特第二季度的全球业务表现好于预期。
此外,PSA与FCA合并成立Stellantis集团,经营业绩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上半年集团息税前利润为86.2亿欧元,利润率达11.4%,是此前预期下限的两倍多。Stellantis表示,上半年企业合并带来了约13亿欧元成本节约的同时,受制于芯片短缺集团提高了单车售价,并偏向于销售更高端的产品,推升其利润上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经常身处舆论漩涡,但特斯拉仍然赚的盆满钵满。二季度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高达98%,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暴增近10倍,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盈利。
中国市场不容小觑
纵观跨国车企公布的成绩单不难发现,在二季度营业绩实现大幅增长的背后,中国市场依旧扮演着关键角色。与此同时,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56.9万辆和1289.1万辆,同比增长近三成。
其中,德系豪华品牌奔驰、宝马、奥迪,上半年累计销量分别达118.27万辆、117.83万辆和98.17万辆,同比增长26.48%、39.94%和38.8%,均超越疫情前水平。其中,三大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占比分别达到39.63%、37.34%和42.65%,再次稳定三大豪华品牌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杨铭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持续展现出充沛活力,在华销量创历史同期销量新高。”
与此同时,在通用汽车的财报中可以看出,在二季度28亿美元的净利润中,中国市场投资收益达3亿美元。数据表明,二季度通用汽车在中国市场零售销量超75万辆,同比增长5.2%。其中,各大品牌均延续了强劲的增长态势,豪华车、高端车型、中大型SUV及MPV车型的市场表现尤为突出,各品牌旗下新能源产品也广受市场青睐。
福特汽车同样如此,2021年上半年,福特在中国市场共销售汽车30.67万辆,同比增长24%,连续第五个季度实现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
而特斯拉而季度在全球范围内交付汽车20.13万辆,再创历史纪录。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与中国市场密不可分。据统计,二季度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占比已超过欧洲,成为仅次于北美的第二大消费市场。
与此同时,特斯拉也指出,营业利润同比增长主要来自于销量增长和成本降低,均价较低的中国制造车型在特斯拉产品销售组合中占比越来越大。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销量为16.2万辆。其中,6月销量为3.3万辆,同比增长122%。有分析表明,特斯拉两款国产车型推出后,不仅降低了特斯拉生产成本,同时30万元以内的起售价也吸引不少中国消费者关注。无论生产还是销售,中国市场都在逐渐成为特斯拉全球的支撑。
芯片短缺影响趋缓
众所周知,进入2021年,汽车产业受“缺芯”问题困扰成为“常态化”,虽然包括大众、宝马、通用等十余家跨国车企因芯片断供问题被迫减产甚至停产,但车企纷纷通过调整车型生产节奏以确保利润。大众、福特等在财报中提到,通过减少促销激励和优化产品组合,进一步提高了营收和利润。
因此,尽管业内普遍预计芯片短缺的问题将持续至2022年,但车企对于接下来的预期仍持乐观态度。在二季度业绩飘红的背景下,绝大部分车企也上调了利润预期。
戴姆勒认为,随着有效疫苗供应的增加,世界经济将能够从2020年疫情大流行带来的衰退中恢复。虽然全球半导体组件供应短缺将影响下半年的业务,但基于预期的市场发展和各部门目前的评估,预计2021年营收和息税前利润将显著高于前一年的水平。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表示:“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半导体芯片短缺等一系列普遍存在的风险,公司预期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将面对更严峻的市场波动。但尽管面临短期挑战,集团仍预计全年总体业务将获得积极发展。预计全年汽车业务交付量将取得稳健增长,息税前利润率将在7%至9%之间,高于此前6%至8%的预期。”
同时,大众集团虽将全年销量预期从较去年的930万辆有“显著大幅”增长,调整为“明显”增长,但集团仍预计今年销售收入明显高于去年,调整后的营业利润率将上升至6%-7.5%,而此前的预期是5.5%至7%之间。
通用汽车则指出,环境变化和好于预期的利润有助于抵消芯片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虽然芯片短缺将对下半年继续产生影响,并将持续到2022年。但基于上半年的优异表现和下半年的积极趋势,集团预计全年净利润预计在84亿美元至99亿美元之间,调整后息税前利润预计在125亿美元至145亿美元之间。
此外,福特汽车也上调了全年利润预期,称福特Bronco等利润率较高车型的市场需求强劲,将助推其业绩增长。“尽管局势仍然不稳定,得益于市场因素的改善,预计今年下半年的销量将较上半年增长约30%,处于‘弹簧式增长’状态。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将在90亿美元至100亿美元之间,调整后自由现金流将达40亿至50亿美元。”
可以看出,在全球汽车行业加快复苏的背景下,车企也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复苏,尽管芯片供应问题在短期内带来危机,也对全球汽车产销带来影响。但由于芯片短缺,促使车企调整生产计划,集中资源优先生产利润最丰厚的车型,汽车库存的降低也使得车企能够提高车辆的交易价格,也使得车企的业绩格外好看。可以预见的是,“缺芯”危机短时间无法消散,车企前路仍充满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