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全球汽车厂商市值TOP10!中美各占3家,特拉斯第一,比亚迪第四

由 解洪海 发布于 财经

如今,全球正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各国控制传统化石燃料消耗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在竞相向电气化过渡,其广阔的前景也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各大车企股价在过去一年里水涨船高,前十大公司市值累计增加了9000亿美元,而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开始。

下面,小编为大家盘点下全球市值前十的汽车厂商,看看中国能上榜几个?

NO.1 特斯拉

国家:美国

市值:1.24万亿美元

2020年销售:49.9万辆

上个月,特斯拉股价冲破1000美元,市值达到关键节点“万亿美元”,这是特斯拉拆分股价后再次回到1000美元之上。

这是历史上第一家进入“万亿美元俱乐部”的汽车制造商,“俱乐部”的成员多是科技公司,包括苹果、亚马逊、微软。

马斯克的身价随之暴涨,超过2800亿美元,等于2个比尔盖茨或2.7个巴菲特,稳坐世界首富的宝座。

根据特斯拉公布的财报显示,特斯拉2020年全年营收为315.36亿美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29%;毛利润为66.3亿美元,同比增长为63%;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58.17亿美元,同比涨幅为95%。其全球产量为50.97万辆,销量为49.95万辆。

特斯拉会一直这么"香"下去吗?

现在的特斯拉在全球只有两座生产工厂,并不能满足现在挤压激增的订单。而新建工厂,耗时耗力,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

另外,受疫情,芯片短缺影响,特斯拉也正在经历供应链中断问题。

虽然出现了上述问题,但是在新能源市场,特斯拉确实做出了另其它汽车厂商羡慕的成绩,成为了新能源汽车界的香饽饽及领头羊。

NO.2 丰田

国家:日本

市值:2535.33亿美元

2020年销售:952万辆

丰田,是世界十大汽车工业公司之一,创立于1933年,属于三井财阀。丰田汽车公司自2008始逐渐取代通用汽车公司而成为全世界排行第一位的汽车生产厂商,不过现在已被特斯拉取代。

丰田,其旗下品牌主要包括凌志、丰田等系列高中低端车型等。早期的丰田牌、皇冠、光冠、花冠汽车名噪一时,近来的克雷西达、凌志豪华汽车也极负盛名。

其财报显示,丰田2020年销售额为约合人民币16084亿元,同比下滑8.9%,营业利润为约合人民币1299亿元,同比下滑8.4%,纯利润为约合人民币1327亿元,同比增长10.3%。

虽然,丰田总营收出现下滑,但净利润好于多家车企逆势较高位增长,而拉动丰田净利润整体上升主要是源于中国市场。

丰田很少出现激进的设计和产品,且技术更新换代很慢,但丰田专利数量长期居众车企专利数之冠,无疑研发投入还是非常高的,说明丰田其实是一个技术巨头。

NO.3 大众

国家:德国

市值:1437.66亿美元

2020年销售:930万辆

在世界十大汽车公司排名榜单中大众品牌的表现可以用 “如日中天”来形容,也曾在2017年位居《财富》世界500强第六位,而大众也创作过很多神车,如捷达、帕萨特、朗逸等,在销量榜保持前列保持很长一段时间,而旗下的高尔夫、甲壳虫、帕萨特等车型均为一代经典。

而大众旗下更是有十二个子品牌,包括保时捷、大众、兰博基尼、斯柯达、宾利等等。根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大众汽车集团的总营收为2229亿欧元,同比下滑11.8%;2020年全年净利润为88.2亿欧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37%。

NO.4 比亚迪

国家:中国

市值:1408.1307亿美元

2020年销售:39.4万辆

比亚迪品牌诞生于深圳,于1995年成立,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

现在,乘着新能源汽车的东风,比亚迪在资本市场里成为“车中茅台”一样的存在。

为何成为“车中茅台”?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起步早,目前也已经成为行业龙头,未来随着市场的向好,比亚迪的优势还将进一步扩大。

其实,除了汽车板块,比亚迪在动力电池、半导体领域,也能为其市值带来更多的增量空间。

目前,比亚迪收割了一大批忠实投资者,其中,在一众投资者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赌神”巴菲特。早在13年前,投资理念一向保守且传统的巴菲特就决定投资比亚迪。2008年9月,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以每股8港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港股。

即便从2011年起,比亚迪股票开始步入震荡回升区间,但巴菲特从未减持过股份,始终坚定持有。今年2月,伯克希尔哈撒韦披露的财报显示,巴菲特前十大持仓中,比亚迪是唯一的一家中国公司,位列第八,市值约58.97亿美元,占比8.2%。

如果说十几年前因为新能源前景晦暗不明,比亚迪仍可能面临许多不确定的时刻。如今随着新能源市场的火热,其变得抢手或许也不难理解。

No.5 戴姆勒

国家:德国

市值:1072.37亿美元

2020年销售:284万辆

总部位于德国斯图加特,是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全球第一大豪华车生产商、第二大卡车生产商。公司旗下包括梅赛德斯-奔驰汽车、梅赛德斯-奔驰轻型商用车、迈巴赫、Smart、戴姆勒载重车和戴姆勒金融服务等等。

根据其财报显示,2020年,戴姆勒集团乘用车和商用车的总销量为284万辆,同比减少15%;集团营业额为1543亿欧元,同比减少11%;其息税前利润达到66亿欧元,同比增幅超过五成,达到53%;净利润则同比增长48%至40亿欧元。

其中,它家的奔驰在德国的地位和国内差不多,历来是成功人士的座驾,无形之中给它贴上"高端"的标签。奔驰曾是汽车的发明者,其品牌历史之长,文化影响之远,都是德国人的所尊敬佩。因此在BBA中,奔驰在德国人中的地位与其他车辆汽车品牌相比是最高的。

No.6 通用

国家:美国

市值:851.37亿美元

2020年销售:683万辆

通用汽车公司成立于1908年9月16日,自从威廉·杜兰特创建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以来,通用汽车在全球生产和销售包括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GMC、五菱、宝骏以及霍顿等一系列品牌车型并提供服务。

2021年5月26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将与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一款月球车。

根据财报显示,2020年通用汽车营收为1224.85亿美元,同比降低10.7%;其中汽车业务营收1086.69亿美元,金融业务营收138.31亿美元。净利润为64.27亿美元,同比降低4.5%;摊薄后每股收益4.33美元,同比降低5%。

NO.7 宝马

国家:德国

市值:785亿美元

2020年销售:232万辆

宝马是德国汽车品牌,宝马的车系有i、X、Z、纯数字4个车型,1、2、3、4、5、6、7、8等几个系列,还有在各系基础上进行改进的M系(宝马官方的高性能改装部门)。

宝马此前是以制造飞机发动机起家的,后转到汽车领域,因此一部分技术应用到汽车发动机身上,可见质量工艺是相当有保证的。

宝马集团并不单单是一家汽车集团,它更是一家科技公司,在2020年宝马集团在研发方面不断加码,特别是在未来出行技术上更是投入巨大,在车载互联、高度自动驾驶、电动出行等项目上都有较好突破。

2020年研发开支达到56.89亿欧元,研发开支与集团收入的比例保持在6.3%,与2019年占比基本持平。足以看出宝马集团是个有前瞻眼光的公司,对未来有着明确的战略规划。

据财报显示,2020年宝马集团营收为989.9亿欧元,由于遭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同比下滑4%;税前利润实现52.22亿欧元,净利润为38.6亿欧元,同比下降23%。

NO.8 福特

国家:美国

市值:776.07亿美元

2020年销售:420万辆

福特汽车公司是美国最大的工业垄断组织和世界重要跨国企业之一。1988年,公司销售额为924.5亿美元,在美国最大的工业公司中居第2位,在世界最大工业公司中居第2位。

福特公司主要产品有汽车和汽车零件、拖拉机、电视机、收音机、电子通讯系统、导弹控制系统、卫星和地面站设备等。主要子公司有福特汽车公司、福特航空航天和通讯公司、福特信贷公司等国。但是福特的主要市场在北美、欧洲和中国,而在中国市场销量表现不佳,当然也影响了世界汽车品牌排行榜中的位置了。

福特汽车旗下有福特、林肯等品牌,路虎,阿斯顿·马丁也曾经在其旗下。据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营收为1271亿美元,同比下降18%;净亏损为13亿美元,上年同期盈亏持平;每股亏损为0.32美元,上年同期录得每股亏损0.01美元。

N0.9 蔚来

国家:中国

市值:706.09亿美元

2020年销售:4.3万辆

蔚来是全球化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于2014年11月成立,旗下主要产品包括蔚来ES6、蔚来ES8、蔚来EC6、蔚来EVE、蔚来EP9等。

据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的毛利润为18.73亿元,较上年毛亏损11.99亿元增加了30.72亿元。其中第四季度,蔚来的毛利润为1.42亿元,较上年同期的毛亏损2.54亿元增加3.96亿元,较2020年第三季度增加5.56亿元。

作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第一位学徒,蔚来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市场已有了与对方一较高下的底气。但面临已经毛利率常年保持在20%以上,且已经实现全面盈利的对手,蔚来的体质显然还不如它。

NO.10 本田

国家:日本

市值:524.07亿美元

2020年销售:479万辆

内行人都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买本田的发动机,送汽车”,可见,本田的发动机质量是非常不错的,而且在油耗或者是性能上,都是比较出众的,所以大家都认可,才会出现这样的赞誉。本田汽车被排在第十名可能很多人都会意外,本田汽车一直都是以质量好出名的,但旗下合资车在国内却出现了重要的发动机机油增多事件。热门车型本田CRV、本田思域都被牵扯入其中,导致本田汽车形象在我国有一个很大的下降。

据财报显示,2020年本田营业利润为 2.1977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299 亿元),同比下滑 8.4%;净利润为 2.25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349 亿元),同比增长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