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寿赓
5月2日,深圳百果园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百果园”)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正式冲刺IPO。这家起步于“夫妻店”的水果零售企业,历经20年发展,如今门店已经超过5000家,如今IPO将有望拿下“水果零售第一股”。
然而,盛名之下,也应看到,受限于行业规律,水果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百果园盈利能力并不突出。2021年,在营收破百亿的情况下,公司仅赚2.35亿元。
20年开出超5000家门店
公开信息显示,百果园2001年成立于深圳,是一家集水果采购、种植支持、采后保鲜、物流仓储、标准分级、营销拓展、品牌运营、门店零售、信息科技、金融资本、科研教育于一体的大型连锁企业。
公司的创始人为余惠勇、徐艳林夫妇,上世纪90年代,余惠勇曾在江西农科院担任研究员,随后在深圳一家食品零售商做配销经理。妻子徐艳林在江西做了8年初中英语老师后,于2002年随余惠勇一同在深圳开出了第一家百果园门店。
此后,百果园在经营规模持续扩张的同时,还不断试水新业态,包括线上渠道、社区团购、付费会员等。
如今,经历了20年的发展,百果园已经拥有5351家线下门店,遍布全国22个省市、130座城市,成为中国最大的水果零售企业。余惠勇、徐艳林夫妇在公司中直接、间接持股比例超35%,是百果园最大股东。
去年净利润仅2.35亿元
招股书显示,目前,百果园营收主要来自于水果及其他产品销售、特许经营权使用费及特许经营收入、会员费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2019-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89.76亿元、88.54亿元、102.89亿元,其中,水果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96.5%、96.4%及95.0%。
从销售渠道来看,百果园的收入主要是来自加盟门店。2021年,公司加盟门店的收入达到81.25亿元,占营收比例为81.3%。
其余渠道,来自区域代理的收入占比为9.26亿元,占比为9.3%;来自直接销售的收入为5.85亿元,占比为5.7%,来自线上渠道的收入为3.26亿元,占比为3.2%;来自自营门店的收入最少,仅占比0.4%。
然而,百亿营收之下,百果园的盈利能力并不强。2019-2021年,公司分别录得毛利8.76亿元、8.07亿元与11.56亿元,对应毛利率9.8%、9.1%及11.2%。
究其根源,水果采购成本过高是主因。2019-2021年,百果园的销售成本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0.2%、90.9%和88.8%,其中,存货销售成本(主要为水果采购成本)分别占销售成本的96.2%、95.2%及95.3%。
同时,运输费用也是销售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期分别占销售成本的1.6%、2.4%和2.2%。此外,由于百果园线上渠道近两年毛利率由正转负,也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业绩。
2019-2021年,百果园仅录得净利润2.49亿元、0.49亿元与2.35亿元;净利润率分别为2.8%、0.5%及2.2%。
近两年三次冲刺IPO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并不是百果园首次冲刺IPO,早在2020年6月1日,百果园就曾向中国证监会国际部递交《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包括普通股、优先股等各类股票及股票的派生形式)审批》,拟于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同年11月,百果园又与民生证券签订辅导协议,拟深圳创业板IPO,并在深圳证监局进行了辅导备案,但再无后续。证监会官方网站显示,今年3月14日,中国证监会已接收百果园递交的材料,并已于3月30日完成受理通知。
至于此次IPO募资用途,公司表示将主要用于改善并加强运营和供应链体系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记者注意到,百果园此前曾获得多轮融资,目前身后聚集着近20家VC/PE,其中不乏天图投资、中金资本、深创投、中信、源码资本、基石资本等知名机构。
业内分析认为,从招股书披露的营收和利润、现金流来看,百果园一直处于盈利状态,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正向,上市诉求不算迫切,但从市场竞争角度和股东退出角度,公司上市需求比较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