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国银保监会对外公开《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共七章七十条,从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贷款合作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对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办法》明确,单户用于消费的个人信用贷款授信额度应当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到期一次性还本的,授信期限不超过一年。在风险管理方面,《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贷前、贷中、贷后全流程实行风险控制,加强风险数据和风险模型管理。
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办法》旨在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有序发展,进一步补齐监管制度短板,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
什么是互联网贷款?根据《办法》定义,互联网贷款是用于借款人消费、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等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简单地说,《办法》中涉及的是商业银行线上发放贷款,不是指P2P网贷。”银保监会有关工作人员补充说。
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发力互联网贷款业务,在满足居民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金融便利度和普惠业务覆盖面。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突飞猛进,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得到了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互联网贷款业务暴露出风险管理不审慎、金融消费者保护不充分、资金用途监测不到位等问题和风险隐患。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现行相关管理办法未完全覆盖上述问题,且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对客户实行线上认证,实际上已突破了面谈面签和实地调查等规定,有必要尽快补齐制度短板。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表示,《办法》出台非常及时。互联网贷款已是行业发展趋势,尤其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互联网贷款、无接触贷款优势已凸显。
目前,多家银行已加快推进无接触贷款业务。光大银行首席业务总监、数字金融部总经理杨兵兵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无接触贷款目前已成为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路上的‘及时雨’,银行探索的无接触贷款相关业务模式经受住了疫情的检验,实践证明其对解决小微企业的暂时资金困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曾刚认为,从长远来看,线上贷款会成为信贷的重要渠道,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监管规则。
据业内人士分析,银保监会近期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延续了一贯“强监督、强监管”思路。同样在5月9日,银保监会网站公布了9张罚单,涉及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大型银行,罚款总额近2000万元。
在加大处罚力度的同时,银保监会也加快了补齐制度短板的步伐。今年以来,《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暂行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中国银保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信托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个人保险实名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多个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
在业内看来,此次《办法》更加强调穿透式监管。如《办法》强调,商业银行应当与借款人约定明确、合法的贷款用途。明确贷款资金不得用于购房及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股票、债券、期货、金融衍生产品和资产管理产品等投资;固定资产、股本权益性投资等。
另据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为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办法》在强化风险管理、加强监管的同时,对用于生产经营的个人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授信额度及期限作了相应灵活处理,有助于确保通过互联网渠道开展小微企业融资的连续性,提升小微企业和小微企业主信用贷款的占比。(记者 陆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