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除了方大炭素,资源股中鲜有牛股诞生。不过,这个现象从去年年底开始逆转,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资源板块趋势性行情显著。5月6日,资源股再度逆市大涨,有关商品“超级周期”的讨论开始升温。
机构人士分析,短期内商品价格仍有望维持坚挺,但长期受到供需关系支配。资源股行情往往先于商品价格回落,市场火热环境下,投资者更需保持冷静。
驱动逻辑不断切换
2000年以来,公认的A股周期股行情一共出现过4次。前三次分别发生在2000年-2007年、2009年-2011年、2016年-2017年。
第四次则是2020年3月以来至今,期间按照驱动逻辑又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20年3月-7月,主要是受全球释放流动性刺激,铜价从3月底的4600美金/吨上涨到7月6500美金/吨左右。第二个阶段是2020年11月-2020年12月,主要逻辑是交易全球复苏以及供需错配。
第三个阶段是2021年2月以来至今,一方面,拜登政府推出1.9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市场将大宗商品作为对冲潜在通胀风险的标的。另一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加快和感染增长人数下降,经济复苏脚步加快,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向好,促使有色金属等需求提升。
与此同时,A股市场在2月以后尝试风格切换:资金开始从高估值的成长股撤离,寻找相对估值洼地,短期业绩成为主要的考量因素。此时上游的资源股不断爆出惊人的一季报业绩,不少个股还创出历史最好一季度业绩,这也间接助力了资源股行情。
商品“超级周期”存分歧
事实上,从2020年年底开始,市场就有了商品“超级周期”的呼声。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表示,自2020年开始将迎来一个为期9年的商品牛市,这中间伴随库存周期调整,商品价格会有起起落落,但是价格高点有望逐级上升。
与此同时,市场对此质疑不断。平安证券策略团队表示,商品周期已来,但“超级周期”未至。
“本轮商品周期启动可归结为三个原因:一是金融属性,二是经济属性,三是经济转型。”平安证券策略团队表示,虽然诸多原因共同驱动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但目前判断“超级周期”已至仍需谨慎。现阶段需重点关注四方面因素——需求侧的边界、供给侧的弹性、美元的走势、市场的情绪,这些可能成为本轮商品周期走向“超级周期”的绊脚石。
还有观点认为,从供需关系看,商品“超级周期”仍存疑。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张晓春表示,随着目前海外疫苗接种加快、下游需求明显复苏,叠加碳中和下的供给收缩,大宗商品价格有望在短期内维持坚挺。但从更长的周期看,在后工业化时代,大宗商品并无长期上涨的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有机构提醒道,即使存在商品“超级周期”,但考虑本轮消费国需求强复苏、制造核心国产能扩张对资源国的需求拉动以及疫情带来的行业供需紧平衡,大宗商品价格可能会在“超级周期”启动的早期迅速冲高,将预期打满。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