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梁琪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牧区。图②姚佳在大赛上展示创业项目。图③冯海全在实验中。图④王紫文熙在展示团队产品。
近日,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双创”大赛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赛区在甘肃兰州决出胜负。经过比拼,“抗菌肽的研究及应用”“新型髂静脉支架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可快速降解的植物提取止血海绵”3个项目获创业组一等奖;“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生发凝胶”“基于敦煌古方香妆品的创新升级”“‘菌肽传芳’益生粉——益生性乳酸菌复合粉产品”3个项目获创意组一等奖。这6个项目也将代表赛区参与“双创”大赛全国总决赛,与物联网产业赛区、智能制造产业赛区、大数据智能化产业赛区的一等奖获奖项目展开最终对决。
以赛事平台带动留创项目实现更好孵化,近年来已成为助推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创造的重要一环。在业内分析人士看来,留创团队不仅要精准把脉市场需求,更要有过硬的技术实力,这样才能在高手如林的比拼中脱颖而出,赢得青睐。
发力技术创新
“项目中的髂静脉支架系统,针对现有国外支架存在的问题,通过独特的疏密设计,来解决髂静脉受压后引起的下肢和盆腔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能够较大程度上降低血栓发生率。”赛场上,留日海归冯海全所带来的“新型髂静脉支架系统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吸引了不少与会者的关注。
2002-2003年,冯海全作为访问学者两次前往日本冈山大学进修学习,并在2007年获得冈山大学工学博士学位。2010年回国后,冯海全曾几次创业,最终选择将研发髂静脉支架产品作为主要发力方向。
理想的髂静脉支架,要求支架需具备良好的支撑力和柔顺性,还要大直径、定位准确。冯海全与团队将支架前端设计成较疏的花冠,支架网孔小,以此提高了髂静脉支架的远期通畅率;支架的花冠部分与网孔较小的中央支撑单元连接处设置显影标记,提高支架的定位及释放的准确性。同时,通过降低支架末端支撑单元的支撑力,来减少支架对静脉壁的伤害,以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凭借技术创新优势和临床应用价值,这款产品在2018年获准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如今又在第二届“双创”大赛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赛区中斩获一等奖,但冯海全却不敢有半分松懈。他深知创业路上向前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2012年,我与朋友合伙创办医疗公司、研发椎动脉支架产品时,就曾因实验方案错误而最终导致研发失败。”冯海全说。研发失败并没有让他放弃,冯海全调整后再次出发,并最终在髂静脉支架的研发中取得突破。如今,他带着这款产品走到了更大的舞台。
聚焦百姓生活
据统计,本次比赛共吸引海内外196个项目团队报名,“互联网+大健康”、生物制药(制剂)、医疗器械、中成药等领域成为比赛报名的热门方向。
在此其中,许多项目都与百姓生活需求息息相关,有的团队更是直接将创业聚焦点落在了百姓餐桌上。创意组一等奖、由甘肃农业大学教授梁琪领衔的“‘菌肽传芳’益生粉——益生性乳酸菌复合粉产品”便是其中之一。梁琪曾于2014年—2015年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前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回国后便一直致力于食品科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动物性食品营养与工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乳酸菌具有重要的生产性能和功能活性,也是发达国家争夺的生物资源。我国本土企业在乳酸菌加工和使用方面,技术优势并不明显,外来菌种的使用对我国传统乳酸菌资源存在干扰。”面对西部地区特色乳资源的开发需求,梁琪带领项目组挖掘和保护青藏高原乳酸菌,建立起藏区乳酸菌种资源库,研发牦牛乳产品。
在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程洪明看来,生物医药和中医药产业赛区的多数参赛项目创新性较强、成熟度较高,可以迅速落地,这也将在助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像梁琪团队这样的潜力选手,也在赛后与西北(兰州)海创中心签订了入驻意向性协议,这是欧美同学会继长三角海创中心之后,推进筹建的又一家海创中心。“未来,这些区域性海创中心将逐步成为辐射全国、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作用显著的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程洪明说。
深耕“美丽经济”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因子生发凝胶”和“基于敦煌古方香妆品的创新升级”同样在大赛中获得创意组一等奖。一个着眼于近年来让不少男性饱受困扰的脱发问题、一个则关注女性美容与护肤需求,两个项目的“晋级之路”也从侧面反映出如今投资人在选择留创团队时所做的考量:面向消费者更高水平的生活需求、爱美重质的消费理念所推出的新产品,有可能迸发出更大潜力。
“胎儿出生后废弃的脐带,经过简单的处理程序即可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大量细胞来源加之成熟的提取提纯方法、易于体外培养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干细胞来源。具有免疫原性较低,可异体移植的特点。”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研究员姚佳说。
姚佳曾于2019年赴美国梅奥医学中心访学,从事干细胞相关肝脏再生研究并获博士后。此次带着团队的生发凝胶产品前来参赛,她希望能拓宽更多创业渠道,为项目今后的落地孵化做铺垫。
而对于留学西班牙的王紫文熙而言,则希望通过美容古方与道地药材相结合,打造出更具特色的本土化妆品品牌。
谈及参赛感受,王紫文熙感慨不已:“来自行业专家的肯定使我很受鼓舞,也更有信心了。接下来,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力度,将团队更好的产品带给消费者。希望我们的本土品牌能早日走出甘肃,走到全国更多用户身边。”(本报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26日 第1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