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次“现身”多个重量级会议之后,“专精特新”概念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在A股市场上,以公募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早在今年二季度已经加仓了“专精特新”小巨人概念股。其中,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二季度末,公募基金持股比例(占个股流通股比)较高的个股主要为基础化工、半导体、工业机械、医疗保健等行业中的中小市值企业。同时,目前重仓这些个股的基金仍以小规模基金为主。
在业内人士看来,“专精特新”企业有望长期受益于中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时代搭台、政策助力,为中国专精特新类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积极的氛围,提高了这些企业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实现技术突破、创新升级、面对全球竞争的成功概率。这是值得包括一二级市场投资者关注的投资主题。
专精特新指数表现亮眼
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专精特新”是指具备较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能力”的制造业企业。中金公司数据显示,自工信部2018年11月发布《关于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共有三批、接近5000家中小企业被选入“专精特新”企业名单。
在谈及专精特新“小巨人”具备的特质时,诺安基金基金经理张堃告诉记者,拆开来看,专,指的是产品用途的专门性,生产工艺的专业性,技术的专有性以及产品在细分市场中具有专业化发展的优势;精,指的是产品的精致性,工艺技术的精深性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特,指的是产品或服务的特色性;新,指的是产品技术的创新性,先进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较高的产品附加值。
创金合信医疗保健基金经理皮劲松认为,专精特新是在细分领域具有独特竞争力、产品壁垒高的隐形冠军。他举例称,在医药领域,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方面都有不少类似公司。随着国家加大对创新的鼓励支持,国内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在部分领域国内逐步冒出了具备全球竞争力强的企业。
金鹰基金有关人士则指出,“专精特新”企业应是来自于中小企业,同时能在特定产业细分赛道中,通过长期深耕、激烈竞争后,具备成为龙头潜力的“小巨人”企业。
在该人士看来,这类企业所具备的投资价值主要来自于未来较高增速的潜在增长。一方面,“专精特新”企业自身目前已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能够实现从众多中小企业中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这类企业普遍植根于高景气发展的细分赛道,企业的发展空间也会伴随行业景气度的提升而得到迅速打开。
其实,“专精特新”的投资价值已有所显现。综合各个机构的统计数据,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约有3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机构编制的相关指数的市场表现来看,这类企业在年内获得了各路资金的青睐。
据Wind数据,截至9月2日,专精特新指数(8841451.WI)自年初以来的涨幅达到22.23%,同期,沪深市场28个核心指数中,表现最好的国证2000(399303.SZ)年内涨幅为20.78%。
此外,机构数据显示,“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多为高装备制造)、化工(多为新材料)、医药(多为创新药、原料药和医疗器械)、电子(多为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集中度低、内部高度差异化的行业。
其中,若按照一级行业分类,目前A股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医药行业企业占到12%;按照三级行业分类,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化学试剂行业分别有14家、11家和8家“小巨人”企业。
大成医药健康拟任基金经理杨挺分析,医药企业之所以占据了诸多“小巨人”席位,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在CXO(医药外包服务)、医药高端材料供应链以及医药工业领域存在较大机会。例如,“医药工业的底层能力是以精细化工、电子制造和机械加工三大基础工业为基础,而中国的这三大基础产业在世界属于超一流水平。但目前中国的医药工业,并没有投射出中国制造应有的实力;对应的企业,其实还需要一点时间去迭代自己的产品,让市场去认识他们的实力。” 杨挺认为,这种缺口也构成了中国医药工业成长的内生动力,而投射在资本市场上,就是目前医药行业内的进口替代和出口扩张。
公募基金聚焦高成长性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以来,“专精特新”开始被资本市场关注。“一部分原因在于今年中小企业的盈利增速较蓝筹有明显的盈利优势,尤其是新能源、半导体等高景气度赛道行业的中小企业,2021年专精特新企业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下资本市场在中小市值方面的投资偏好。”上述金鹰基金有关人士向记者指出。
记者注意到,今年二季度,部分公募基金就已经重仓了A股专精特新企业。这其中,不乏年内业绩表现占优的基金。例如,截至9月2日,同时重仓了“小巨人”建龙维纳、伟创电气、汉威科技的诺安优选回报,自年初以来的收益率达到41.11%,同类排名91/1972;重仓了恩捷股份、中科电气的工银瑞信新能源汽车A自年初以来的收益率达到62.13%。同类排名19/1605。
皮劲松透露,“我一直在关注专精特新公司,因为这类公司体量不大,市场关注和认知不是很充分,市场对其长期发展空间有分歧,而我们通过专业的研究分析和深入的产业链调研,能够发掘出专精特新公司,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这也是专业投资者的价值所在。”
至于具体的选股标准,皮劲松指出,一是关注市场需求,以医药为例,要关注未满足临床需求大、国产企业市场份额低的领域,国内企业有足够成长空间;二是关注企业的技术能力和竞争壁垒、企业研发投入、企业家实干精神,综合判断企业的行业地位和长期发展能力,寻找行业地位突出,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的企业。
张堃则坦言,自己在筛选组合标的时,并没有刻意在“专精特新”企业名单中搜索标的。但两者有一些重叠,“可能因为我们的选股逻辑、维度与该名单入选标准有相似之处,同时也侧面印证了这些优秀企业在核心竞争力与发展空间上的优势。”
“在我们投资组合的筛选条件中,不完全只从专精特新四个维度去挑选公司,但直接或间接地会将专精特新这几个维度纳入考虑。”他举例谈道,比如,我们倾向于挑选某个细分领域的龙头,细分领域代表了专,一家公司只有足够专注才能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龙头要求的就是精,只有产品精致,工艺技术精深和企业管理足够精细,才可能做到一个细分行业的龙头,获得足够高的市场占有率。
另一方面,目前,多数“专精特新”企业的市值在100亿元以下,以中小公司为主。就投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本身存在一些风险点,因此,挖掘有价值的中小企业也面临挑战。
前述金鹰基金有关人士也谈及,挖掘中小企业价值的难点主要在于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多。一方面,在面临宏观周期下行时,中小企业往往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技术迭代、成本管控、经营能力等短板在经济下行时会暴露得更加明显,真正能够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中小企业往往都是少数。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业绩容易产生较大变化,从投资角度,跟踪研究所付出的成本会相对较多。他举例说,对于新兴行业,某一产线投产、单一大客户订单的变化都有可能对公司当年业绩产生较大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