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IC导读
中国资本市场在跌宕起伏中探索前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的市场。期间,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
第一只名副其实的股票
1978年开始,我国农村出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部分地区的农民自发采用“以资代劳、以劳代资”的方式集资,兴办了一批合股经营的股份制乡镇企业,它们成为改革开放后股份制经济的最早雏形。
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部分小型国有和集体企业开始进行多种多样的股份制尝试,启动股票发行。
1980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代理抚顺红砖厂面向企业发行280万股股票,大获成功。7月,成都市工业展销信托股份公司,按面值向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单位发行股票,招股2000股,每股1万元,至1983年实际募资1400万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内地有记载的第一家以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公司。
图/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复印件
1983年7月,原广东省宝安县一联合投资公司在《深圳特区报》刊登招股公告,以宝安县财政为担保,向社会发行股票募资1300万元,这是我国内地首家通过报刊公开招股的公司,标志着股份制企业在广东的诞生。
图/中国证券博物馆馆藏复印件
1984年,国家提出进一步放开搞活城市集体企业和国营小企业。7月,首家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国有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向社会公开发行三年定期股票。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为股份制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1月18日,媒体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开业当日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1万股,每股50元。当天,上海武夷路174号门前排起了长队,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正式发行,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第一股”就此诞生。
这只被股民们称为“小飞乐”的股票不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只名副其实的股票,还是第一张能被外国人拥有的股票,上海第一批柜台交易的股票,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第一批上市流通的股票,斩获多项“第一”的殊荣。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飞乐音响
尽管“第一股”诞生了,但彼时的中国内地股市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上海开设的全国第一个股票营业柜台,也仅有“飞乐音响”和“延中实业”两只交易股票。
在没有电脑,没有行情显示屏,口头协商,黑板记录的时代,交割、登记(卡号)、盖章、过户等程序都是手工完成的,平均每天的交易量也仅有数十笔。新生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质疑的目光,“婴儿时代”的股票市场引发了众多关于“是否要搞股份制改革”以及“能否发展资本市场”的讨论。
一级市场初现
1986年,国家政策进一步放开,部分大型国营企业(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营经济”改为“国有经济”,“国营企业”改为“国有企业”。——编者注)也纷纷进行股份制试点,半公开或公开发行股票,股票一级市场就此出现。
关于大型国营企业股份制改革,厉以宁教授回忆道,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仍有困难。例如,国有大企业的资产是不是会因数量偏大而被侵占或廉价卖掉呢?是不是会因改制过程中被知情者个人或相关知情人以不同方式私吞呢?这种情形不是没有可能发生的。
于是政府、学术界在股份制改革实践中,采取了“存量不动,增量先行”的做法。这就是说,国有大企业的股份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流通股(即“存量不动”),另一类是流通股(即“增量先行”)。这样,中国的国有大企业终于走上了股份制改革的道路。
对于这一阶段的发展情形,金融学家吴晓求描述道,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的增多,这一时期的股票发行有所增加——截至1987年年底,全国累计发行股票10亿元。在股票数量增加的同时,受制于当时的中国金融管理体制,股票、债券的交易同股份制试点类似,一开始均是自发的,带有明显的“地下”色彩。
这种状况直到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获准开办企业债券等柜台买卖转让业务,进而充当国有企业职工交易债券和股票的平台之后才有所变化。同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设立证券营业部,开始办理“飞乐音响”“延中实业”等股票的买卖业务。此外,丹东、宁波、广州、重庆等地也试开发了证券交易市场。当时包括股票在内的有价证券交易主要以信托投资公司作为中介来完成。
我国第一家债券、股票交易市场于1986年8月5日在沈阳市正式开业。图为沈阳债券、股票交易市场。图/新华社发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证券交易市场的特点可以归结为规模小、品种少、范围窄,均为柜台挂牌交易。
1986年1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提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股票按面值发行,保本、保息、保分红,还到期偿还,具有一定债券特性,发行对象以内部职工和地方公众为主,发行方式多为自办发行,没有承销商。
1986年年底,无法规约束的企业债券总量达到100多亿元。
1987年3月,为了规范企业债券的发行,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债券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企业债券的发行须经中国人民银行审批,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财政部制定每年全国企业债券发行的总额度,当年的企业债券总额度为30亿元。到1992年,企业债券发行总量近700亿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中国证券市场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迅猛发展,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股票和证券市场仍然是陌生事物。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将信将疑地把部分储蓄转换成股票,多数人的反应仍旧是迟疑和冷漠。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的坎坷与艰辛,也许只有不屈不挠、勇于开拓的先驱者们才了然于胸。
股票狂热被点燃
全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原总裁漆云生先生回忆当年的创业经历说,1980年代初,股份制这个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在深圳这片热土萌芽。为配合金融体制改革和股份制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原中国人民银行深圳经济特区分行毅然决定创立新中国第一家证券公司。
1985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下文:根据深圳经济特区的实际情况,可试办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望注意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
姓“资”姓“社”的争议持续不断,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也推迟到1987年9月才正式注册,1988年1月8日逐步对外营业。
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旧照 图/新华社发
创业的历程相当艰难,人们对股票将信将疑的态度使得证券公司招揽不来业务,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有时甚至不得不靠银行借款来维持生计。幸好深圳发展银行向社会发行了近800万股普通股,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争取到代为其股东换发股票、分红派息和增发新股的业务,公司才支撑了下来。1988年4月11日,深圳发展银行的股票在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的柜台正式挂牌交易,但始终门可罗雀。
1988年下半年,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向境内外投资者发行“万科股票”,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代理包销发行,最初的发行方案遭到了市民的“百般挑剔”和记者的轮番“轰炸”,证券公司职员推销股票更是备受冷遇,有时甚至直接被“轰”了出来。最后剩下的150万股实在推销不出去,不得不由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自己买了下来。
在股票市场开始发展的头几年里,不知有多少证券公司经历了与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相似的艰难境遇,尝尽了创业的酸甜苦辣。然而,这批不屈不挠的拓荒者坚信,中国证券市场终将拥有壮阔而美好的明天。
1992年5月,在深圳市证券营业点门前,人们排队等候购买股票。图/新华社发
继“深发展”和“深万科”后,“深金田”“深安达”“深原野”也先后在各证券公司的柜台上挂牌交易。“深发展”给股东带来的丰厚利润让人们开始认识到股票的价值,自此掀起一轮史无前例的股票狂潮。“深发展”“深万科”“深金田”“深安达”和“深原野”这五家公司的股票更是被称作“五朵金花”,股价被炒至天价,股票黑市也逐渐自发形成了。
在深圳市荔枝公园北面园岭小区18栋一带,白天晚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许多在证券部柜台上买不到股票的人都在这里进行交易,股票黑市甚至一度成为深圳市的“一景”。月光下,一边是攒动的人头,一边是宣传车的高音喇叭滚动播报:小心受骗,不要参与股票黑市交易。一批批的淘金者如春潮般涌向深圳这片热土。中国人对股票的狂热从此被点燃。
但证券市场毕竟是一个投机性强、高风险、高回报、波动剧烈的市场,潮起潮落,“牛”“熊”轮回。有人圆了发财梦,就有人亏了本。加强证券市场的管理,促进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加强和完善中国证券市场的法制建设,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后续的发展中,随着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三部中国资本市场大法的震撼出世,中国资本市场也随之从“野蛮生长”走上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有序发展之路。
作者:王连洲 王斌
本文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微信编辑:张德仁
上海证券报,新华社主办,中国证监会法定披露证券市场信息媒体,创立于1991年,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现已形成涵盖报纸、网站、客户端、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的全媒体财经传媒矩阵。
追求政治品德、新闻品格、专业品位、服务品质、一流品牌,做有“品”的全媒体财经资讯服务商,做您的决策参谋、投资顾问、理财助手。
因为敬业,所以专业;因为相信,所以看见……